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2016-04-10 09:45胡建明李乐苏艳红韩萌关生辉
山东国土资源 2016年3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东营市生态

胡建明,李乐,苏艳红,韩萌,关生辉

(1.东营市科技服务中心,山东 东营 257091;2.东营市国土资源局,山东 东营 257091;3.利津县国土资源局,山东 利津 257400)



环境地质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胡建明1,2,李乐2,苏艳红2,韩萌2,关生辉3

(1.东营市科技服务中心,山东 东营257091;2.东营市国土资源局,山东 东营257091;3.利津县国土资源局,山东 利津257400)

湿地在物种多样性、调节气候、含蓄水源等多方面的作用,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科研创新、模式建设、规划设计等多方面作出努力,以实现其持续性存在和生态功能的提升。但由于自然、社会、经济、体制等多因素的影响,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工作受到的制约较大,存在湿地退化程度较为严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大,生态功能难以充分利用等问题。该文通过梳理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实现生态保育、社会共享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提出可行性较强的建议,以期为湿地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东营市

0 引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因具备蓄洪防旱、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净化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被冠以“地球之肾”、“物种的基因库”等美誉[1]。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区域湿地资源丰富,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人类提供水源、食物、原料等物质产品和休闲游憩服务的潜力巨大。为实现黄河三角洲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协同发展,国务院于2009年将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开发奠定基调。

山东省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坚持生态优先,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切实保护与发展好黄河口湿地,充分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支撑和主要内容,承接国家战略与顶层设计。为更好地落实湿地保护工作,健全市级湿地保护工作机制,该文对省东营市湿地的主要特点、保护机制建设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当前湿地保护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探讨了主要原因及保护措施,为我国湿地保护的工作实践和微观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1 黄河三角洲湿地特点与市级保护机制建设历史沿革

1.1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主要特点

黄河独特水沙条件和渤海弱潮动力环境的协同作用,促使黄河三角洲湿地在东营这个黄河入海的地方产生并发展。黄河三角洲湿地既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并以年均2000hm2左右的速度不断增加,是世界上自然增长最快的湿地,达到国际、国家确定的重要湿地标准,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栖息地。每年迁徙经过的鸟类多达450万只。它也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共有种子植物39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集中分布面积达5000hm2,自然芦苇3万hm2,自然草地1.2万hm2,自然柽柳林1.8万hm2,植被覆盖率55.1%[1-2]。因此,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国际意义十分重要,在我国及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2东营市湿地保护机制建设的历史沿革

东营市境内湿地资源丰富,湿地总面积约62万hm2,陆域湿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8%,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东方湿地之城”。为加强对市域范围内湿地的保护,东营市政府于1990年设立了黄河三角洲市级自然保护区。1991年,山东省政府批准其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为进一步突出湿地保护的区域性与战略性,1992年国务院又将其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成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目前,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万hm2,包括为南部(位于当前黄河入海口,面积10.45万hm2)、北部(位于1976年改道后的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4.85万hm2)两个区域。

在国家和山东省政府的支持下,东营市不断加大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力度,实施了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及湿地监测,建设了湿地博物馆、鸟类救护中心、防火隔离带、湿地监测站等保护管理设施[2]。东营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意见》《东营市湿地保护办法》等系列政策规定,理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并组织完成了自然保护区内林场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同时委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采用遥感和GIS技术,组织开展了三县两区湿地调查,编制了《东营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1—2020)》。通过与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合作,东营市成立了“黄河三角洲森林和湿地定位站”、“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等机构。为保障湿地的生态安全与持续存在,东营市政府陆续组织实施了湿地修复工程,修复湿地1.3万hm2,年补水1亿m3。通过实施一系列湿地修复与保护项目,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鸟类数量由283种增加到29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9种[3]。为实现国际接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加入了“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湿地国际亚太组织“东亚-澳洲涉禽保护区网络”、“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4]。《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将黄河三角洲湿地列为16处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保护地点。《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也将其确定为国家重要湿地。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湿地退化情况严重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由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渤海凹陷处而成的。黄河水直接决定着湿地内部动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决以及湿地生态属性和生态质量的好坏[5]。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发黄河两岸工农业用水大量增加,导致黄河下游水量减少。同时,黄河下游因泥沙淤积成为地上悬河,河道渠化,洪水漫滩几率大大降低,河流与湿地的水流自然交换被阻隔,供应湿地的水量骤减,造成局部区域出现了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衰减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保护区南部区域退化的湿地已经通过工程措施进行了部分修复,而北部区域湿地因距黄河较远、长期缺乏黄河水注入,萎缩尤为严重,即使在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因缺少工程措施,黄河水也无法到达。

