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丽 井阳军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商丘 476100)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研究
程晓丽井阳军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476100)
掌握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工作是新时期“意识形态先进性、超越性、常态性”的必然要求。多管齐下、实效显著地做好、做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工作是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坚实根基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突出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
(一)从理论层面上来说:
1.“意识形态先进性、超越性、常态性”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发展和新要求。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更是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发展的需要。
2.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人们生活富裕、思维活跃、“精神食粮”需求广泛、思想观念多元的具体国情下,正确引领“意识形态”正确航舵,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凝神聚气、激流勇进”以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超越新常态、完成新使命的迫切需要。
3.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加强中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教育,有助于加强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我”坚定、践行和超越,自觉抵制和杜绝当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的侵蚀与危害,充分彰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引领的“轴枢向心力”与“辐射效应力”功能。
(二)从现实层面上来说:
1.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创新教育的成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载体。
2.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强化进一步规范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教育工作的内涵与要求。
3.新目标下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教育奠定了全国人民大众文化思潮先进性的基础与意识形态先进性的洪流。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内涵
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内涵是“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首先,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之间,领导权是“前提保证”,管理权是“实施抓手”、话语权是“行动纲领”。其次,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紧密相连,根植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之中。[1]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实现条件——领导权,马克思主意识形态工作的彻底性条件——管理权,马克思主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的保证条件——话语权。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关系
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关系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互为条件、相互渗透、相互依存。领导权是前提,党的执政党地位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决策的领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权的集中体现。管理权是策略,即:通过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话语权是旗帜,即:通过旗帜鲜明的话语权来确立全国人民的核心价值导向、引领号召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行动。在当前,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就是要通过主动发声,正确引领社会思想舆论导向,科学掌控意识形态的走向,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立场坚定的斗争
意识形态领域是“资本主义”暗中力争“拔得头筹“的战略要地,“冷战”结束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形式上更加“暗流涌动化”。当前,西方国家的反华势力利用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平台”,处心积虑、不失时机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加紧对我国反马克思主义的渗透,打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幌子肆意歪曲、肢解和割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摘取和曲解其中的片言只语,来代替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并想方设法把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以“李代桃僵”的形式根植于我国意识形态之中,企图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松动,造成整个社会主义大厦的倾覆,使东欧、苏联的“悲剧”再次在中国上演,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西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险恶用心,“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正是对西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险恶用心““主动发声”的直接回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任何形势下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发展。
(二)以基层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细致深化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坚实根基
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细致化、常态化、高效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坚实根基。首先要强化基层讲堂阵地,推动理论宣传向“常驻基层”转变。建立各级行政机构、各类理论政策讲堂,形成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区)旗、乡镇、社区、村五级多关联、高深度、广覆盖的讲堂体系,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政策宣传阵地直接延伸到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乃至家庭,实现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阵地基层化、群众化、实效化。二是壮大基层宣讲队伍,推动基层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理论宣传由“单兵作战”向“集团军作战”转变,强化理论宣传的深度、广度、成效度,不留任何“死角”。在充分发挥党校、讲师团专职理论骨干作用的同时,通过统一选聘、分级组建,大力发展兼职宣讲员、宣讲志愿者和业余联合宣讲团,层层建立讲师库,建立一支稳定而庞大的常下基层和常驻基层的马克思主义宣讲团队。三是丰富基层讲堂内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由“单纯理论讲授”向“基层群众服务”转变。始终坚持先进引领与基层普及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贯彻始终。突出主题性,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优秀教材、优秀讲稿征集评选工作,着力改善基层缺少学习资源的状况。把理论武装与解决基层群众在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基层大讲堂成为武装群众、服务群众、推动工作的有效途径。四是创新方式方法,推动理论宣讲由“单一灌输”向“互动参与”转变。针对不同受众实际,搭建综合讲堂、特色讲堂、网络讲堂等多种载体,通过分众化、具象化、互动化的宣讲,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全社会普遍推广“双休日干部讲堂”、“党员中心户讲堂”、“流动讲堂”、“田间讲堂”、“集市讲堂”、“五点半课堂”、“务工人员讲堂”等特色讲堂,搭建空中讲堂、金喇叭讲堂、网络讲堂、电视讲堂,并将各种宣讲方式综合运用在不同主题宣讲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增强覆盖面和群众参与度。五是创新组织机制,推动理论宣讲工作由“部门为阵”向“合力共建”转变。围绕“鸣警钟、广覆盖、促规范、增实效、促常态”的目标,层层建立基层思想意识讲堂建设领导小组,构建了党委领导、宣传部门主抓、各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合力共建机制。大力实施示范讲堂建设工程,建立落实包括宣讲员聘任、集体备课、互动宣讲、档案记录等多项管理制度和考评细则,坚持不懈地进行典型宣传、经验交流、观摩指导、表彰激励,形成常态化推动宣讲工作的组织机制。
