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娜(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 611745)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杨 娜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 611745)
如何打造一个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如何满足水利、防洪等功能,如何延续地方文化、如何促进城市的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城市滨水区的独特地理特点及城市既有的基础框架,结合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对城市滨水区的打造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满足人们对滨水区的需求。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是在景观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景观学理论对区域景观规划过程中的影响,对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后,再对景观资源进行方案优化、资源再分配的设计规划过程。景观规划从整体上看,主要是强调景观环境的特点,结合景观区域内部结构、生态过程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对景观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进行改善,使生态景观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得到提高。2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和水域相联接,它既是陆地的边缘,也是水体的边缘,是人工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结合的一种空间形式。
在当代,景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及体现人们生活品质,同时景观也是综合地反映人类的希望与理想。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可以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
(一)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自然界原生特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景观,而一切自然景观都是大自然长期发展变化的产物。这种由自然物质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很少受人类的影响,从形态上看,自然界形成的景观有雄伟的、有奇特的、秀丽的、幽静的、也有险峻的;从色彩上看,自然景观会随着不同季节的变换,昼夜的交替、天气的变化,呈现出丰富奇幻的色彩;从听觉上看,自然景观中的风声、水声、鸟语声,都是不固定的,它们在特定的自然景观中给人以赏心悦听觉享受。传统意义上自然景观中的云雾、水流、季节、光照、植被等自然因素,都是没有受到人类的影响,但对于现代城市中人们生活的环境,“纯自然景观”不易鉴定。如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滨水公园等,这些里都有自然景观的类型,一般人也都可能称其为自然景观,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自然景观却不是“纯自然景观”,大多都是人类改造的结果,因此,人们在森林里、滨水公园等观观赏到的自然地形、自然生物、自然植物等都属于一般人的自然景观。例如四川成都浣花溪公园中的自然景观,在公园的竹林里、树林里人们可以享受到自然的风声、鸟语声等大自然的声音,让人们仿佛进入了高山流水的自然景观中。
(二)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也可以称为文化景观,它是在人们生活中,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文化的因素,并且依靠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充分地把人类的文化与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景观创造方式。3人文景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建立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之上,同时具务科学性和适应性,以保护和利用、控制自然景观资源为主要任务,去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人们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人文景观设计在城市新区的规划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在对城市新区的规划中,将城市的社会科学与历史文化的发展,结合城市新区特殊的区域群体文化和心理上的需要,可以营造出积极上进的精神氛围与赏心悦目的城市环境,同时,城市新区也是凝聚一个地区民族的感情。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绿化、水体、环境设施、建筑小品、铺地、驳岸等几个方面。
(一)道路景观
城市滨水区的中道路是构成整个滨水空间框架的重要手段,它既可以联系水域与陆地,同时还也是滨水区与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它不仅有疏导交通、组织空间的功能,其本身也是城市滨水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城市滨水区中的交通路线的设计在规划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人性化的道路系统,既要为市民们提供便捷的道路交通和观赏点,同时,还需要提供合乎人性空间的功能尺度。滨水区中道路一般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散步道三级,道路铺地主要有步石、栈道、汀步、台阶等几种类型组成。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基地高差、色彩、肌理、材质、图案的变化等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道路铺地景观。
城市滨水区在进行道路交通规划时,根据交通对机动车、步行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滨水区里的道路主要分为人车分离、人车共存、人车混行等几种类型。城市滨水区的人车分离,是通过步行通道和车行通道的分离,来完善区的散步道系统和停车系统的规划。人行通道一般以步行道为主,来满足市民休闲、散步、动态观赏等功能,同时,还可通过步行道将滨水区中的景观节点、休闲广场等空间串联起来。停车系统主要是在区中合理对停车场的设置和停车位的数量进行规划,控制区内部车通的通行。4
(二)绿化景观
城市中的人们每天生活在快节奏的工作中,备感压力,业余时间都想寻找一个安静、放松的地方,进行放松、休闲。而城市中的滨水区也是其选择之一。城市滨水区的绿化设计上,首要是要创造成一个生态绿色的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市民活动、休闲、放松的生态环境,让人们可以在草坪上、花丛边、树林下尽情地享受绿化带来的宁静与清新。
城市滨水区绿化建设可以采用多种植物配置与周围绿化相呼应,植物选择上多以乔、灌、草相结合;充分利用本土树种,营造出适合本地区自然条件、物种协调、层次丰富、和谐的植物群落;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常绿树和落叶树、秋色叶树进行灵活的运用,做到四季有景,使园中植物更加丰富多彩,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
(三)水体景观
在城市滨水区中,水是最重要的元素,景观在对水体进行规划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其水体的丰富性,还需有效地对区中的生态环境进行调节。水体景观在设计中除了供人们所欣赏,也应能满足人们爱水、亲水、近水的天性,实现环境与人的互动。
(四)驳岸景观
驳岸是城市滨水区域对水域与陆域的交界的区域,主要功能是防止河岸崩塌、防止陆地被淹,以减少河流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城市滨水区驳岸规划设计是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改造目的,以期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生态稳定的滨水环境。
