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敏
心理危机干预在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军训中的运用
黄 敏
入校初期的军训有着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特点和作用,会使少数民族大学新生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因此,有可能会因军训引发心理危机。新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训不同时期,适时开展心理危机的防御、预警和应对,可有效增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为日后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心理危机干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军训
军训作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校第一课,是他们大学生活的一段特殊经历和必然要接受的一次特殊洗礼,也是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在军训期间会面临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容易引发他们的不适感、孤独感和无助感。军训管理制度的严格性和军训内容的特殊性,会使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出现不同于汉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对军训怀着好奇、期待、紧张、不安的复杂心情,若他们在军训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冲突未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心理危机。心理工作者应该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和干预,从而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构建一个高效、专业、有序的心理危机预防机制、预警机制、处理机制和支持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Caplan(1964)认为:当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惯用的支持系统不足以面对个体必须解决又无法回避的困难情境时,个体就会出现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1]。个体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多样,它与个体面临的应急事件、个体解决应急事件的有效资源及个体对困难情境的认知、评估有关。根据艾利斯ABC情绪理论,个体所经历事件的本身不会引发个体心理危机,而个体对该事件的认知、评估、情绪反应等,才有可能引发个体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心理工作者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出现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提供短期的援助行为,使个体的不适应症状得到立刻缓解或持久消失,使其恢复心理平衡[2]。积极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是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的关键。个体在顺利度过心理危机后,就会习得新的应对技能和相应的心理准备,以预防或解决将来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校前的主要精力在学习,体育锻炼相对较少,一进入大学校园,便开始军训生活,如果他们缺少充足的心理和生理准备,易产生种种不适,若不适感未得到及时有效缓解,就可能会导致心理危机。
2.1心理上的不适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自我控制逐渐增强,却又不能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价。当他们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时,易产生失落感。在纪律严格的军训中,部分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在生活自理、沟通、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不足会逐渐显现,心理上易产生强烈的反差和自卑感,容易诱发心理失衡。
2.2生理上的不适
对于体质较弱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军训是较高强度的训练,是锻炼自身意志力的较好机会,但同时也会经历四肢酸疼、睡眠不够、风吹日晒雨淋等考验。若他们未能较好地调整生理上的不适,易导致筋疲力尽,产生无助感,这无疑会增加他们军训中的心理压力和完成军训任务的困难程度。
2.3环境适应上的不适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远离父母的保护,需要融入新的校园环境,认同新的校园文化。他们对于军训的激情,在重复的训练中渐渐消磨。军训中,他们需要在独立照顾自己的同时,还要学会独立处理各种事情,容易引起思想、情绪的波动,对于原本处于家庭中心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易产生孤独感。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校初期的心理状态与军训有着密切联系,个体需在军训期适当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适应规范化的军训生活和丰富的大学生活,否则就可能会因为军训诱发心理危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军训期心理危机具有一定的特点:
3.1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军训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可能有生理方面的因素,如个体身体的成熟、不幸罹患疾病等;可能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如个体的需求未满足、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缺失等;可能有社会方面的因素,如社会舆论导向、社会迁徙、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的冲突矛盾等。可能有外部的因素,如学习、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等;可能有内部的因素,如个体心理、生理、情绪的变化等;可能有突发的灾难事件,如家庭变故、交通事故等;可能有日积月累的系列事件,如人际关系的恶化、学习、生活压力的累积等。不同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在面对军训时,也会出现不同的情绪情感反应,有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会因此产生心理危机,有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却适应良好。所以,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军训期是否产生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个体对军训的认知和行为反应,以及个体解决军训中问题的能力、过往经历、个性和个体的支持系统等[3]。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军训期心理危机的产生,有不少是因为个体入校前问题的延续,在军训时遇到新问题累积强化造成的。如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表现出对教官指令的抗拒,不予配合同伴完成任务。表面上是学生对某个任务或某个角色的拒绝,但可能是因为该生性格内向,又觉得高考失利,远离家乡来到外地高校就读,在语言、文化、生活各方面的不适应等综合原因造成的。
3.2隐蔽性
