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志军
(西北大学;西安医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文学研究·
明代四大奇书与《红楼梦》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平志军
(西北大学;西安医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内容摘要】《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二百年来依然闪耀着熠熠光辉。曹雪芹笔下塑造的众多美丽、聪慧女子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对女性人生命运、悲剧结局的描绘,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其中所体现出的尊重、关爱、同情、赞美女性的尊女抑男意识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封建时代的男权社会显得弥足珍贵。我们通过与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对比,并回顾女性角色、地位、认识的演变,去了解《红楼梦》所传达出来的女性意识觉醒的可贵之处与价值所在。
【关键词】明代四大奇书红楼梦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某种意义而言,《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为中心、为女性人物树碑立传的长篇小说,作品集中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故此,要想深刻把握《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就要对其中描绘的女性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而在之前,追溯到原始社会中的母系氏族时期,由于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形成母权制的社会;而到了父系氏族时期,由于男子在家庭、社会中的支配性特权,从此进入男权社会的时代。至此,女性角色、地位发生了转变,成为男性的附庸,之后受到男权社会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前人小说尤其明代中有着突出的体现。
可喜的是,从明代开始,小说中对男女主要人物的描写经历了一个两性颠倒的历程,即从以描写男性为主到以描写女性为主,从赞扬男性到肯定女性的过程。但却依然有着男权社会的痕迹。我们以明代代表小说四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例加以分析。如明代早期的三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皆是以写男性为主的小说,写的都是男性英雄艰难的创业、奋斗历程,可谓集中赞美了男性英雄的壮美。其中,《三国演义》以历史为框架,写的是历史英雄、乱世枭雄,历史演义与英雄传相结合,讲述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感人故事。《水浒传》写的是绿林好汉反抗官府的侠义壮举,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一百单五个男性英雄。《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难万阻取得真经过程,颂扬了以孙悟空为代表的男性神话英雄。可以说,以上都是作者理想化的男性典范,凸显的是男性英雄的阳刚之气,赞扬了他们崇高壮烈之美。值得注意的是,从《水浒传》到《金瓶梅》,男女主人公发生的改变,但遗憾的是没有根本转变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与偏见,依然延续传统的观念与看法。
(一)《水浒传》中的歧视女性现象
《水浒传》所颂扬的是被逼上梁山的男性英雄,作者坚持英雄应不近女色的观念,在描写女性时,往往流露出歧视乃至仇恨她们的态度,无论英雄还是淫妇。
1.梁山女英雄
梁山三位女英雄中,孙二娘“眉横杀气,眼露凶光”,凶神恶煞;顾大嫂外貌“眉粗眼大,胖面腰肥”,“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锤敲翻庄客腿”,粗横暴躁犹如男人。[1]“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单从绰号即可以看出,二人相貌丑陋、性格粗鲁,她们毫无美感而言,完全是男性化了的女性形象。她们没有女性的妩媚与温柔,只会舞刀弄枪,只知杀人放火,显然已完全被梁山上的男性所同化,在她们身上,女性不过是具有女儿身的一个性别符号罢了。与此相对的是,“一丈青”扈三娘虽然“天然美貌海棠花”[1],不但异常美丽,而且武艺高强,可谓才貌双全的人物,但同样没有女性独立的人格,被宋江当做礼物送与丑陋又地位低下的矮脚虎王英为妻。梁山英雄杀害了自己的亲人,扈三娘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反抗,只是死心塌地地追随着自己并不喜欢的男人,在战场上殉夫,最终成就了烈妇之名。
2.市井淫妇
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市井女性在小说中都被描写成淫荡的女人,她们没有思想情感,没有道德意识,在她们身上,我们只看到了情欲。这些女子为了满足放荡的情欲而与男人私通,结果却因为违反了男权社会的伦理道德,被作者安排下惨遭男人杀戮的可悲下场。
由上,《水浒传》将女性推向两个极端:或者做女英雄、烈妇,或者是淫娃荡妇。被男权社会所认同,顺从男性道德的就是英雄、烈妇,保持女人味追求女人情欲需求的是淫妇。女性被置于男性的反面,无论是女英雄还是淫妇,受到男权社会的鄙视和抛弃。
(二)《金瓶梅》女性人物描写的转变与缺憾