(五)环境设施
城市滨水区在环境设施方面,应合理地对公厕、指示牌、垃圾桶、座椅、等公共设施进行布局,以使用方面、尺度合适为目的。在环境设施方面,还应考虑无障碍设施,以为广大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方面、以保障安全。在滨水区中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在尺度上符合安全、可用、可达、方便的基本要求,台阶、坡道尺度合理,道路尽量平整、防滑,以创造一个平等参与、体贴关爱的区环境。
(六)建筑小品
建筑小品在城市滨水区中不仅能丰富区内容,如果设计精良还有可能成为区中的标识。建筑小品的设置,对于城市滨水区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滨水区中的建筑小品,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还需具有美感,其建筑小品的色彩、材质、题材、选址都需与考虑其美观性与整体协调性。
(一)因地制宜划分区域
不同的城市对滨水区的整体规划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设计中,要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针对不同城市、不同片区根据其基地环境状况、地域文化特征、基地与外界的交通联系、游客的容量等多方面所提出来的要求、主题及功能设定进行合理的划分区域。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对场地的需求与功能的表达。
(二)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
在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中,应注意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一层不变的平坦的道路或景观,会给人平淡的感觉,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时应营造丰富我滨水景观,以吸引更多的人前往。
在规划时,应充分地结合当地的基地高差现状,利用其基地高差设置游步道、亲水平台、驳岸、自然植被等景观,在游道的设置上,可以用不同的基地高差,来丰富滨水区景观空间层次;在驳岸的设计中,也可以根据基地高差结合灌溉、防洪等因素进行不同形式的驳岸设计。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中,利用高低错落的基地形式,构成有序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可以利用基地高低的起伏来体现滨水区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增加城市中滨水区的立体景观效果。
(三)改善水域环境
水域水质的好坏是滨水园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会影响人们对滨水区的印象,更会损害到河流生态系统的和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以至整个滨水城市的发展。我们在进行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第一部就是要有效地防止水污染,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以改善滨水区域环境。
(四)水景观与水生态的有机结合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中,应同时重视水景观与水生态的有机结合,以生态学为基础,利用生态的原理与景观规划相结合来进行规划设计。比如利用回收水系统,将水景的设计与回收利用相结合进行系统的设计,既能营造多样化的水景效果,又能达到节水的目;在进行景观规划中,还可以构建湿地植物群落,形成湿地生态循环系统。如四川西昌琼海湿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水景观与水生态的有机结合。
(五)塑造层次丰富的植物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离不开丰富的植物。在进行城市滨水区景观植物规划设计时,为了满足人们交谈、娱乐、休憩等多种功能的需要,我们必须要规划一个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丰富多彩的植物配置。在植物的空间表达上,可以根据其城市滨水区基地的高差与空间功能的划分,对植物品种的配置,应根据对植物的高低、大小、疏密等不同形式的划分,因地制宜的巧妙的对不同的坡地景观、密林景观、草地景观等进行规划配置;在植物时间的表达上,我们又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季节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以保证城市滨水区中的植物景观从春季到冬季都有不同的美景供人们所欣赏。
(六)保护和重建生物栖息空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态意识越来越淡泊,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野生动物数量在逐渐降低,为了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生态环,保护和重建生物栖息空间也是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规划的重要设计方法。在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中,首先要选择河流、湿地、生态水池等多种形式的栖息空间,利用滨水环境的地理环境,为鸟类、鱼类、两栖类等多种动物营造一个供其生存的空间。例如广东省中山市的中山岐江区,在区的规划设计中就设置了生态形梯田种植台,这里梯田式种植台的设计就为水生植物、湿生植物等各种植物与动物们提供了一个适合其生存的空间环境,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生物的多样性,为生物们在城市中重建了一个栖息空间。
(七)建设多功能生态驳岸
驳岸是陆地与水域交界线,也是水陆交界的连接点,是城市滨水区建设的生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城市滨水区规划中应根据不同的空间类型及使用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的驳岸的设计,如石砌驳岸、生态驳岸等利用生态驳岸来进行防堤防洪、治洪补枯、调节水位,并且还可以利用生态驳岸来增加水体和自我净化作用。
本文力求从人的行为特征和对环境的要求上来构建生态性的城市滨水区,但是由于研究水平的限制,在具体的实际项目规划中,在景观设计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对于整个滨水区绿化空间与节点规划、区设施等处,仅从生态学基本理论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运用生态的原理、生态规划原则等,未能与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在此方面,仍需进一步分析与研究。
[1]曾娟.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研究——以渭河咸阳段环境景观综合治理概念规划为例[D].陕西:长安大学.2013
[2]曾晓阳. 城市滨水湿地型景观设计[D].西南农业大学,2005.
[3]李长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从化龙潭河城区段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4]唐敏. 带状滨水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
[5]薛凌. 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
[6]王军,傅伯杰,陈利顶.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J]. 资源科学,1999,02:73-78.
[7]晋南. 漫步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浅谈档案概念外延适用的延伸意义[J]. 时代金融,2013,29:255+259.
[8]朱丽芳.人车共存道路—迈向人性化的道路规划设计[J].规划师,2002,18(11):20—22.
TU7
B
1007-6344(2016)06-0083-02
杨娜(1982-),女,泸州人,讲师,主要从事环境艺术方面的研究,四川工商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