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地区玉米种植技术浅析

2016-04-10 01:16王元林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5期
关键词:黑河整地秸秆

王元林

(黑龙江省红色边疆农场,黑河 164321)

黑河地区玉米种植技术浅析

王元林

(黑龙江省红色边疆农场,黑河 164321)

文章分析、总结近几年黑河地区玉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根据玉米生育进程建立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以期为黑河地区玉米的种植提供参考。

玉米种植 问题 标准化 模式

黑河地区是典型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但近几年受温室效应影响,黑河地区的气温逐年升高,为玉米大面积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的推广,加之配套的播种、植保、收获机械日益完善也使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提升。

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是由黑龙江省垦丰种业公司从德国KWS公司引进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具有产量高、耐密植、抗倒伏和品质好等优点[1]。

随着黑河地区玉米面积的增加,种植不规范的问题日益增多,加之2015年、2016年,国家玉米收储及种植调控政策的影响,直接导致玉米效益下滑,因此,推进玉米标准化节本增产措施迫在眉睫。

1 黑河地区玉米种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增长速度过快,人们忽视了轮作以及积温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从而造成生产中各种问题的加剧。

(1)病虫害加重。主要包括丝黑穗、瘤黑粉、大小斑病、穗腐、玉米螟等病虫害。据黑河市红色边疆农场调查,重茬1年玉米瘤黑粉病发病率达到8.6%,丝黑穗病发病率达到3.4%,大斑病发病率达到12.2%,玉米螟、穗腐病等病虫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上述病虫害均有加重趋势。病虫害的加剧直接影响到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2)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玉米产量高,秸秆量巨大,如果能够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并辅之以促进秸秆分解的措施,将能很好地改良土壤。据红色边疆农场测定,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有机质、氮、磷、CEC值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但连作后钾含量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与从土壤中带走大量钾元素而且没有得到有效补充有关[2]。另外,有关资料显示,土壤中细菌随连作年限增加呈递减趋势;真菌数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玉米连作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衡,土壤真菌化现象严重,土壤中真菌大多为病原菌,因此病害发生严重[3]。

(3)玉米秸秆残留量巨大,难以处理。玉米属C4作物,生物学产量巨大,秸秆比达到1∶2(每生产1 kg籽粒产生2 kg秸秆)。在黑河地区种植玉米产生的大量秸秆,除少量作为饲料进行收集外,其余基本上采用还田和焚烧2种方式处理。大量秸秆残留影响到整地质量,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造成弱苗。另外,玉米秸秆在腐解过程中消耗一定数量的土壤水分,也影响到玉米幼苗的生长。焚烧处理秸秆方法简单,但是焚烧秸秆造成了有机质资源的浪费,破坏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同时,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另外,黑河地区大部分区域处于林区,焚烧秸秆也给森林防火带来巨大的隐患。

(4)不注意区域界限,强行越区种植玉米。因为玉米的比较效益大幅提升,黑河地区部分区域玉米越区种植现象严重。因积温限制玉米不能正常成熟脱水,形成水玉米。同时,导致穗腐病在玉米成熟期大发生,果穗密布菌丝,籽粒变色霉变,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水玉米也给玉米烘干前的储存带来极大风险。同时,在玉米后期生长因积温不足,日均温度低,严重影响到光合产物的运输和转化。低温使果糖1,6-二磷酸酯酶活性降低。该酶对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形成、转化以及输出起着控制作用[4]。后期低温条件下,光合作用产物只能在叶片中积累,不能传输到果穗,影响到玉米产量和品质。

(5)盲目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影响到玉米的产量。首先是增加密度后,玉米田间植株分布不合理,茎秆变细,一旦遇到大风等不良天气极易出现倒伏现象。另外,由于玉米密度过大,养分供应不均衡,玉米棒出现严重的秃尖现象,影响产量。同时,密度增大也导致田间郁闭度增大,大、小斑病等病害极易发生并迅速传播。

(6)使用肥料的方法不科学。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部分农民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盲目使用一些号称免追肥的复合肥料,造成后期脱肥,严重影响产量。同时,在肥料种类上重氮肥、磷肥,轻钾肥;在肥料剂型上重速效肥,轻缓释肥的现象在生产当中也较为普遍。

