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性别意识:一口等待挖掘的井

2016-04-08 03:44:10陈海波
师道(人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意识生命

陈海波



教学中的性别意识:一口等待挖掘的井

陈海波

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种树本领让人惊叹。然而,究其种树之法,却又简单至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将顺应生命成长之理推广到语文教育中,未为不可。然而,进一步思考,我们又会发现,简单地套用,似乎也不科学,毕竟,人和树不同,有男有女,性情不一。而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顺应学生的性情发展。在语文课堂上,倘若对学生实施无差别的教育,也许能收到好的效果,但仔细品咂,“大一统”的语文教育又会让人感觉少点什么。是的,将男生女生搅在一起,很难契合学生的心性,无法应和生命的秉赋。而如果能依据两性的心理发展差异,因材施教,因性施教,也许,我们的语文课堂收获,就会大大超出预期。

钱理群先生说:“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这种底子是浪漫的,理想的,能给人的生命涂上一抹亮色的。”唯其浪漫,唯其理想,才不该落得太实,不能限得过死。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已经将目光从知识的获取转到了人的发展上。如果满足于此,不再往前走,我们的语文教育将看起来生动,光鲜,其实乏味,灰暗,更不要说拥有撞击人心的力量了。毕竟,课堂里的男生、女生,将来要成男人、女人的。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男人、女人虽有交集,但还是分属不同的“物种”:志向有别,情趣有异,观察的视角、思维的习惯、言语的方式,都有参差,甚至截然不同。将男生、女生教成分属的“那一种”,既是语文教师的使命,也是生命成长的期许。

在语文课堂上,性别,其实是一口井,等待我们去挖掘。性别这口井,不一定要挖得深,但一定要挖出内容,掘出一股清泓,以满足少男少女的心理期盼和灵魂生长。挖掘性别这口井,需要我们正视学生的性别差异,树立科学的两性发展观,咬定“寓教于心”的课堂教育目标不放松。挖掘性别这口井,要求我们有性别教育的意识,能关注不同性别造成的行为差异,并亲之、信之、惜之、怜之。

郑新蓉在《性别与教育》中说:“性别意识亦被称为性别平等意识,是一种从性别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社会的文化和环境,以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观念和方法。”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性别意识、行为方式与思维成长的重要时期,将性别教育引入语文课堂,是当今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性别意识,可以削弱“单一性”的性别呆板印象,使学生建立平等的两性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对于教师来说,心怀性别意识,才能给生命以真正的关怀,发现每一双眼睛深处的喜怒哀乐,并用理性的行动告诉他们,每一个生命都美好,每一朵花都灿烂。要欣赏女生的柔和文静,细致踏实,也要称赞男生的活泼开朗,勇敢坚强,要理解女生的依赖性,小家子气,体察她们的情绪波动,情感脆弱,也要善待男生的随意性,不拘小节,承领他们的逞强好胜,冲动草率。

《红楼梦》第二回中,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的确,男孩与女孩在形象、品格、性情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女生语言表达较好,情感细腻,作业书写认真,再加上这一阶段教学内容稍浅,女生的普遍考试成绩比男生好,不少女生仰仗这样的“优势”,表现霸道、强势,以“女汉子”自诩,并洋洋得意;男生则偏向调皮,自由散漫,学习的专注度不高,且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常被老师批评、呵斥,又不善表达,往往显得阳刚不足。面对男女性别特征的客观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他们善加引导,让女生学会温柔,优雅,含蓄,贤惠,智慧,又敢于担当,追求精神的俊美,让男生学会刚毅,潇洒,负责,克己,勤劳,又远离粗野,追求灵魂的崇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是最基本的单元。“忘了人,就忘了一切,忘了人文教育,就忘了人的思想,感情,个性,精神境界,从而也就忘了一切。”语文教学如果能围绕人来教学,课堂里的生命就会朝向美好。

教学《安塞腰鼓》时,我决定引导学生审视文章中充盈着的阳刚之美。毕竟,那种美气势磅礴,健壮有力且朴实自然,是原生态的属于男性的美。我让学生找出对“表演者”的描写,并让他们说说阅读收获:

生1:从这些文字里,我感受到生命力的强盛,感觉浑身充满了男子汉的勇猛劲儿。

师:这就是所谓的……

生1:阳刚之美。

生2:后生们的表演,其实是用腰鼓来展示自己强健的体魄,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师:他们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力量,体察了力量之美。但对这些男子汉的描写,全是粗犷的吗?

生3:在腰鼓被锤响之前,后生们神情沉稳而安静,在这里,我看到了男子的沉静之美。

师:是的,男性之美不全在阳刚,他们的沉稳,静默,内敛,也是美。

和所有美好的教育一样,凸显性别意识,实施性别教育,不能靠强加,而应该借助对文本的阅读,达成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循着语文课堂的方向,自觉地求真,主动地向善,积极地尚美。

根据男生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差异,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性别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承认差异,扬长避短,使得两性都获得充分自由和平等的发展,是语文教育的任务。因材依性,多策略教育,多向度教学,让语文课堂弥漫人性的光辉,流淌着生命的质感,是语文教师的任务。但承领不是迁就,顺应更不是放任,教师必须把握好教育的角度和力度,让教育贴近学生的心。

一次作文评讲课,我在强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时,看到梓同学虚着眼睛望着我。尽管不耐烦,我还是不想伤害一个女生的自尊,就面带微笑看着她,温和地询问:哪个地方有迷惑?她红着脸,没有说话。学生写作文时,我悄悄走到她身边,探听她的疑惑,给她讲解。后来改每周一记,读梓的文字,我的心怦然一动:梓用极其细腻的语言描写那节课上我的眼神和微笑,其实那时候,她看我,是想看我有没有关注她,如果可以,她要找机会“小憩”的,可是,她没有想到我对她会那么温情,我的微笑,既赶走了她的困意,也给她带来了力量。想到不耐烦时因为关怀性别而生出的微笑,竟成了开在学生心中的一朵花,我既庆幸自己选择了正确的教育方式,又有许多的后怕。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始发灵光。语文教师爱心满满,真情流露,学生方能以情悟情,以心交心,这样的语文课堂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当然,不要逾越学生的情感底线,不要触碰学生的个体尊严,不要损伤学生的仁爱之心,不要危害学生的善良天性,也是挖掘性别这口井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钟吾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意识生命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