《金瓶梅》真正实现了表现主题的转变,从以男性群体为主到以女性群体为主,改变了小说塑造人物“重男轻女”的现象,在中国小说人物描写历程中有了很大进步。但作者依然未能避免戴着男性道德的有色眼镜来看待女性,从而把大多数女性描绘成淫娃荡妇,如潘金莲一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淫荡、毒辣的典型;李瓶儿同样有强烈的情欲、淫荡的行为,是个不守贞洁的女人;庞春梅虽然美丽聪明,却终因淫乐贪汉、放纵情欲而丧命。[2]以三人命名的《金瓶梅》中这三个女性,皆因犯了淫罪而落得死于非命的可悲结局,归其原因皆是没有保持女子的贞洁。这些市井女性,她们由于缺乏文化教养,没有高雅的情趣,也就没有女性的自我意识,丧失了独立人格,作者对她们充满了歧视与偏见。简言之,包括作者在内的男性根本没有把她们当做“人”来平等地看待,不过是供男性玩弄发泄的工具而已,实际处于一种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
而《红楼梦》从独特视角为我们描绘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封建时代中国女性的魅力所在。借助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宣扬了她们高超的才情与高贵的品质,全方位地展示了女性之美,表现了不同于前人的全新女性观。《红楼梦》首先以女娲的神话开篇,本身即蕴含了一种“补天”意识,作者颠覆了数千年男权思想,有着开创的意义。尤其可贵的是,曹雪芹思考的是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他借助文中人物之口,表现出对女性的崇拜。如甄宝玉言言:“这女儿二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比的呢!”贾宝玉云:“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3]曹雪芹首次对小说中的女性进行了大胆赞扬,本身也是对男尊女卑社会不平的批评。作者的这种思想体现在:
(一)男、女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
1.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所描绘的青春女性不论主子或是奴才,都显得那么可爱,那么充满青春活力与朝气。她们有思想、有才华,有着自己美好的憧憬和追求,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如孤高目无下尘的林黛玉、仪容才情出众的薛宝钗、精明干练的王熙凤、直爽聪慧的史湘云、刚直桀骜的晴雯等,可以说,作者耗尽了自己全部的写作热情,对这些女子出众的才情个性进行了充分赞颂与大胆讴歌,她们构成了一个优美的女儿世界。
2.丑陋俚俗的男子世界
大观园是个女儿国,与之相对的现实世界却是污浊不堪的,一个充斥着男人污浊之气的世界,一个腐败堕落的社会,呈现出一副末世衰败的景象。这个世界虽然是一个男权社会,但男人们的荒淫、无耻、堕落无可挽回。如贾赦好色无耻,贾政迂腐无能,贾珍、贾琏、贾蓉等骄奢淫逸、无所事事,薛蟠豪横粗俗、草菅人命,贾雨村投机专营、忘恩负义……尤其贾赦作为荣国府的嫡子长孙,父亲死后继承世禄世爵,袭封“一等将军”,本应为国效力、兴复家业,却只知道成天饮酒作乐、巧取豪夺,是个典型的作威作福、为所欲为的纨绔子弟形象,为贾府子孙树立了极坏的榜样。贾母不顾母子之情,曾这样严厉批评自己的长子:“作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极端好色,不顾廉耻,连丫鬟平儿、袭人都看不过,认为“这个大老爷太好色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放手了。”[3]贾赦胡子花白了房中还有众多小妾,荒淫无度,居然看中贾母身边丫鬟鸳鸯,威逼她做小妾。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竟然让自己的妻子向自己的母亲索要,让儿子贾琏威逼利诱鸳鸯的父母与哥嫂,直至母亲大发雷霆才终罢手,得不到满足最后还是破费了八百两银子,买了十七岁的嫣红收在屋里才作罢。整个贾府的污浊由此可见一斑,难怪柳湘莲说出贾府:“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的话,这些在封建家庭中占统治地位的男人,往往成为作者批判抨击的对象。
(二)林黛玉体现出的女性意识觉醒
林黛玉在这个“眼空蓄泪泪空垂”的女性柔弱的外表下,蕴藏着别样的坚韧与刚强。她努力摆脱着传统女性身上所具有的奴性意识,大胆地触犯封建礼教的清规戒律。从林黛玉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生命意识的律动和主体意识的觉醒。
1.才华横溢、诗人气质,大胆冲破旧有妇女观念
封建时代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把女子局限于“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角色。清初文人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中云:“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4]便是这种根深蒂固思想的流露,正是传统的才德观促成了这种观念的产生。“德重于才”本是国人信念,并不分男女。国人对于男性总是要求以“德”为本,宁舍“才”而有“德”,故谓“男子有德便是才”。至于女性,国人向来就不重视她们的才学,看重的是她们的“妇德”,但又害怕“才可妨德”,于是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言论。然而“女子无才便是德”本质上是对女性智力的低估和扼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男权社会中男性对女子性别的歧视,以及企图在知识启蒙方面蒙蔽女性的感知,遏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而林黛玉却颠覆了以往的传统女子形象,她聪明灵慧、才华横溢,同时多愁善感、迎风洒泪,感情细腻深刻,具有诗人气质和超人才华。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前后共创作出二十五首诗、词,计二百五十六句一千六百五十九个字。所涉及到的诗歌体裁有四言、五律、七绝、七律、歌行、五排、集句和词等八种。[5]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表现在:“咏菊”诗、“葬花诗”、“鲛鮹诗”、“凹晶馆联诗”无不体现了林黛玉的诗情才华,不愧才女诗人之称。尤其是长诗《葬花吟》,全诗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是《红楼梦》一书中最为人所称道、最为感人的诗篇之一。此诗巧妙地以花喻人,将人与花的命运紧密相连,是林黛玉自叹身世遭遇的代表作,也是作者极力塑造的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集中体现了林黛玉的过人才华。