(三)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先进性引领全国思想意识主潮流
当前,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工程”的实施,来培养和造就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树立牢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当代大学生,成为我国大学教育的本质规定和必然追求。
针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无硝烟的战争”呈现长期复杂性和尖锐性这一现实趋势,只有充分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对整个社会的“辐射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者思想保持先进性、立场坚持坚定性。
(四)以网络文化传播打造高校和全社会意识形态工作主平台
信息网络化不仅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而且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普及,打破了信息交流的空间限制,极大地改变了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意识形态传播的环境与速度。搭乘网络这个快捷便车,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化、时代化“的最新信息传递给我国广大网民,网民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发表的见解也可即时反馈,增强了网民的参与积极性,这就使得信息及时被群众了解、内化,最大效力增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效果,并便于及时调整信息内容,修改教育的方法,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收到最大的成效化,有力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有效屏蔽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
(五)以各级教育宣传工作“深入细微”地开展建构全国先进意识形态辐射网
构建全国先进意识形态辐射网,应创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先进意识形态”体制和机制。首先,充分发挥各级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先进意识形态”教育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良好的“先进意识形态”教育环境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先进意识形态”教育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协调,保证“先进意识形态”教育的经费投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和青年大学生在原则问题面前,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其次,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先进意识形态”教育中的辅助功能。各级学校教育机构应通过与学生家庭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快捷的信息通报与反馈机制、共同教育与管理的协商机制、定期的双向汇报交流机制,优化各级学校“先进意识形态”的教育成效,在校园网中建立家长论坛等,充分发掘家长在“先进意识形态”中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家长用亲情学校做好学生和家庭成员的思想意识教育工作功能。最后,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运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先进意识形态”教育机制。各级学校应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意识形态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党办主任、宣传部长、学工部长、网络中心主任、团委书记、保卫处长等为成员的“网络信息管理领导小组”,配置专、兼网络管理员,建设好学校主流网站,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并对网上信息全天候监控和引导,确保校园网络安全、高效、有序运行,搭建内容丰富的综合交叉式的网络“先进意识形态”教育平台,开辟诸如“马克思主义经典重读”、“中央文献”、“教育视点”、“党史资料”、“网上党校”、“热点聚焦”等相关栏目,使学校“先进意识形态”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而加强各级学校“先进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渗透性、实效性。
(六)以民族地区意识形态的先进性、稳定性构筑全国意识形态稳根基
边疆民族地区面临意识形态教育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教育对象的多民族性、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队伍的不平衡性和教育内容的双重性、教育设施的相对落后性等诸多问题。要根据民族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国家利益的突出性、地域分布的复杂性、发展基础的滞后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等特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边疆民族地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活动,宣传各民族团结、平等、互助、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兴民族关系,宣传民族区域优势互补合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国家的扶贫工作、基础教育的普及工作、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的知识技能培训来带动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先进性建设的新天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推广普及活动,通过各民族的共同参与活动,增强民族间的沟通与了解,增进彼此友谊,培养先进意识,稳定边疆群众生产生活。
(七)以“中国梦”的广泛教育宣传实现中华民族意识形态的新超越
中国梦所凝结的文化精神,对于凝聚力量、振奋人心、积聚正能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中国梦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的大国自近代一百多年来历经外敌入侵与种种苦难而形成的伟大梦想,是奋发崛起的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坚持探索形成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承担、不谋私利、富于牺牲精神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因此,中国梦必将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激励全国人民释放磅礴正能量,齐心协力圆梦成。中国文化的“和为贵”、“和而不同”、“讲信修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赋予了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为文化软实力的振兴、先进意识形态的引领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我们要高度重视传优秀统文化、先进创新文化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机结合,注意将优秀传统文化、先进创新文化融入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中,准确把握好党的理论与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掌握多元性中的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
(八)以广大党干部员“率先垂范”作用引领全国先进意识形态潮流