2.2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大

东营市政府通过实施生态恢复、鸟类栖息地保护等一系列措施,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但从总体上看,受环境变化和各种条件的限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市域范围内湿地的鸟类特别是珍稀濒危鸟类栖息地质量不高、生存环境较差。迁徙停留栖息的鸟类虽然种类多、数量大,但受黄河水量较少、海潮侵蚀尤其是风暴潮的影响,鸟类的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质量下降、食物短缺、生存状况较差,不利于珍稀濒危鸟类的生存与繁衍。部分重点植物物种如野大豆、自然柳林、柽柳林等集中分布面积减少,呈现零散分布趋势。黄河三角洲湿地内部有代表性的重点区域还未得到有效保护,新生湿地、盐地碱蓬、黄河故河口等重要生态区域处于持续退化萎缩状态。

2.3生态功未充分利用

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使之具有良好的环境教育功能和社区参与功能。在湿地开展生态旅游,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积极保护,还可对旅游者进行生动的环境教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6]。黄河口独特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条件造就了以“奇、特、旷、野、新”为主要美学特征的植物景观、野生动物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景观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生态旅游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近几年来,东营市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成立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委托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发展规划》,建设了“黄河口国家级森林公园”、“黄河口湿地公园”等,“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级景区,但由于融资困难和审批困难等因素的制约,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较为缓慢。

3 原因分析

3.1湿地功能难以受到重视

经济追求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造成地方政府缺乏对湿地生态功能的清晰认识。在当前耕地保护政策日趋严格的情况下,为了吸引经济效益高、社会效应强的二、三产业,地方政府急于开发当地的未利用地资源,尤其是湿地资源。政府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形成的道路网、厂房设施等改变了当地地下水文功能,不仅固化的人工建筑表面致使降水难以及时入渗,补充地下水源。而且,降水在流经人类活动较为集中的道路、生产场地,以及形成的流动人口聚集区时,容易吸附人们生产和生活形成的污染物,造成本地区及周边区域水土当中重金属、化学残留等有毒物质不断累积,危及当地物种的生存与繁衍。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不断推进,政府加大对未利用地资源的开发力度,逐步扩大宜耕未利用地资源的范围,以确保耕地保护指标的落实。但这种耕地开发策略存在于环境保育之间的冲突,挤占生态用地的存在空间。尤其是在水源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分流部分水源进行农业灌溉,就会造成原有供给生态用地水量的降低。从管理体制上看,东营市除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14.5万hm2湿地以外,还有46.7万hm2湿地。然而当地自然生态保护管理机构将当地湿地保护限定在保护区范围内,以外的区域因考核目标、职能范围、地域管辖等诸多因素而难以涉入,不利用湿地保护的区域性、综合性管理与协调。

3.2科研工作难以及时跟进

虽然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针对当地湿地保护涉及的动植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土壤盐碱化检测治理、水文功能模拟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但是仍然缺乏统筹的资源调查和检测管理体系及诊断评价指标系统,不利用及时跟进湿地及其内部地表覆被、水文地质、物种行为等多角度、全方位的持续性、综合性的实地观察、数据收集和分析化验,致使对湿地的研究工作存在重复性、局部性,也不利于湿地信息共享与标准化建设。尤其是在基础性研究方面,虽然开展的研究能够结合国际和国内研究的主流方向,但湿地保护、治理和修复的技术较多停留在感官认识,缺乏对湿地结构、功能、影响因素、演变规律,以及人口、动植物和污染承载力方面的深入研究,制约了湿地保护管理、使用、整治、修复、保育等多方面工作的有效进行。而且对于动物、植物等开展的种类和数量调查,缺乏从物种共生、系统演替等方面深层次的探索,难以形成理论层面的科学认识和保护措施。