2.反对封建礼教,对平等自由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
在封建社会里,女性被剥夺了从事社会活动的权利,她们的全部生活都被束缚在家庭之中。对于婚姻,林黛玉摒弃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门第观念和“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旧有模式,把爱情的追求引向注重精神共鸣的全新境界,向往的是男女平等的真正的婚姻自由。黛玉没有屈从于男性统治的世界,而是勇敢地挑战男权社会秩序。黛玉对前代传为佳话的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的评价与众不同,如《五美吟》其四:“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其五:“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馀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3]对于前一首诗,前人歌咏绿珠,多着眼于对其以死殉情的赞美,而黛玉却别出心裁,认为石崇与绿珠之间并无真正的爱情,一为主一为仆,因为二人地位的不相等,绿珠的以死殉之,实为石崇的“顽福”,意即石崇当不起绿珠的报答之情,从中不难体会林黛玉坚持夫妻平等的爱情理想。后一首诗,红拂私下投奔李靖之举,黛玉看来并不仅仅是为求终身依靠,而是惺惺相惜,赞赏的是二人在人格上的平等。其实表达了黛玉自己的婚姻思想,而这种男女婚姻平等思想,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对旧的婚姻模式的一种否定。旧式婚姻无论是才子佳人还是夫贵妻荣,都不是黛玉所要的。她追求的是志同道合者,是人生信念与理想的结合,而宝黛恋爱本身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6]宝玉抛弃了传统伦理关系中的男尊女卑观念,宝玉眼里女性是“人”。正是有了这种思想意识,两人真正的恋爱才成为可能。所以黛玉诗体现了对女性独立地位的认同,是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男权观念的挑战。
3.竭力捍卫女性的人格尊严
与以往女性不同,林黛玉不仅大胆反抗封建礼教,还竭力维护自己作为女性的人格尊严。《葬花吟》[3]作为黛玉感叹身世遭遇之作,同时也是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体现。这首诗并非一味哀怨感伤,其中有着一种郁愤不平之气。这首诗有对自己高洁品质的赞颂,对自身悲惨遭遇的哀怨,对污浊社会的抨击,对腐败世界的斥责。性情孤直、目无下尘、聪慧敏感的林黛玉着意追求自己的美好爱情,但却敏感地意识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社会环境的严酷与摧残,这是站在女性立场上的对生命的一种礼赞,同时也是对男性价值观念的断然否定。如诗句“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寄予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更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环境的现实批判;“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是她追求自由幸福无所结果时,而又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刚直性格写照。她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追求纯洁的爱情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宝黛爱情悲剧所体现出的反对封建礼教观念,极力追求婚姻自由的女性意识的进一步发展。黛玉对女性有着独立思考与清醒认识,她张扬女性个性、重视个体生命,追求婚姻平等自由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可以说,《红楼梦》所传达出的女性意识在林黛玉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表现。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从而推动了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涌现,而这种启蒙思潮体现在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解放,在小说领域就是对女性人物形象扶持与褒扬。与明代长篇小说四大奇书相比,《红楼梦》在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女性意识觉醒的体察上,显然有着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参考文献:
[1][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沈阳: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
[3][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明]张岱著.夏咸淳校点.张岱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梁竞西.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6]莫砺锋.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J].明清小说研究,2001(2).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6)05-0121-04
*作者简介:平志军(1976—),西北大学博士后,西安医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