在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和争夺中,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立场坚定,做引领整合社会思潮的“中流砥柱”,以优秀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高尚奉献人格、崇高服务风尚铸造意识形态工作“率先垂范、奋进争先”的“时代先锋”。发挥党员干部理论和政策上的先进性优势,引领先进意识,发扬党的艰苦朴素作风,强化“公仆”奉献意识,提高服务群众质量,在优化“为民服务”的行动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召力。这其中,公务员又是“意识形态工作”宣传、引领工作坚强的主体,各级公务员必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化”形式,激发基层群众“意识争先”的士气,振奋基层群众“意识先进”的光荣精神。
(一)高瞻远瞩地坚持红色先进旗帜引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决策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切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永葆领导权的红色先进引领旗帜。
首先,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深入落实到实处,充分发挥党在全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面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多元化和“和平演变”的严峻挑战,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做到立场坚定、无私无畏,勇于承担应尽的责任,在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科教兴国、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中,攻坚克难、奋进争先,始终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其次,我们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贯穿、落实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教育的全过程.我们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总结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功经验,切实把握规律性、体现现实性、注重实效性,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研判和重大战略任务的统筹指导,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党政机关要深刻把握广大干部群众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期待与要求,真实了解和准确判断社情民意,讲求策略和成效,把握好时、度、效,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2]要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动员和整合各种资源和各方面力量,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解决新问题,深入推进增强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最后,要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教育在基层筑实、筑牢根基。要强化基层阵地意识,对所有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都要做到可管可控,决不能游离于党的领导之外,使党的领导实现意识形态领域全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空白,把正确导向的有效性、科学性和“意识阵地”的牢固性始终贯彻在意识形态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要高度重视基层领导班子的宣传思想队伍建设,把基层讲政治、懂业务、精管理的优秀干部特别是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业务专长上“能力突出”的干部充实到意识形态工作战线,加强对基层党政机关、党校、教育机构等重点领域骨干人才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战斗力执行力,优化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成效。
(二)科学规范地强化先进思想意识宣传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
首先,“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必须破除“意识形态教育仅是党委、组宣部的事情”,而应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党政共同负责,有效发挥各级行政系统的正确引领作用,把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结合,并渗透、分解到政府各专职部门务实服务群众的各环节、细节之中,[3]做到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同时验收、及时总结、查缺补漏、科学管理、注重实效。
其次,以各级行政领导班子的思想意识先进性引领全国“意识形态”管理建设。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正确舆论导向要求贯穿到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以“党员先进性建设”树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标杆。
最后,各级行政领导班子始终如一地唱响“先进意识”的主旋律。各级行政部门要通过加强网上主题宣传,优化网络环境,营造网上正面舆论氛围,积极打造“社会正能量”的互联网宣传管理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通过全民参与体制机制,构建全国“一网通”的“先进意识”宣传管理格局,切断错误思想、反动思潮传播渠道。
(三)卓有成效地引领先进思想意识“话语”传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各种“话语”空前活跃,特别是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发展,使信息传播、文化传播手段迅速快捷,舆论生态更加复杂多变。在国际大舞台上,通过先进思想意识“话语”的传播,让世界各国人民理解中国和平崛起、维护世界和平的心声;在国内,大力倡导“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当前多元社会思潮的引领,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首先,通过国际媒体传播,把握世界传媒传播的话语权,使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与决心有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限于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带有偏见的、“有色眼镜的”宣传的理解之中,使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理解和认知。
其次,通过国内媒体平台,对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深化科学理论、正面舆论“话语权”引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工作,以此筑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泛开展宣传“社会正能量”的主题宣传教育、先进典型宣传教育、形势政策宣传教育、优秀成果宣传教育,使中国“先进意识形态”教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凝聚“先进意识形态”洪流的主动性积极性。
最后,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对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深化科学理论、正面舆论“话语权”引领。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务实为民作风,增强文化宣传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成效力。以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变“受动”为“自为”,增强“话语权”引领的实效性。同时,根据不同群众群体的知识能力、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分众化引领,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激励他们自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的能动性、自觉性、自为性。
[1]艾文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J].红旗文稿,2013-9-9.
[2]李德芳,何宏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J].红旗文稿,2013-12-27.
[3]周生贵,闫卫华: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71.
A811
A
1007-9106(2016)07-0066-05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河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证书编号:2015-ZC-138。
*
程晓丽(1974—),女,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讲师;井阳军(1970—),男,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部副主任,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