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兵
(41022219851206207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
张 兵
(410222198512062072)
随着建筑行业的速发展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裂缝预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工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对其裂缝进行预防,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仅供参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预防措施;研究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非常的普遍,有利于确保施工稳定性,比如建筑防水、防震以及防潮等。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既要加强施工技术管控,又要对可能出现的裂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等进行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质量。
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水热化控制,可以集中预防裂缝的发生。一般而言,水泥水热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能,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则会造成内外温差过大现象,进而产生裂缝病害。尤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其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泥用量非常的大,出现裂缝问题的可能性和风险也就比较大。基于此,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因内、外温差过大而造成的裂缝问题,可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范。比如,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当优选建材,其中的混凝土水泥材料以低水热化水泥材料为宜。就混凝土的配合比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依据可选用材料60天、90天的后期强度。对于混凝土拌合物而言,其质量要求是浇注过程中坍落度不超过160±20毫米,而且水泥的用量应当在230一450kg/m3,其强度等级一般在C25-C40。
通常情况下,拌合水用量不能超过190 kg/m,而粉煤灰的掺入量应当控制在水泥用量的百分之四十;对于矿渣粉而言,掺入量应当严格控制在水泥用量二分之一以上;砂率占45%左右,拌合物的泌水量不超过10L/m3。实际施工过程中,两种掺合料的量不能超过混凝土水泥总量的一半。对于 水胶比而言,一般不宜超过 0.55。同时,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当先进行计算、试配,并且对泵送混凝土采取泵送试验。
1、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模板施工过程中,先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针对施工设备、人员和建材等及其质量控制,并对好施工时所需的技术工艺进行严格把关。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严格验收构配件;同时,还有对搭设场地内的杂物进行彻底清除和平整场地,确保排水的畅通性。支架基础需满足支模建设要求,待验收合格后方可超平和放线定位。对于支撑搭而言,其设在回填土浮板之上,立杆搭设之前,需先确保回填土质量,以免施工阶段出现下沉问题,保证保立杆垂直,确保支撑的稳定可靠性。明确支摸施工人员责任以后,由其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在搭设、拆除支模以及商品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当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浇筑混凝土时,派专员观察模板、控制支模变形,一旦发现异常,则需立即停工,疏散人员,检查后方可复工。混凝土浇注时,应当采用溜槽来降低冲击力。模板支架应当严格控制施工荷载,而且不宜多人操作,严禁混凝土熟料过高堆积。拆除支模时,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拆模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拆模之前应当有申请,经审批后才能施工作业。拆模时,应当严格遵循上下顺序,按照先搭后拆和后搭先拆的基本原则,拆除、安装顺序相反者,切记上下同时作业。卸料过程中,应当由作业人员将配件逐次传递至地面,切忌抛掷。
2、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因泵送混凝土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所以模板的两侧必然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基于此,一定要确保模板、支架刚度,以确保其安全稳定性。混凝土配比、浇筑高度以及温度控制和速度等,都直接关系着模板施工质量。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把握好模板整体施工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其主要的技术控制要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规范,对混凝土泵进行严格操作,应当严格培训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这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当添加适量的水,将内壁充分浇湿,以此来防止堵塞问题发生。
第二,大体积混凝土浇灌施工作业过程中,应当分层分段施工作业。比如,分层厚度在500毫米时,为了能够确保后续浇筑施工作业顺利进行,减少裂缝问题发生,对浇筑坡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这样既可预防裂缝,又可使混凝土快速散热。大体积混凝土浇灌之前,应当对钢筋的位置、预埋件部位以及预留的洞进行反复的检测,并且采取有效的浇灌技术手段,应当切实可行性,切实保证布料以及振捣,顺利实施。在振捣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泌水现象。在浇灌之前,应当严格安排负责人清理,以免产生塑性开裂、麻面等问题,以免对工程建筑的使用性能、外观等造成影响。
第三,混凝土浇灌2至3小时以后,即可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平模分丧失,确保混凝土的表面顺滑。初凝前对混凝土进行碾压,直到混凝土完全收水以后,再抹面。
3、振捣施工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振动棒布设直接关系着振捣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一方面要保证下层混凝土密实度,另一方面还要确保上层混凝土振捣质量。振捣作业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坍落度通常在180毫米左右,常见的浇筑坡度之一是 1:6。在实际浇筑时,地泵需同时以倒退状态浇筑,泵口应在接软管以后采取交合方式(左右)浇筑混凝土。第二,振捣方向通常是垂直方向,对以钢筋密度相对较大的位置,振捣方向是倾斜的,而且振捣点的高度大约在50厘米左右,混凝土的边缘振捣高度多为20厘米。第三,为防止出现混凝土浇筑裂缝,在上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下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时,振动棒插入深度多为50厘米。第四,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应当控制好时间、速度以及力度,以免出现上层已振实而下层混凝土有气泡等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水化温度以及混凝土水泥的实际用量,应当优化其成分,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问题,这样可以降低养护费用。目前来看,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外加剂,这样可以增强混凝土的性能。比如,可以适量添加一些抗裂剂或者矿渣粉等,一方面可以提升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减少裂缝问题产生的可能性。
同时,还要做好后期的施工养护工作,保持混凝土应力松弛效应,尽可能延缓降温速度、时间等,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此过程中,还要及时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测量,采取信息化手段,及时对其监测和控制。一般而言,混凝土内、外温差应当控制在25℃左右,控制基面、基底面的温度差,应当小于20℃。同时,还要优化调整养护措施以及保温措施,以免产生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为保证基础工程侧面暴露在外,需及时回填土。每次浇筑以后,除按常规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外,还应当按温控技术措施做好保温养护工作。
总而言之,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施工技术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模越大,其施工技术难度就会提高。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应当严格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1]韩波; 王涛; 肖永辉.当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的研讨[J]科技与企业,2015(03).
[2]邵建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和裂缝预防措施[J]安徽建筑,2015(06).
[3]范忠明.桥梁墩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及预防措施[J]科技展望,2016(02).
[4]王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基础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
[5]林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措施的分析及应用[J]广东建材,2013|(10).
TU75
B
1007-6344(2016)07-02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