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作文押题
——系列主题之“责任”“创新”“传承”

2016-04-09 07:30河南豆党锋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责任文化

河南 豆党锋

2016年高考作文押题
——系列主题之“责任”“创新”“传承”

河南 豆党锋

一、责任

1.主题解读

责任,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敬业”的重要内涵,也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命题的重点。如:2015年新课标卷I“给违反交规的父亲的一封信”;2014年湖南卷“最美乡村干部”,2014年大纲卷“老王生病”,重庆卷“出租屋的故事”;2012年北京卷“火车巡逻员的故事”,新课标卷I“修船工的故事”……可以说,“责任”主题无论是从热点还是从经典的角度上考虑,还是从对考生的道德引领上考虑,都将会反复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范畴中。

“责任”有两层含义。其一,分内应做的事,如“保卫祖国,人人有责任”;其二,因没有做好分内之事所承担的后果,如“追究他的责任”。“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黑暗的夜;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这是雷锋的话。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都要尽职尽责、学会承担、发挥最大的潜能。本主题大多作为一个名词来解读,考生可从以下角度打开行文思路:

(1)有哪些责任需要承担。对个人而言,需要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工作负责、对社会与国家、民族负责;对集体而言,集体需要为其中的每一个成员负责。

(2)为什么需要责任。责任感,是衡量社会道德水准的标志,因为有责任感的人多了,社会才会进步;有责任感的人少了,社会就会下滑。对个人而言,拥有责任意识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更是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灵魂的体现;对集体而言,拥有了责任意识,集体才会和谐,前景才会美好。

(3)如何承担责任。无论是个人层面上还是集体层面上的责任,都需要爱岗敬业、学会担当、学会奉献、学会坚强……

2.夺分素材

(1)最美逆行,火光中的消防战士

2015年8月12日晚11时30分左右,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据现场目击者称,现场火光冲天,腾起蘑菇云,爆炸产生强烈震感。千余名分批赶来的消防员参与了这场生死未知的战役,一往无前的消防员被称为“最美的逆行”:市民们四下逃散,身着橙色制服的他们却毅然奔向火海,在火光下仿佛闪着金色的光芒。

2014年4月2日,波士顿政府为33岁的迈克尔·肯尼迪和43岁的爱德华·沃尔什这两名遇难的消防员举行葬礼,10 000名同僚从全国各地赶来致敬,成千上万的民众云集街道含泪相送,城市中心主要街道交通管制……这是波士顿历史上最隆重的葬礼之一。据调查,消防员在美国人心目中一直被视为平民英雄,消防员这一职业也被民众评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

【备考提点】

当大火来临的时候,许多人选择的是逃离火海,而消防员却冒着生命危险奔向火海,这不仅是对职业责任的坚守,更是其伟大人格的体现。在火海中坚守责任,在火海中铸就职业价值,他们不愧是“最伟大的逆行者”!

(2)真正的财富

二十世纪初,一位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终于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后来银行遭抢劫,导致他破产,储户也失去了存款。当他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要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说:“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是有责任的,我应该还钱。”偿还的代价是他和家人三十九年的艰苦生活,当他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轻叹道:“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

【备考提点】

弗兰克用一生的艰辛和汗水写出了两个人生大字——责任!他寄出的不仅仅是债务,更是他高贵的人格。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即使是代价高昂也无怨无悔,这难道不是他给世界留下的一笔真正的财富吗?