军训期间学校会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实行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个体主要以集体活动为主,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相对较为严格,也使得他们的心理危机的产生带有一定的隐蔽性[4]。军训期间,他们正处于环境适应与磨合阶段,人际关系网络也在构建初期,同伴交往尚未建立完全的信任。因此,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往往内心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但不愿或不敢进行表露和倾述而压抑在内心。他们心理危机中隐含的潜在危险,若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触发,可能会让个体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会危及学生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3.3多变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新生进行军训,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劳刻苦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因此,军训本身也会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心理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一些心理危机会自然而然得到改善,但也可能引发新的心理危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军训期心理危机的产生、增强、缓解、消除具有多变性。心理危机的出现常会使他们无所适从,会感到孤独、无助。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不善沟通、尚未适应环境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军训的团体活动可以为他们提供较为安全的交往环境,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得到掩盖、缓解和改善,帮助自己暂时地度过心理危机。但军训结束后,他们面临的压力源会逐渐增多,压力强度增大,若缺少经常性团体活动的平台,使他们同伴交往渠道减少,孤独感会再次出现。
3.4时代性
社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要求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越来越高,这些要求会逐步转化为他们的压力和动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家庭背景、风俗习惯、经济状况、人际交往技能、就业前景等都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压力。个体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为他们想努力成为人才、努力实现理想,努力完善自我并努力解决现实的冲突和矛盾。因此,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心理危机不可避免的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5]。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在军训中既要照顾自己,又要学会独立面对各种事务,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在军训期间产生心理危机表明个体正在努力进行自我调适,力求保持自身内外的平衡。为帮助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又快又稳地度过心理危机,亟待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4.1做好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危机防御机制建设
最成功的心理危机干预就是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心理危机干预最理想和最有成效的手段,便是将心理危机化解于无形,减轻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因心理危机所带来的伤害。心理危机的成功防御,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获得防御和识别心理危机的技巧和方法,增强他们的成功体验和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体顺利度过心理危机,并在危机中获得成长的基石[6]。因此,不断提高个体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帮助个体习得心理危机的应对方法和技巧,拓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尤为重要。
学校需对军训教官、辅导员等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密切相关的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步普及,要求其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军训期的心理特点。心理工作者也需善于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官方微博、微信、贴吧、校报、橱窗等宣传渠道,在军训中积极主动地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管理教育和培训。通过心理危机案例分析和情境再现,强化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危机防御、识别意识,拓宽其对心理危机专业知识的了解。军训中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系列讲座、实施团体辅导和朋辈咨询、有效利用新媒体加强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沟通。心理工作者可利用创设的心理危机情景,让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进行模拟训练,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触到心理危机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他们熟知心理危机发生的早期表现。通过心理危机管理教育,使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掌握自我警觉、自我保护的方法,帮助他们进行有效自助和自我调适,增强抗压能力。
4.2实施心理普查,明确心理危机源
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往往在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已经表现出异样后,才被外界关注,触发外界的心理危机干预。但事后干预不仅难度增加、成本增大,还会有诸多心理危机触发的隐性原因而未能引起关注。因此,教师、教官、少数民族大学新生三者都需要在军训期间充分了解心理危机的性质和内容。心理工作者可通过心理普查,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现状及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行摸底,了解军训期个体心理危机产生的诱因及个体人格特点[7]。三者都需要做好事前预警工作,尽可能降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发生的概率,将其心理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
心理普查是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帮助心理工作者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军训期的心理状况。在军训期间,可配套进行身体检查,通过体检来鉴别不适宜军训的群体,如:处于手术恢复期的学生,患有心血管等重要器官疾病的学生等。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和身体普查,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鉴别出有心理应激障碍、抑郁症、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过往经历,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4.3完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危机预警处理机制