3.3修复保护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不足是困扰湿地保护与研究等工作开展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对生态保护的不断重视,湿地保护也成为政府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考核机制。生态保护在考核地方政府管理绩效方面所占比重依然较低。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管理、湿地调查与监测、湿地恢复与重建、生态移民等方面都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7]。由于资金不足,黄河三角洲湿地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大面积的退化湿地得不到恢复。虽然东营市通过实施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建设工程,使湿地保护的管理、科研、办公和职工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建设工程的实施仅满足了较低水平的保护管理,在巡护监测、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设施和设备条件还较差,配套不够完善,制约了湿地保护管理的有效开展。

4 市级湿地保护的建议

黄河三角洲湿地作为生物多样性及湿地保护的热点地区、世界上淤积造陆成长最快的著名入海口,历来倍受国际社会关注。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发展既是推进东营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需要,也是履行国际公约的内在要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4.1加强湿地的修复与治理

进一步加强黄河水资源统筹管理和科学配置,以“维持黄河生命基本水量”为底线,充分考虑黄河三角洲生态用水需求,逐步增加生态用水指标,为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与重建创造条件。东营市要将湿地恢复生态用水纳入水资源调配计划,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围坝筑堤、提水泵站、引排水涵闸等生态用水设施建设,并优先保障自然保护区生态用水。同时,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扩大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改变传统大水灌溉方式,节省农业用水指标,防止与湿地生态建设争水。加快构建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湿地公园、水资源保护区、海洋功能保护区等多种保护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体系,重点修复保护区内部退化萎缩的湿地,使黄河三角洲百万亩湿地重现生机与活力。

4.2实现物种的多样性保护

依据黄河三角洲的资源禀赋,实施方白鹳繁殖招引巢建设,黑嘴鸥繁殖地植被修复与改善,鹤类栖息地和建设鹤类冬季补食区改造,天鹅、大鸨等珍稀濒危鸟类越冬栖息地改造等工程。对野大豆、天然柳林、柽柳林等重点野生植物进行就地封育保护,建设围栏等保护设施,保护原生植物基因。实施重要生态区域保护,重现自然保护区的特殊演替阶段。对鸟类重要分布区、自然滩涂、翅碱蓬群落、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等重要区域进行保护。

4.3促进保护的科技创新

在湿地重要生态区域设立气象、地质、水文、土壤、生态、动植物、群落等监测站点,系统探索湿地能量循环、养分循环、水分循环规律,及时掌握湿地生态功能变化趋势。对湿地保护模式、湿地退化机理及修复关键技术以及科学合理利用湿地等重要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为湿地生态的保护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制定湿地监测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等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信息化管理和科学管理水平,增强湿地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湿地的科研质量和水平。

4.4做好湿地生态旅游规划

按照国家《规划》中建设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要求,组织落实《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发展规划》,在确保湿地生态有效保护的基础上,依托黄河口独特的湿地景观资源,突出“河海交会、新生湿地、野生鸟类”原生态特色,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生态旅游区规划面积400km2,通过科学开发建设,逐步建成黄河口风景区、国际观鸟基地、湿地休闲度假区等空间格局。在空间定位和政策驱动的基础上,逐步建成国家级旅游景区、全国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国际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以增强湿地自身发展能力,实现湿地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4.5深入推进机制体制改革