(3)责任意识拷问人性

2015年2月26日下午,河南清丰县某村一处人工湖里,24岁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三学生孟瑞鹏为了救两名落水的儿童而溺亡。事后,落水儿童母亲却对媒体说孟瑞鹏不是救人溺亡,而是不慎落水。经还原事实真相,孟瑞鹏确实有救人行为。落水儿童母亲随后也承认,孟瑞鹏是听到孩子呼救跑过来跳水救人才溺亡的,她害怕担责任,所以才说了谎话。

2015年3月3日,孟瑞鹏遗体告别仪式在清丰县举行。亲人、老师、同学、当地政府官员以及自发赶来的数百名群众参加追悼会。由于良心的谴责和舆论的压力,落水儿童的母亲卢小利带着两个女儿来到孟瑞鹏灵堂前下跪痛哭,并送来一万块钱,但孟瑞鹏父母表示,他们只要道歉,不接受钱。

【备考提点】

因为害怕承担责任,一个用生命换来的善举险些成为“不慎落水”,这个充满着道德张力的事件,若真被扭曲为一个平淡无奇的事故,那么道德、人性、正义将何处安放?落水儿童家长丧失的不仅仅是责任,更是人性中的善良与感恩。

3.主题预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学生向教授借书。那是一本极其珍贵的孤本古籍,借阅中如有损坏,后果不堪设想。但教授又不忍心拒绝,于是他对学生说:“你过一个礼拜来取书,好吗?”学生高兴地走了。

一个礼拜后,学生如约而来。教授给他一叠厚达几百页的装订得整整齐齐的信纸,说:“很对不起,今天我给你的是我的手抄本而不是原本,尽管看起来有些麻烦,但基本上一字不错。”学生疑问为何不将原本借于自己,教授说:“原本太珍贵了,我打算以后将它捐给国家。现在这本书我概不外借,我怕万一被人损坏,以后对国家不好交代,我要对国家有个交代。”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本试题可用抓观点句、扣核心词的方法来审题立意。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发现材料的前半部分在讲故事,而教授最后的话,则是对故事内涵的解读,其中核心词为“对国家有个交代”,所以考生紧扣“对国家有个交代”,写出其内涵即可。在当今社会,试想如果官员想着对国家有个交代,就不敢徇私枉法,假公济私;如果商人想着对国家有个交代,就不敢制假售假,坑害人民;如果人人都想着对国家有个交代,何愁社会不净?何愁国家不繁荣昌盛?对国家有个交代,其内涵不仅仅是一份责任,更是对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敬畏!

【夺分范本】

对国家有个交代

××考生

上古尧之时,洪水肆虐,泛滥于天下,草木疯长,五谷不收,怪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一间破旧的茅草屋,一堵低矮欲倒的围墙。雨滴顺着屋檐无声地滑落,一滴一滴落在泥泞的地面上。门边,倚着一位憔悴的女人,披散着头发。雨水和泪水交汇,模糊了女人的双眼;怀里是一个刚出生还没见过父亲的孩子;身旁,又是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哭着嚷着要见爹爹。

女人木讷地站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的小山坡。她知道,男人一定会从此经过。哪怕只是见他一个背影,让孩子听到他一声呼唤,这对她和孩子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突然,女人眼睛一亮,使劲揉了揉那几天几夜没合的双眼。“是他,是他!”女人抱紧怀里的孩子,理了理凌乱的头发,整了整被雨水打湿的衣服。

前方,是一群衣衫褴褛的男人,行色匆匆,但表情严肃而坚定。带头的男人手拿治水工具,脚步越走越快,同时内心翻江倒海,因为,他听到了清脆又带着哭腔的一声“禹——”,这声音在空旷的山坡上回旋,犹如一把利剑直刺男人的心里。这已经是他第三次经历这场景了,但他也清楚地知道,只要一个小小的拐弯,一个小小的回眸,他就能见到自己心爱的女人,还有那群可爱的孩子。但男人表情凝重,无语凝噎,只是不停地在加快着脚步。

女人向着这个方向跑来,泥泞的山路,滂沱的大雨。虚弱的身体怎能负重?终于,她滑倒在了路上,怀里的孩子哭得更加厉害。男人依旧表情凝重,没有犹豫,更没有丝毫放慢前进的脚步,“大哥,还是回去看看嫂子吧,这已经是第三次经过你家门前了……”“是啊,这里有兄弟们,你就放心地回去一会儿吧,耽搁不了多久的……”他头也不回,只是大喝一声:“我要对这个国家与天下的百姓有个交代!”

