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科学治碱二十年启示

2016-04-10 14:08郑惠芹郑林坤
山东水利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夏津县林网林带

郑惠芹,郑林坤

(夏津县水务局,山东夏津253200)

夏津县科学治碱二十年启示

郑惠芹,郑林坤

(夏津县水务局,山东夏津253200)

夏津县陈公堤下1.3多万公顷涝洼地,土壤属重度盐碱。土壤盐碱化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种类、产量及品质,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夏津县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采取兴建水利工程,建设方田台田、大水压碱、深沟排碱、增施有机肥料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使盐碱地变成了良田,农作物品种、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通过20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碱经验。

夏津县;重碱涝洼地;治理

夏津县地貌是西南高、东北低,卫运河、马颊河沿县西、东边界流过,陈公堤斜贯县境,堤上堤下高低迥异。陈公堤上地势高亢,土地肥沃;陈公堤下地势低洼,多盐碱和洼地。这一基本地貌的形成,是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改道造成的。

陈公堤南侧为堤上,北侧为堤下,堤上多为肥沃的良田,堤下多为盐碱涝洼。历史上堤下没有排涝沟渠,每到雨季,堤上积水流入堤下无处排泄,只能靠渗入地下和自然蒸发。年湮代远,大片土地形成严重盐碱荒地。最为严重的区域当属经济开发区及新盛店镇。春天白茫茫的一片盐碱,连耐盐碱的碱蓬棵都难存活。当时人们只好将地表的碱土铲起,堆放到田地四边,取得暂时的躲碱效果,一遇雨水碱又冲回原处,来年再起碱堆放,周而复始,形成一块块田埂高高隆起的方框盆地。这种状况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仍无多大改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县政府对堤下盐碱区展开大规模的综合治理。水务局会同开发办、扶贫办、农林部门及相关单位具体实施。开挖沟渠,修建桥、涵、闸、扬水站,植树造林,建设方田、台田,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堤下盐碱区开挖沟渠644 km,动土320万m3,修建桥涵闸1 056座,建扬水站23座,打机井1 168眼,植树160万株。使堤下1.3多万公顷碱荒地变成棉茂粮丰的千顷膏腴。据统计1982年该区域粮食单产仅225 kg,棉花单产30 kg,人均纯收入202元。到了2011年,该区域粮食单产达900 kg,棉花单产94.4 kg,人均纯收入达7 009元。区域内生产条件大为改观,基本做到了旱能浇、涝能排,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增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投入产出比为1∶1.8。区域内的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18%,收到了改碱、防风、美化环境、改善小气候等多种效益。

20多年不懈的治碱历程,形成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碱经验。

1 挖沟渠,建方田

根据地势特点和盐碱运行规律,以治水为突破口,高标准的建设排灌体系,实行高位引水灌溉,低位排涝排碱。盐碱的特性是溶于水后可随水而来,随水而去。要想根治盐碱,只有将含有盐碱的沥水及时、顺畅地排出,才可逐步降低土壤的含碱量。因此,开挖沟渠,排除沥水是综合治碱的第一步。20多年来,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充分利用冬春两季连续施工,以原有的六五河、青年河为依托,开挖纵横交叉的支斗渠近百条。支渠底宽4 m,深4 m;斗农渠底宽2 m,深3.5 m;毛渠底宽2 m,深3 m,可迅速排除区域内地下水。在开挖沟渠的同时,进行方田建设,在沟渠隔断形成的方田上筑起围堰,使方田台面高于地面1.5 m左右,使台田面高度与地下水位高差保持在2.5 m以上。大雨(或灌溉)之后,可使盐碱随水渗入(或流入)沟渠,排进沟渠。历经20多年的连续综合治理,终使1.3多万公顷重碱地全部实现沟网方田化。

2 整地改土

为了切断土壤毛细管,不让地下水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细管带到地面,对改碱区土地进行冬季深耕,深度达30 cm以上,同时也使土壤经过冬春冻融交替,表面土壤疏松增加了通透性。为增加土壤有机质,增施有机肥料,倡导群众多用土杂肥,普遍亩施土杂肥3 t以上。同时大力推行秸秆还田,使秸秆还田率达80﹪以上,大大增加了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冬灌宜早,春灌宜晚,大水压碱,深沟排碱,速灌速排。

3 林业建设

形成盐碱地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地下水位高于临界水位,且气候干旱。林带可以改善小气候,林木根系吸收土壤深层水分,降低地下水位,并通过光合作用于叶面蒸发,增加空气湿度,减少田间地蒸腾。对改碱区进行林网林带建设,沟渠路全部进行植树绿化。支斗农沟设置林带,支沟林带4行,斗沟林带3行,农沟林带1行。多树种合理搭配,乔灌草相结合,以耐盐碱的当地树种椿树、刺槐、毛新杨为主。

4 速灌速排

夏津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十年九旱是这里的气候特点,只靠自然降水远不能满足农业用水的要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在原来引卫灌溉的同时,又开辟了引黄灌溉。2002年又实施了引卫入夏引水工程,年引水量都在1亿m3以上。根据堤下碱区的特点,水务局在调度灌溉时采取了在适宜的时间,统一集中灌溉,突击对改碱区进行大水灌溉,速灌速排,这样地表水不会下渗到接通土壤毛细管的位置,含盐量高的地下水便不会输送到地表,地面土壤也就不会积盐,达到防碱效果。

5 综合治理

盐碱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水利工程要与农业措施及林网建设相结合。挖渠筑路,植树造林,修建桥、涵、闸、扬水站同时进行,各个工程互相配合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保障措施,以期达到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目标要求。经济开发治碱区1995年投资159万元用于农田水利、投资35万元用于土地整改,投资26万元用于林网建设。1996年投资245万元用于农田水利、投资27万元用于土地整改,投资28万元用于林网建设。1997年投资188万元用于农田水利、投资20万元用于土地整改,投资30万元用于林网建设。到2010年,整个工程完成,共计开挖沟渠94条,动土240万m3,建桥涵闸配套建筑物250座,植树30万株,完成总投资1 162万元。

6 严谨缜密,锲而不舍

根治盐碱是一项长期的劳动积累型工程,必须以严谨缜密的态度,锲而不舍,直到彻底完成任务。区域内实行了集中治理与常年治理相结合的方法。九十年代初,夏津县组织人力和机械于春、夏、秋分三次进行突击治理,整改土地、清沟扶路、修建台田方田、植树造林,突击完成主要治理任务,20多年来,县、乡、村对堤下重碱荒区进行不间断治理,开挖沟渠,修建方田台田,修建桥涵闸配套设施,植树造林,新打和维修机井,多项措施,综合治理。在此基础上,各镇(乡)村都针对各自实际,集中力量,完成各自的治理任务。近几年,夏津县又紧抓中央强化和支持农村水利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机遇,继续开展清沟扶路,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同时,对已经完成的治理工程和配套设施每年定期进行养护和维修,以确保所有设施都能常年发挥效益。如今,堤下1.3万公顷荒碱不毛之地彻底改变了模样,变成了棉茂粮丰的千顷膏腴。

(责任编辑迟明春)

X321

B

1009-6159(2016)-10-0061-02

2016-05-04

郑惠芹(1970—),女,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夏津县林网林带
寅阳镇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核大十’椹果在山东夏津的引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
引黄供水工程节水改造对夏津县的影响
完善农田林网建设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鲁北平原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及经验
——以山东省夏津县为例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果初步研究
河北省农田林网建设发展对策
浅谈平原农田林网的发展与保护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