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强化林业部门对湿地管理的“主管”职能,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实现部门协调、分步骤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改变多部门单要素行政管理的格局,共同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通过《湿地法》或《全国湿地保护条例》的出台,将湿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等与资源保育立法协调一致,尽快建立起湿地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使湿地保护和资源利用具备法律依据[8-9]。将湿地保护资金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体系,稳步提高湿地保护财政资金投入比例,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建设。逐步建立包括湿地保护、退化湿地修复、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湿地生态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加快形成湿地保护管理的完整制度框架体系[10]。进一步拓展公众宣传教育渠道,规避当前机制体制在湿地保护方面的滞后性和主控性,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普及湿地保护的科学知识,倡导更多的公众参与到湿地保护与发展中来[11-12]。

5 结论

黄河三角洲湿地因其维系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性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湿地保护不仅要求东营市政府能够拓宽思路、勇于创新,结合前沿理论和科技对管理体制、科研模式、资金投入等进行优化升级,而且需要政府能够改变传统的管理机制,通过与周边地市合作并注重部门之间职能协调,实现湿地保护的区域管理和管护模式转变,从环境保护、生态保育、持续利用等多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格局兼容性和发展的一体化模式。同时,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划定湿地保护的边缘区、过渡区与核心区,严格政府执法和公共监督,切实保障湿地不被占用开发,而且与人们生活、生产聚集区,产业发展园区和基地存在一定的缓冲距离,既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同时减少政府监督管理的负担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湿地生态效益的直接受益群体是社会公众,当地政府应注重利用生态旅游、物种展示、科学普及等多种方式,让大众了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1]李念春,袁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5,31(10):59-63.

[2]彭玉明,赵振华,徐扬,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3,29(12):22-26.

[3]张笑楠,王克林,张伟,等.桂西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J].生态学报,2009,(2):749-757.

[4]卢亚灵,颜磊,许学工.环渤海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空间自相关分析[J].资源科学,2010,32(2):303-308.

[5]任晓明,刘宁,李文青,等.南京市生态足迹变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2008,(9):26-30.

[6]代杰瑞,庞绪贵,宫玉新,等.山东威海生态农业地球化学调查评价[J].地质通报,2008,29(9):1391-1398.

[7]马雪辉.湿地保护与建设需注意的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4,(11):54-55.

[8]杨觅.我国湿地公园建设法治限制因素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5,(3):44-46.

[9]宋瑞龙.湿地保护的地方性立法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5,(20):263-264.

[10]邝奕轩.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湿地保护制度创新的探讨[J].环境保护,2015(12):40-43.

[11]樊哲文,刘木生,沈文清,等.江西省生态脆弱性现状GIS模型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11(2):201-208.

[12]高美霞,王德水,王松涛,等.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地质环境变化[J].山东国土资源,2009,25(6):17-19.

Problems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Wetland in Yellow River Delta in Dongying City

HU Jianming1,2, LI Le2, SU Yanhong2, HAN Meng2, GUAN Shenghui3

(1. Dongying Service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Dongying 257091, China; 2. Dongying Bureau of Land and Resources, Shandong Dongying 257091, China; 3. Lijin Bureau of Land and Resources, Shandong Lijin 257400, China)

Wetland can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iversity of species, climate adjustment and water resource protection, etc. It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s by Chinese 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y. In our country,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have been striking for wetland protec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and plans design in order to realize sustainable occurrece and promote ecological function. However, due to the effects of nature, society, economy and mechanmism, wetland protec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has been restricted greatly, degradation degree of wetland is strong, pressure for protecting ecological diversity is great,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can not be fully used. In this paper , through studying problems occurred in wetland protection in theYellow River Delta, suggestion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asement, social sha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been put forward. It will provide some

for carrying out wetland protection in this area.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Dongying city

2015-09-30;

2015-11-20;编辑:曹丽丽

胡建明(1972—),男,山东省东营人,主要从事科技普及、技术推广、政策咨询等研究;E-mail:dyskx@sina.com

P968

B

胡建明,李乐,苏艳红,等.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J].山东国土资源,2016,32(3):56-60.HU Jianming, LI Le, SU Yanhong, etc. Problems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Wetland in Yellow River Delta in Dongying City[J].Shandong Land and Resources, 2016,32(3):56-60.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东营市生态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调行为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