雨水顺着女人凌乱的发丝流下,冰凉冰凉的。她的心,也碎了一地。“孩子,咱们不要怨他,因为你的父亲不仅属于这个家,还属于天下的子民,他要对这个国家负责,对天下的百姓负责,对这个国家有个交代,对天下的百姓有个交代……”

雨依旧下着,男人最终也没有回头。山的那边,一支衣衫褴褛但神情更加坚定的队伍消失在茫茫雨中。山的这边,一颗破碎而又坚定的心伴随着一声声悲凉的叹息响彻山谷!

【高分点评】

作者将“对国家有个交代”的内涵理解为责任,可谓立意准确。选取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为写作对象,彰显了极强的文化底蕴。可贵的是考生表面上写了大禹对国家有个交代,实质上还写了大禹的妻子、治水的队伍这个群体“对国家有个交代”,可谓构思巧妙,见解新颖!

二、创新

1.主题解读

“创新”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高频主题。如:2015年江苏卷“智慧”,福建卷“路”;2014年新课标卷I“打破规则”,福建卷“悬崖峭壁与桥梁栈道”,天津卷“大脑智能芯片”;2013年新课标卷I“经验与勇气”,安徽卷“为什么不能这样”……这些考题都可以从转变思维、大胆创新、突破常规等角度上立意。

“创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固有规律。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将“创新”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创新”便具有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对本主题,考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1)为什么需要创新。如:①对个人而言,只有求新求异,事物才会有生命力;②对国家而言,创新能推动历史与社会的前进。

(2)创新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如:①个人的思维方式需要创新;②企业的制度、发展理念需要创新;③国家的发展模式需要创新;等等。

(3)怎样去创新。如:①需要有好奇心;②需要打破定式,突破传统;③需要勇气和智慧;④需要勇于否定权威;等等。

(4)反思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很难出现创新型人才。如:①教育理念陈旧落后;②传统企业文化阻碍创新;③民众普遍缺少独立特性的品质;④缺少创新性人才成长的环境;等等。

2.夺分素材

(1)马军:用手机应用向污染宣战

2015年4月17日,民间公益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获得关注全球问题的“斯科尔社会企业家奖”,成为首个获该奖的中国人。

过去九年,马军和他的团队专注于一件事——将污染信息公之于众。他认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治理环境污染必须全民参与,为此,他创立了“蔚蓝地图”APP,以最便于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引导大家用手机监督,促进环保。这款APP目前能提供全国38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等,已有超过三百万人次的下载量。通过公众使用,此款APP以“互联网+环保”的方式,形成民众与政府部门及污染企业的良性互动,促使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这种创新方式让很多外国友人耳目一新,更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民众和政府对环保的重视。

【备考提点】

“蔚蓝地图”的横空出世着实令人兴奋,这款APP让人一看便知“谁在污染”,大大降低了发现污染的盲目性与成本,再次见证了科技创新的力量。甚至可以说,生态环境保护能否不断取得突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有多强,科技引领与支撑的力度有多大。

(2)齐白石五易画风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更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备考提点】

作为一代国画名师,齐白石晚年尚且努力创新,不断变更画风,可见创新对艺术发展的重要性。他对学生的教诲,更是对这种创新精神的传承。

(3)老字号的覆灭与新生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共1 600余家,但是这些企业目前有2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70%经营困难,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左右。

2003年初,始创于1651年,已经有352年历史的王麻子剪刀厂宣布破产;2007年,百年老字号青岛瑞蚨祥被拍卖;2014年,扬州百年老字号“冶春茶社”改名为“绿杨邨茶社”;但阳江的“十八子”,虽不具备“王麻子”等老字号品牌的深厚历史文化,但十几年来,“十八子”从求变角度出发,填补了国内制刀史上10多项空白,累计获得60多项专利,丰富和充实了品牌发展的文化,更充分体现了“十八子”的核心竞争力。