(7)使用除草剂的方法不科学。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除肥料使用不当的现象,除草剂的滥用也成为制约玉米产量,影响下茬种植的主要问题。首先,玉米除草仅依靠除草剂,忽略了药、机、人综合防治的根本植保宗旨,这直接导致杂草抗药性增强、用药量逐年递增的后果,既增加了成本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其次,在玉米药剂除草时间上仅采取叶面除草,而忽略了封闭除草作业,在灾害年份影响了农时,同时也使叶面除草剂用量居高不下。最后,超期用药问题极为突出。黑河地区主要的玉米品种为德美亚1号,最佳的用药时间是在5片可见叶之前,但部分农民在玉米5片可见叶之后,仍然大剂量使用烟嘧磺隆和莠去津的混剂,在杀灭杂草的同时,玉米产生严重药害,影响到产量和品质。

2 玉米关键生育期标准化管理模式

玉米各器官的生长有明显的同伸规律,在生产管理中,将玉米叶龄增长动态作为玉米生长、器官分化和建成的重要形态指标,判断玉米各生育阶段的营养需求,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玉米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可以达到进行科学水肥管理,实现玉米优质、丰产、高效益的目的[5]。

2.1 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应在4月25日至5月15日,播种时应适期播种,不应过早或过晚。过早易形成弱苗,难以恢复,果穗大小不一。播种过晚因温度升高,玉米出苗生长迅速,根系发育不良,后期玉米营养生长不足。播种机械最好选择进口播种机,以提升播种质量,播种速度不超8 km/h,设计保苗9.5万~10万株/hm2。播后镇压,3~5 d后完成封闭灭草作业。

2.2 苗期管理

玉米展3叶前,主要进行深松放寒及叶面除草作业。墒情适宜时,进行深松防寒,第1遍高质量完成深松作业比中耕几遍都重要。深松作业要做到不端(抬)垄、不埋(压)苗。在玉米见5叶前,要完成叶面喷药化除作业以及上茬药害的处理。

2.3 拔节期管理

玉米展5~6叶进入拔节期,进入拔节期开始追肥,追肥应尽快完成。追肥时,适当加入缓释尿素,比例在1︰3左右。结合追肥进行中耕培土作业。

2.4 大喇叭口期管理

在玉米展10叶进入大喇叭口期。在大喇叭口期主要进行玉米的化控作业,控制玉米株高。在玉米7~9叶期开始先期化控,主要药剂可以选择玉黄金;9~13叶期进行后期化控,主要药剂可以选择密高。后期化控可以加入杀菌剂和杀虫剂。后期化控应坚持见雄不喷、剂量不超的原则。

2.5 抽雄期管理

玉米展13~15叶期,玉米的所有叶片出现。此时,主要进行航化防病虫作业,航化作业主要达到防病虫、叶面给养促熟的作用。一般作业2次,第1次作业时应加入钾肥,满足玉米生长需要,推荐使用磷酸二氢钾。田管到此结束,等待收获。

2.6 收获

判断玉米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玉米棒苞叶松散、乳线消失、出现黑层。玉米成熟后根据玉米含水量、储藏条件、整地安排等因素,主要采取摘棒、直收、冬收3种方式进行收获。

2.7 整地

玉米茬的整地是关乎到来年生产的关键环节。为保证整地质量,收获时茬高不要超过20 cm,收获后要使用玉米秸秆还田机进行还田作业,还田后可直接采用高桩犁进行平翻作业。在收获后期,如整地压力过大可对玉米秸秆进行有序点烧,秸秆点烧后进行还田作业,还田后直接采用联合整地机进行联合整地作业。直收后,不能进行秋整地的主要采取2种方法处理:(1)留原垄卡播大豆,明春打茬后直接采用沃尔播种机卡播即可。(2)春季打茬后旋耕平播玉米。如原茬墒情过大应进行散墒作业。

[1] 高占军,许利斌.玉米杂交种德美亚1号的选育.黑江农业科学,2004,(6):52

[2] 王洋.黑土区长期连作玉米土壤肥力变化及其评价.土壤,2008,(3):495

[3] 邢会琴,肖占文.玉米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主要养分的影响.草业科学,2010,28(10):148~151

[4] 姜籽竹,朱恒光.低温胁迫下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作物杂志,2015,(3):23~28

[5] 闫大明,杨克军.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与叶龄模式研究.现代化农业,2015,(2):7~9

猜你喜欢
黑河整地秸秆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到张掖看黑河
黑河来到了张掖
塞罕坝采伐迹地不同整地方式效果研究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