完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军训期心理危机处理机制,需要把握好心理危机干预的时机。孔繁昌将新生军训心理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亢奋期—疲倦期—依恋期—认识期,而心理危机事件通常持续6-8周[4]。心理危机干预者可根据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军训期心理发展过程,结合个体心理危机事件,选择恰当的介入时机。心理工作者、辅导员可利用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日常交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这样才可以在心理危机触发时刻,在第一现场能以情动人,进而达到以理服人。在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危机触发之际,心理危机干预者首先自己要先保持冷静,根据当时情况及时制定出干预策略。干预时要充分发挥同理心,耐心倾听,用亲切、缓和的语气进行劝说,切勿批评和责怪,必要时还可使用善意的谎言。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军训期心理危机处理机制的完善,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心理危机发生的原因、心理危机发展的过程、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心理工作者可预先制定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确定心理危机干预的报告层级制度和处理心理危机过程中的快速支援部门、人员。畅通学校、家庭等多方的信息沟通渠道,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危机的有效处理有着重要影响。
4.4构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干预支持系统
引导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在军训期间与心理工作者一起建立包含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自助和互助平台,能使个体更熟悉和接纳心理危机干预支持系统。
从家庭视角来看,家庭仍然是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灵最初的港湾,对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军训中发现有心理危机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时,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团结家人的力量,一起帮助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走出心理危机。家人的温暖和支持,是个体缓解或消除心理危机的良药,有助于个体尽快融入集体,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构建家庭支持子系统,是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干预支持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学校视角来看,学校在军训期间就需给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让他们在军训期悦纳学校的整体环境,认同校园文化。我国大学生目前都还处于集体生活状态,室友、同学、辅导员、教师等人员都是学校支持子系统中的成员,都能在学校支持子系统中发挥一定作用。学校支持子系统的成员不仅需要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心理危机救助意识,还需积极调整自我,帮助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顺利度过心理危机。学校可提供少数民族大学生一个安全可靠的心理危机缓解平台和支持平台,让个体平时难以诉说或不方便与家长、教师和同伴沟通的事情,在安全、合理的支持平台上释放。同时,学校可充分发挥高年级少数民族大学生榜样的作用。同为少数民族的学生在风俗文化方面会更有亲近感、集体感和归属感,他们相互间的交流沟通会更顺畅,也让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有可供参照学习的榜样。
从社会视角来看,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家庭、学校、社会都是社会支持系统的组成部分,当学生个体、家庭、学校三者都无法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力量单独解决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危机时,就需要及时将学生转介到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机构。因此,心理危机干预专业机构和心理工作者需要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家庭、学校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及信息互通渠道,共同努力完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干预联动机制、心理危机干预快速通道和支持系统等[8]。在社会支持子系统中,心理工作者最终都要使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恢复心理平衡,帮助其学会识别、应对和处理心理危机的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1] 杨微梅.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探析[J].高教论坛.2010 (1):40~43.
[2] 叶华松.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系统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141~143.
[3] 何元庆.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5(5):55~57.
[4] 范韶维.大学新生军心心理问题及危机干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57~59.
[5] 甘 霖.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的优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94~98.
[6] 张本钰. 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发展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08.
[7] 管靖刚. 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及其预警干预机制研究[D]. 复旦大学,2010.
[8] 王定福.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建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1.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for Freshmen of Ethnic Minorities During Military Training
HUANG Min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is a system engineering,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Enrolled at the beginning of military training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forms of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t's causes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and mental state, and therefore may be due to military training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 defense, military training at different times timely conduct psychological crisis early warning and response, which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cope with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and the ability to resist frustrations, to adapt to college life and social life in the future to lay the solid foundation.
Military training; Freshmen of ethnic minorities; Psychological crisis
G804.8
A
2016-01-19
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内地西藏班(校)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项目编号:15C0651。
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 岳阳,414000。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Yueyang Hunan,414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