【备考提点】

对于“老字号”本身,如果一味地沉湎于过去的辉煌,仍旧拖着原有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放,必然会“店老字黄”,失去吸引力,被消费者抛弃。只有跟着时代走,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使“老字号”发扬光大,真正做到几百年不倒。“老字号”的价值在于“老”,而其出路却在于“新”。

3.主题预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创客热衷于创新,自己掌握生产工具,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有人说在政府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民间热情如江流奔涌的大背景下,只要我们坚守梦想、抓住机遇、脚踏实地、敢于创新,人人皆可成为“时代的创客”;也有人说创客有望给中国创新带来三种东西:潜力无穷的产品、致力创新的精神、开放共享的态度。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本试题材料内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话题“创客”,并对话题内涵进行简单的解读,第二部分是对话题的评价。材料提供了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成为创客的条件——坚守梦想、抓住机遇、脚踏实地、敢于创新;第二个观点是创客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潜力无穷的产品、致力创新的精神、开放共享的态度。所以考生紧扣话题“创客”从以上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切入立意均属切合题意。

【夺分范本】

用创新开启创客时代

××考生

在一个人人都争当创客的时代中,创新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民族而言,都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开启“创客时代”。

创新是栋梁,没有它,巍巍大厦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创新是河床,没有它,滔滔大江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创新是引星,没有它,熊熊烈火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创新是主机,没有它,远洋巨轮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望历史,20世纪,世界重大发明18项,其中美国人完成9项,英国人完成4项,苏联完成3项,德国人完成1项,只有基因图谱排序吸收中国参加,但我们仅占1%的工作量。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显得捉襟见肘,自然就落后于西方国家。

进入新世纪,我们不停地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具有创造力的杰出人才?为何继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钱钟书等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带着这些时代的疑问,我们踏上了寻梦的征程,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新,才是撬动“中国梦”的杠杆!

漫漫征程,我们时刻不忘创新。神舟飞天、蛟龙探海、京广高铁、3D打印、国际超级计算机……科技的进步,让这个古老的国家扬眉吐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科技人物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当有人疑问“中国的乔布斯和霍金在哪里?”时,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发现“或将引爆信息技术新革命”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当有人慨叹“大师之后再无大师”时,莫言走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当有人探究“中国科技何时发出耀眼之光”时,《纽约时报》网站预言:中国在创新领域终将超过美国……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作为远古文明的象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却因墨守成规而停滞不前。试看今日之中国,一系列创新突破不仅提升了国家实力,更让国际媒体惊叹“创新势头在地理上正向东方转移”。这艘中华号巨轮,正以创新为帆,人民为浆,乘风破浪,在实现“中国梦”的航道上奋勇前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没有了创新,整个民族就是死水一潭;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将步履维艰;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就会被历史遗弃。

让我们用创新开启中国的创客时代!

【高分点评】

本文亮点有三:一、立意高远。纵观本文行文思路,始终是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上论述创新的重要性的,视野开阔,境界高远;二、素材丰富。世界重大发明、蔡元培、钱钟书、神舟飞天、蛟龙探海、京广高铁、3D打印、国际超级计算机……这些贯穿古今的素材考生信手拈来,足见其丰富的素材储备量;三、语言优美。纵观本文语言,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有机结合,再加上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不仅增强了论证的力度,更增强了论证的形象性。

三、传承

1.主题解读

传承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高频主题。如:2015年北京卷“深入灵魂的热爱”,浙江卷“文章与人品”;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2013年福建卷“自由与地层”;2012年湖北卷“有关家书抵万金的讨论”;2011年广东卷“回到原点”,全国卷“网上阅读与书本阅读”……这些考题考生都可以从文化与经济、传统与时尚,传承与发展的角度上构思立意。

