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训练四则

2016-04-09 07:11:24江西陈国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本词榆荚画堂

江西 陈国林

古代诗歌训练四则

江西 陈国林

(一)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注]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

1.尾联“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中哪两个字用得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简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故人相逢的环境的?

(二)更漏子·玉炉香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遍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①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②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注]①衾:被子。②不道:全不管,全不顾。

3.文中的“红蜡泪”和“画堂”分别指什么?

4.通读本词后,试分析本词下片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三)晚 春

韩 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①无才思,惟解②漫天作雪飞。

[注]①榆荚: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②惟解:只知道。

5.分析本诗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并分析有何妙处。

6.仔细揣摩三四句,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四)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①,水阔鱼沉②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③,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④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①书:信。②水阔鱼沉:相传鱼能传信,故“鱼沉”谓书信不传。③秋韵:指秋声。欧阳修曾作《秋声赋》,描写这种风作、草木零落时,天地间的肃杀之声,并称之为秋声。④欹:斜倚。

7.试赏析“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8.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本词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长和畏两个字用得最好。“长”意思是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的流离之苦;“畏”的意思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诗人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

2.①通过景物描写表现环境:与故人相逢在秋天的满月之夜,此时京城的夜已经很深了。②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的描写环境:风惊动枝头栖息的鸟鹊,露草里躲着唧唧鸣叫的寒虫。

3.“红蜡泪”指的是红烛燃烧时垂滴的蜡油;“画堂”指的是华美的堂舍。

4.此词写女子的秋夜闺思,从上片写夜长孤枕难寐,到下片以梧桐和夜雨表现“离情正苦”,巧妙别致,为时人所赏。下片中由“玉炉生香”“红蜡滴泪”的傍晚,到闻“三更雨”,再到“滴到明”,女主人公的彻夜不眠当然更非“一个愁字了得”了。接着写“一叶叶”“一声声”在屋檐的台阶上,“空”滴到天明,点点滴滴,都落在她心里。是雨声,也是心声。

5.本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草木瞬间活跃起来,晚春景致更加生动而有景趣。

6.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寄予着一定的哲思,即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7.昨夜里大风吹得竹林处处作响,传递着深秋的韵律,每一片叶子的声响都似乎在诉说着怨恼。“夜深风竹”神来之笔,以实写虚,“敲秋韵”三字,写尽萧瑟逼人之气,“皆是恨”,则让人顿有无处可逃之感,深婉动人。

8.从“别后不知君远近”可知在分别之后,不知思念之人去了何方,因此眼里心中都是凄凉与愁闷,由此生出不尽的忧愁。作者巧妙地运用传说“水阔鱼沉”而我却无法寻觅心中的郎君,可知本词描写的是闺中少妇的愁怨相思之词,一个“愁”字乃心上之秋,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本词榆荚画堂
画堂
散文诗(2023年20期)2023-11-13 08:14:10
画堂
散文诗(2023年14期)2023-08-07 03:13:12
画堂
散文诗(2022年10期)2022-06-01 02:41:06
榆荚新开片片香
榆荚新开片片香
作文中学版(2020年2期)2020-03-26 11:59:52
榆荚新开片片香
榆荚盛开片片香
Asian Flu
画堂春 喜迎十九大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11-25 10:35:17
关于本词与缩略词的研究
艺术科技(2015年12期)2015-05-30 07: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