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杨富丁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易误辨析
山东 杨富丁
1.关于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的时间。现行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第21课在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时写道:“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于1930年8月”。事实是:1930年8月成立的是“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到1935年12月又改称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到1947年2月才改称为“中国农工民主党”。显然,“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于1947年2月,其前身是1930年8月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2.混淆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1)从历史渊源看,多党合作制度承袭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民主政治建设,而政治协商制度起源于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2)从概念上看,多党合作制是对政党制度的表述,显然是政党制度的概念,它规范的主要是各党派之间的合作关系。具体内涵是:共产党执掌政权,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与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政治协商制度是多党合作的一种运行方式,是一种民主参与机制。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方面的代表,以多种形式,特别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形式,就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协商讨论、寻求共识的一种制度。
(3)从范围看,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相互交叉又不能完全覆盖的两项制度。政治协商的主体范围要大大地超出多党合作的主体范围,政治协商又是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协商不能涵盖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权力机关的合作、在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合作。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司法机关中担任职务的人选要经过政治协商,但他们依法行使职权,与共产党人合作共事不能归为政治协商,也不能把民主党派开展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和社会服务工作称为政治协商。
3.“文革”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彻底瘫痪”。现行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第97页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彻底瘫痪。”事实果真如此吗?事实是:1975年1月13日至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2885位。大会选举了由二百一十八名代表组成的主席团。会议听取了周恩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听取了张春桥所作《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政府报告决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决定不再设国家主席。会议根据中共十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候选人名单,选举朱德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董必武等22人为副委员长。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邓小平为国务院副总理。对于这次会议怎样评价暂且不论,既然在1975年,即“文革”期间曾经召开了第四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那么“‘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彻底瘫痪。”的历史结论不能成立。
4.关于“汪辜会谈”时辜振甫的职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22课第104页插图配文字如下:“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左)与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右)举行会谈,史称‘汪辜会谈’。”据此可知,辜振甫担任的职务为海基会会长。“汪辜会谈”时辜振甫担任的职务真的为海基会会长吗?陈崇龙等编《海峡两岸关系大事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341页记载:“1990年11月21日,台湾中介团体‘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辜振甫为董事长。”海基会所设法定代表人为董事长,而非会长。查百度百科辜振甫,辜振甫为“首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1990年11月21日—1996年6月8日)”。可见,“汪辜会谈”时辜振甫担任的职务为海基会董事长而非会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