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陈国林
诗歌鉴赏训练四则
江西 陈国林
(一)蜀道后期①
张 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②城。
[注]①蜀道后期:指作者出使蜀地,未能如期归家。后期,是落后于所预定的归期的意思。蜀,今四川一带。②洛阳:当时的首都。武则天称帝后定都洛阳。
1.试对“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进行赏析。
2.简析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3.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分析诗歌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②。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③,狂歌五柳前。
[注]①《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②潺湲:水流动的样子。也可以指流水声。③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
5.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转”“日”进行分析。
6.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初发扬子注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是他在广陵的朋友,公元763年(代宗广德元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7.“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艺术特色。
8.诗歌的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分析。
参考答案:
1.“客心”指的是游子之心,“争日月”好比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一个“争”字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时间规定,要事先进行准备,做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写得淋漓尽致。这十个字又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了伏笔。使蜀的日程本就安排的十分紧凑,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加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与家人团聚。
2.诗人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计划落空了,心情格外惆怅,然而作者隐去此情,埋怨起秋风。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避免了直率无味。且秋风先至,想象亲人们必然会翘首企盼,更突出了诗人想和家人团聚的急迫心情。
3.通过“残机”“满月”等意象,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百无聊赖、无心劳作、因思念而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4.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一天天减弱它的清辉,变成了残月。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真挚动人,美感鲜明。
5.首联写山中秋景。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山是静止的,一个“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日潺湲,秋水缓缓地流向远方。水是流动的,一个“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6.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首联和颈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颔联和尾联写人,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7.借景抒情。描写了诗人乘船往洛阳方向渐行渐远,在迷茫的烟雾之中,他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外迷蒙的树林。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残钟余音,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借钟声和远树,透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无一字写情又字字含情,主观情和客观景有机交织在一起。
8.后两联直抒胸臆,抒写内心感慨。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叹分别容易重逢难,后会之期难以预料;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宽慰,自己身世漂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世事又怎能由个人做主呢?后两句蕴含了诗人羁縻漂泊、无法自主的身世之感。
江西省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