编辑 姚思宇
国务院五大举措推新能源汽车再升级
编辑 姚思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内容。近两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各方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推广、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产销快速增长。
下一步,要坚持市场导向和创新驱动,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攻克核心技术,打破瓶颈制约,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
一是加快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推动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动力电池创新平台,在关键材料、电池系统等共性、基础技术研发上集中发力。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根据动力电池性能、销量等指标对企业给予奖励。加大对动力电池数字化制造成套装备的支持。
N.E.S认为:一直以来,我国的电池行业都存在着散、乱、小等问题,且在技术、材料方面没有形成合力,只有共同攻坚基础、共性技术才能让我国电池行业有质的飞跃。另外,我国针对电池企业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支持政策,此次明确了“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电池企业给予资金补助,将有利于提高电池企业研发的积极性。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奖励依据中有“销量”一项,所以在实施细则上需要设置更加谨慎的条款,以防止“骗奖”发生。
二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地方政府、业主、开发商、物业和电网企业等责权利,推动落实住宅小区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机场景区及其他社会停车场等建设充电设施的要求。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和配电网专项金融债等支持各地充电设施建设,鼓励地方建立以充电量为基准的奖励补贴政策,减免充电服务费用。
N.E.S认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被认为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但更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充电桩数量的多少,而是如何协调、疏通充电桩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和利益团体。眼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愿意投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但都没有明确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长此以往,建设数量越多,问题也将越多。《新能源汽车新闻》认为,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行之有效的措施是为充电桩建设提供更科学的标准。例如充电桩信息的互联互通,这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更能够将有限资源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及浪费。
三是扩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中央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要提高到50%以上。
N.E.S认为:公共交通、公务用车市场一直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阵地,在这一领域大幅度提高用车比例能够起到更好的示范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50%”不是一项任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督管理,不要让“任务车”成为摆设。
四是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品质。完善准入标准,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发展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强化生产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监控、动态检查,建立惩罚性赔偿和市场退出等机制。
N.E.S认为:2015年,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的准入标准,为新血液的注入提供了机会。但《新能源汽车新闻》认为,依据市场经济原则,事中监督、事后追溯比事前审核更为重要。此次国务院强化安全监控、动态检查,建立惩罚性赔偿和市场退出机制,正是体现了我国更加注重市场化的理念。
五是完善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督促落实不得对新能源汽车限行限购的要求,破除地方保护,打击“骗补”行为。建立合理投资回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整车租赁、电池回收利用等服务领域。国务院新能源汽车协调机制及其办公机构要履行好协调职责。
N.E.S认为:2015年底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骗补”。其实“骗补”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政策有漏洞。所以下一步,有关部门需要研究的是如何修补漏洞,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奖惩机制。而对于企业来说,那点小聪明、小伎俩早已经被看穿,虽然逞一时之快,给收益报表画上了美丽的一笔,但从长远看来,必不利于企业发展。
对于地方保护,更是伴随新能源汽车一同“诞生”的产物。其实每一个产业在发展之初,都会存在地方保护,最初对产业发展来说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但任何事都需要有一个度,当产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时,地方保护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掣肘。在《新能源汽车新闻》看来,想要破除地方保护,或许立法是个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