“传承”这一主题主要是针对文化的断层、精神的缺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失传及优秀文化传统的沦丧等社会现象而命制的,旨在引领考生对人生的本质意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作深入思考。

(1)考生可用化大为小的方法写出需要传承什么。比如,它可以是“实化”的物什、遗产等,也可以是“虚化”的精神、品质等。

(2)结合社会现实重点论述为什么要传承。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传承铭刻着民族的记忆,携带着民族的基因,传递着民族精神的火炬,涌动着民族的热血和豪情。

(3)如何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比如:①“古为今用”,即将传统文化充实、壮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才会“薪尽火传”;②“与时俱进”,即更新、开拓传统文化、在超越中锐意前行,走扬弃升级之路。

2.夺分素材

(1)变了味的清明节

清明扫墓、祭拜祖先,蕴含着人们对先人的缅怀追思,同时也具有慎终追远、教育后人,增强后代的家庭荣誉感、家庭责任感及社会责任感的意义。祭拜祖先的传统方式之一便是给祖先烧冥币、纸金元宝。目前市场上祭祀用品种类繁多,不仅有呼应现世的纸LV包、奔驰、宝马、别墅,而且还出现了纸iPhone、iPad这样时髦的科技产品,更有甚者还出现了纸扎“小姐”“伟哥”这样的低俗祭祀品,令人嘘唏感叹之余不由反思,这算是一种新习俗还是走味的祭祀?“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知名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认为,“当这些民俗消失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消亡。”

【备考提点】

各种奇葩祭祀品的不断涌现,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文明祭祀的祭祀方式并没有深入人心,其推行可谓任重而道远。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文化的发展却并没有跟上社会的步伐,在此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去重视传统文化,体会传统文化的本真,让人们的灵魂能够得到传统文化的洗涤。对于清明节,我们需要的是遵循节日应有的内涵,促进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回归。

(2)故宫画医徐建华——把故宫的文物再往下传600年

徐建华,1951年出生,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修复专家,古书画装裱修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曾参与修复《清明上河图》《游春图》《五牛图》等国宝级古代画卷,被称为“故宫画医”。2012年,徐建华被选为“国家古书画修复非遗传承人”。41年间,他参与修复了世界上最早的绢本画《游春图》,完成了十三陵出土龙袍的保护加固,复原了湖北出土的战国帛画,还用一双巧手揭开新疆出土一千七百年前纸鞋下隐藏文字的秘密……目前已过退休年龄的他,还每天坐公交来到裱画室。他说:“古书画有时寿,手艺也有,所以格外珍惜能为故宫修复出力的时光,希望能多带几个徒弟,把故宫的文物再往下传600年。”

【备考提点】

古书画修复,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工作单一但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此一干就是41年。这份坚持,是热爱,更是责任——对古书画的责任,对人才培养的责任,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责任。

(3)陈道明怒斥年轻人:常识都没有就否定传统文化

在2015年12月27日的《传承者》节目中,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稷山高台花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相传是为祭祀农耕文明始祖后稷,由农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2008年,稷山高台花鼓作为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节目亮相鸟巢。按照节目流程,表演结束后,几位青年评论员率先点评。一个年轻的女孩很直接地说:“传统文化节目形式没有变化,没有创新……”另一名成员接话:“孩子们可能凭借表演走上很大的舞台,但这技艺能当饭吃吗?”接着,第三位青年团成员说:“人这么多,都找不到焦点,不知道该看谁……”

一向给人沉静、儒雅印象的陈道明终于听不下去了!他说:“你们胆子好大呀!我说你们可能有很高的知识,但是对于有些文化,我们传承的文化,你们连常识都没有!这个群体性节目就是群体性的,它需要整齐划一的,仪仗队,你体现个性行吗?自己一点常识都没有就去否定传统文化。”

