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菊华
内心活动是一种内在的、无声的语言,带有较重的情绪色彩。人们的内心活动 ,不仅和个人的年龄、职业、文化修养、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有关,而且和具体的事件、具体环境有密切关系。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内心活动。
在小学阶段,人物的内心活动主要是通过 自己对自己说话、回忆、幻想、希望、梦幻、外表等方式表达出来的。
一、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描写内心活动
如: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 活家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是《穷人》一文中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等丈夫归来时 在心里对自己说的话。这一段心理描写,真实地写出了桑娜乐于助人的善良性格。作为母亲,她可怜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必然要关心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作为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会为今后的生活担忧。所以她有些慌恐,有些矛盾,有些自责,同时又是那样坚定,因此在等待丈夫回来的时间里忐忑不安。真实地反映出了一个穷人矛盾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二、用回忆的方式描写内心活动
如“过雪山的时候,有过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旦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
这是《金色的鱼钩》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表现自己担心老班长起不来的内心活动。
三、用幻想的方式描写内心活动
如“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同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小女孩赶紧擦燃了一大把火柴,火光让奶奶变得更加高大,美丽,奶奶抱着小女孩,把把她搂在怀里,他俩在光明和幸福中飞走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安徒生通过幻想反应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食物、关爱、快乐的内心活动。把小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腻曲折。让读者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四、用希望的方式描写内心活动
如“我的心像刀绞一样,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这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我”目睹战友在烈火中燃烧,内心紧张、担心、矛盾、痛苦的心情,通过作者当时的心情来突出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危险处境和忍受的巨大痛苦,表现了作者迫切希望救出战友的内心活动。这一内心活动的描写让我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走进了邱少云的心里。使我们对英雄人物肃然起敬。
五、用梦幻的方式描写内心活动
“——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凡卡》一文中这个结尾似喜实悲。暗示凡卡追求自由生活只不过是个幻想。凡卡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这个结尾使我们更加同情凡卡,更加痛恨黑暗的旧社会。
六、通过外表(动作、语言、神态、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内心活动。
如:“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从这些动作的描写,我们可以推想出邱少云的内心活动:宁愿牺牲自己,也要纹丝不动,保证战斗的胜利。
“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说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好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
“叙利奥忽然觉得有人用两只发抖的手抱住了他的头,不觉'哑'的一声叫了起来。”这里,深刻地表达了父亲当时的那种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父子之情,令读者感动。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些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场景时内心极度难受的程度。
总之,文章中描写内心活动时,都应当写真实的心理活动。只有真实才有个性,人物性格才能鲜明,人物形象才能生动感人,给读者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东坡小学 620000)
学习报·教育研究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