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亚园(浙江省湖州中学,浙江湖州 313000)
政治试题科学性缺失举隅
钱亚园(浙江省湖州中学,浙江湖州 313000)
科学性原则是命题的最基本遵循。要避免试题科学性缺失,情境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合乎生活逻辑;答案必须紧扣设问,判断题和选择题答案要具有唯一性,主观题答案要全面、准确;设问与情境必须有内在关联性,设问要指向明确,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连接词”要运用恰当。
政治试题;科学性;情境;答案;设问
科学性是试题的生命线。缺失科学性,试题的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就无从谈起。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存在科学性缺陷的试题比比皆是,甚至在一些重要的模拟考、联考中也不鲜见。这不仅影响了考试的权威性、公平性,而且也影响了学科、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笔者试从试题的情境、答案、设问等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希望为同行的命题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情境是试题的基本要素之一,命题者在确定试题立意之后,大多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就政治试题来说,情境可分为三类:一是引用,主要是名家的言论、观点,党和政府的文件;二是改编,即根据相关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三是创造,即根据某一现象、事实创造出典型情境。无论是哪一种情境,从科学性角度看,第一,情境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不可张冠李戴,更不应该在时间、地点、人物、引文等方面犯一些常识性的低级错误;第二,情境要合乎生活逻辑,尤其对于自己“创造”的情境,不应该为了便于考核而主观臆造,缺乏典型性。
【题例1】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浙江省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产业供给政策,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高端产业“缺芯少魂”,给予产业政策支持,占领智能装备、生物和信息产业领域的核心和高端;针对中端产业“缺钙少品”,强化倒逼政策落实,建立全球性品牌,补技术、管理和环保的“钙”;针对低端企业“缺义少仁”,用好淘汰政策,加强质量监管,杜绝低价无序竞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了供给主体的活力,提高了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这是浙江省内某次联考试卷的第40题的情境。阅读该情境材料,我断定命题者提供的信息是不真实的。首先,政府出台的政策用词是很规范的,材料中的用词不符合政策用语;其次,材料中低端企业‘缺义少仁’的说法是错误的,产业有高端与低端,企业却没有高低端,而且‘缺义少仁’绝对化,违背事实。为了验证我的判断,我上网进行搜索,原来这段文字出自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潘毅刚所写的文章《加快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命题者把一位经济研究者的文章,“篡改”成了省政府出台的政策,而且把原文中的“低端产业”改成“低端企业”,这一做法严重违背了科学性原则,需要引以为戒!
【题例2】张某与赵某因夫妻矛盾发生口角,一气之下,张某拿水果刀将妻子赵某刺成重伤。张某在法庭审理中的诉讼权利,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②有权委托辩护人
③有权提起上诉 ④有权检举申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生活情境必须符合生活逻辑,具有典型性。该题案例恰恰在于缺乏典型性。我们知道,夫妻之间发生口角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情,但因口角而导致丈夫一气之下就拿水果刀将妻子刺成重伤,肯定是非典型的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如果没有交代清楚其特殊的原因,其典型性就大打折扣,而且该材料作为试题情境其价值导向也不值得提倡。
答案科学性缺失,对考生和学科造成的伤害可以说是“致命”的。政治考试的答案依据题型不同,包括判断题的判断、选择题的应选项和综合题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无论是哪种答案,科学的答案都应该是正确、明确、准确的。具体说,第一,答案要合乎设问要求、紧扣设问;第二,判断题和选择题答案应该具有唯一性,无歧义;第三,主观题答案要全面、准确,既不能“丢三落四”,更不能“无中生有”。
【题例3】近年来,秋冬雾霾天气不断侵袭中国,对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造成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对下列政府采取的措施理解正确的是
A.运用货币政策——对煤层气发电等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B.运用法律手段——各地依法严查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行为
C.运用行政手段——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
D.转变消费观念——坚持低碳生活方式,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该题考核对宏观调控手段的理解,情境只是起到引入话题的作用,可有可无。命题者所给的答案是B。但是B选项其实是错误的。法律手段是一种间接调控,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具体说就是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参与者的行为,调节社会经济关系;通过经济司法,保障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而该题的主体是政府,因此“各地依法严查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行为”显然是一种直接的行政执法行为,属于行政手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原因在于命题者对两种手段的理解有偏差,把与“法”相关的都当成了法律手段。
【题例4】因外需不足、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导致的结构性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呈明显下滑态势。加之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的经营出现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为此,我国政府一方面继续加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在税收负担、社保缴费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多变的价格”的知识,分析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滑的原因及影响。(8分)
该题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是:①供求影响价格。(1分)需求下降会引发价格下跌。因外需不足、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导致的结构性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滑。(2分)②价格的变化会影响生产。(1分)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下滑,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2分)同时,劳动力要素价格的上涨,会迫使生产者通过经济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2分)
对照设问,阅读答案,不难发现该题答案是不恰当的,尤其是最后一个给分点,纯属“无中生有”。设问是“分析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滑的原因及影响”,答案却出现了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风马牛不相及。命题者必须明确,学生是根据设问作答的,情境只是为回答问题提供条件,而不是问题本身,在回答问题时学生需要根据问题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取舍。
设问体现试题立意,指明答题的要求和方向,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科学的设问有三个要求:一是要体现立意,与情境有内在的关联性,直指情境的核心问题;二是要指向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三是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连接词”运用要恰当。有些试题,在情境设计上颇是费了工夫,但在设问上却失之疏忽,出现了科学性缺陷。
【题例5】2015年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贷款购车消费方式的接受度较2014年有所提升。对贷款购车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偿还能力的贷款购车符合适度消费原则
②贷款购车的行为属于超前消费
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④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该题的情境是消费者对贷款购车消费方式的接受度有所提升,因此,科学的设问应该围绕“接受度有所提升”这一核心,让学生探究产生这一经济现象的原因。但是,命题者却偏离了这一方向,其设问变成了“对贷款购车认识”,使设问与情境失去了内在关联性,更谈不上揭示情境的核心问题。结果是情境不仅失去了存在价值,而且干扰了学生答题的思路。
【题例6】近年来,某煤炭工业基地发生了多起采空区地面塌陷事故,使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这表明
A.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B.关键部分决定整体的性状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
该题命题者给出的正确选项是A,其命题意图是明确的。但是,“表明”这一“连接词”使用不妥。因为,情境所呈现的只是一个具体事实,而具体事实难以“表明”一般的道理。教师在命制选择题时,要认真斟酌“连接词”。常用的“连接词”,如表明、体现、印证、证明、反映等等,其内涵有别,一旦混同,则可能导致科学性错误。
【题例7】2015年9月,杭州余杭区良渚街道接连发生两起务工人员聚集公路、堵塞交通追讨欠薪案件,劳动者“维权”变“侵权”。在防范“维权”变“侵权”中,其中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是
A.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B.依法行使劳动者权利
C.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D.劳动者增强法律意识
根据命题者提供的答案C,我们知道该题是要考核教材“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的。但是,该题的设问指向不明确,不清晰,使学生无法正确选择。“其中”指向什么可谓一头雾水,若是指向“维权”变“侵权”,则不仅“其中”是多余的,而且答案B和D更合适;如不是指向“维权”变“侵权”,则设问与情境失去了关联性。并且教材观点只是强调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并不能排除“依法行使劳动者权利”和“劳动者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因此,该题不仅指向不明,而且答案本身就存在歧义,这反映了命题者对上述教材观点的解读是机械的。
编制高质量的政治试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敏锐的眼光,更需要懂得命题的基本遵循。其中,科学性无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