【备考提点】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在如今年轻人的世界中正在被时间所风化。陈道明老师回击这些年轻人,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明代大才子解缙回复一位秀才的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因为文化需要钻研,阅历需要历练,素养更需要沉淀,浮躁只会让自己徒有虚名。

3.主题预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那是阅尽人间沧桑的游子的回家;“夕阳送我到家门”,那是快乐的学子的回家。每个人的家,都不一样;每一天的家,都可能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回家可以是回到有形的家,也可以是回到无形的家……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家,温馨惬意,总是游子的归宿点。纵然他乡的酒再酣,景再美,家永远是不变的眺望和眷恋;无论漂泊多远,家永远是最温暖、最柔软的栖息处……“有形”之家便可由此展开。

家,同时又具有一种象征的意味。漂泊的灵魂需要回家;遗失的传统文化需要回家;滑坡的道德需要回家;迷失的信仰需要回家;迷失的历史真相更需要回家……“无形”之家便可由此展开。

【夺分范本】

走远了,我想“回家”

××考生

嬉戏于潮流的浪尖上,我看不见海底的丰富,似乎有些茫然;孤立在时尚的峰顶上,我听不见山间的鸟鸣,似乎有些淡然,我是否真的都忘却了。

直到有一天,只留有皮囊的自己,对着虚空呻吟时,才发现自己早已不能像杰克·伦敦那样“呐喊”,现在我才知道:我已走远。

记得海明威给予我对海的渴望,有种冲动,发自文化的搏击,未曾想,我却爬错了浪头,刷空了自己;记得村上春树给予我对人性森林中鸟鸣的追求,有种力量,源于文化的博大,未曾想,我却错过了鸟的天堂;记得沈从文给予我对河畔花香的幻想,有位伊人,走在文化的胸膛,未曾想,我迷失了方向。

走远了,我想“回家”。

我不要沉醉于那有些糜烂的情爱歌词,不要依恋于乱耳丝竹,我多么渴望重新踏上文化的故土,去寻觅一方自己的天空。

我真的想回来了。我像孩子渴望母亲一般,去祈盼回到文化的怀抱。我不想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动物,我需要文化对我的抚养。麦克风的叫喊永远无法激起内心的澎湃,那些乱耳丝竹给我的,只有忧郁。

我终于知道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叹在谁的心坎;终于知道冰心的“繁星”该点缀谁的世界;也终于明白海子的“那片海”在春暖花开时,润色了谁的眼。对,应该是我的——这样一个走远了的人的心与眼。

我回来了,我再次看到了那迷人的“蒹葭”,看到了那一对可爱的“关雎”,我感受到了鲲鹏“逍遥游”的魅力仙境,我聆听到了“大江东去”的滚滚涛声……

走远了,我要“回家”,重拾岁月搁下的甲骨,轻读经典的文字。我将走进我原先梦想的蓝色国度,在那儿,杜甫告诉我,文化的笔是需要勤耕不辍的。是的,我现在沐浴着文化的圣水,让我的察察之身远离世俗的浅薄。

走远了,我想“回家”,我知道那是谁在唱着“大风歌”流泪,我知道那是谁为游子挂念,我知道那是谁“为了忘却的记念”而激愤……

在虚空中跌倒,在没有经典文化的国度沉沦后,我想我要“回家”。

走远了,我想“回家”……

【高分点评】

经典文化的失落,世俗文化的盛行,对当今青少年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像此文作者那样,离经典文化曾越来越远者太多,但真正走一遭后又想回来的也不少。作者现身说法,用一种纯散文的笔法,道出了自己沉迷于世俗文化而营养不良的感慨;“我要回家”的呐喊,也是一种对经典文化回归的呐喊,这种呐喊足可以振聋发聩,足可以响彻云霄!

(作者单位:河南省上蔡县第一高级中学)

趣味阅读

猜你喜欢
责任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与担当
谁远谁近?
缺的是责任与担当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