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启示

2016-04-08 20:33:38
大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导言政治经济学分配

在19世纪50年代,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十分严重的经济危机,从而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创作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背景、原因,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系统的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交换之间的关联,从而为经济理论的研究打下了深厚基础。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社会再生产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解析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和消费是具有同一性质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而生产中自己能力的支出,如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就是一种劳动消费的体现。从生产本身的要素看,生产就是一种消费行为,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的使用、设备的采购、燃料的消耗等都是生产资料消费的一种体现。[1]而对于生产,生产并不是消费的手段,消费的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实现生产。生产本身是一种直接消费的展现,在生产中,所需的原材料、能源都是消费的对象,产品是在生产中出现的,没有生产就没有产品,也就没有了消费,而生产又增加了消费对象和消费性质,这也就保证了消费的顺利进行。因此,当生产出一个新的产品时,人类才会消费这种产品,从这个角度看,生产本身就是直接的消费。对于消费,其本身也是直接的生产,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能变成真正有意义的产品,因为产品并不是社会自然存在的,是通过消费体现出其价值,消费创造了很多新的需求,这就有了生产动力,因此,消费也就是直接的生产。

(二) 生产和分配的关系

对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生产和分配,马克思认为,生产的结构直接决定了分配的结构,而分配本身则是生产的产物,马克思对资本阶级的“三位一体”分配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从本质上看,生产和分配是同一的,对于分配关系分配方式,都属于生产要素的背面,也就说分配关系其实就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2]生产关系对分配关系有决定作用,而分配关系则对生产关系有反决定作用,同时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分配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三) 交换和流通的关系

对于流通,其本身就是交换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交换总体上就包含流通。交换是在生产中,分配方和消费方中间的要素,消费本身是直接的生产,而交换也是生产的重要要素,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活动和交换,因此,交换也是生产的组成部分,直接属于生产。[3]产品交换是用来制造直接消费成品的关键手段,而交换就是包含生产的行为,只有当产品为了消费而进行交换时,交换就会表现在生产之外。

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是基础和起点,生产为消费、交配、交换提供了物质对象,同时也对消费活动、分配活动、交换活动起着决定作用,消费是社会发展的终点,消费不仅能完成生产,还能促进新生产的产生,而分配和交换,则是社会生产的重要中间环节。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消费理论

(一) 消费的科学界定

对于消费,从广义上看,消费包含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两种情况,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燃料、机械设备等各种生产资源进行消耗,同时还会消费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这样才能产生物质产品,这种消费就是社会消费。[4]对于个人消费,就是生活消费,生活消费是社会生产的终点,生产消费是因为生产而产生的,对于生活消费,也不是只对物质产品进行消费,作为社会生产的中间环节,生活消费具有积极的意义,它能极大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消费的反作用

消费的反作用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马克思认为,消费本身就是生产,例如人的吃喝是一种消费形式,而人在吃喝时,就是在生产自己的身体,从某种程度上看,任何形式的消费,都是一种再生产,在生产中实现消费,从而将劳动力物化为产品,因为生产者是不断消费物质产品的。[5]在时代的发展下,社会对劳动者的体力、智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对消费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满足人消费的形式也逐渐增多,如受教育。

消费将产品变成了产品,同时也让生产者变成了生产者,实现了生产和消费的互通。但是消费只是生产的媒介,通过消费,产品创造了主体,而产品对于这个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如对于一件衣服,只有穿在人的身上,才能真正的成为衣服;对于一件房屋,如果没有人居住,它就不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房屋。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就是为了满足需求,产品在消费了各种资源被生产出来以后,在各种刺激措施下,满足了人的需求,从而变成了产品。[6]对于生产者,其最大的失败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人需求,这样生产者也不能真正意义上的被看作是生产者。此外,消费是生产的主要动力,生产的关键在于消费的对象,而消费则是生产的观念对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会对各种物质对象不满意,这就使得人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在心里创建新的消费对象,也就是观念对象,这就刺激了生产向更高层次发展。例如家用电器的不断创新、住宅设计的不断翻新、手机功能的不断强大,这都是在消费刺激下产生的。人们在所有的生活消费中,不管是吃喝玩乐,还是穿行住用,都会不间断的挑剔,也就是在时时刻刻的生产观念对象,这就为生产提供了动力。马克思认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对于这句话,本身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如果没有需求,就不会产生各种观念对象,也不会产生生产;二是没有需求后,产品就不能发挥其应用的价值,也就无法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产品。

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分析

(一)社会再生产理论概述

马克思指出:“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虽然简单商品流通没有必要包括资本的流通,——因为它可以在非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但如上所述,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却包括那种不属于单个资本循环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即包括那些不形成资本的商品的流通。”[7]

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即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均衡模型出发,并应用再生产理论的总量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揭示了要保证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指出社会再生产核心问题在于实现两个补偿,归根到底就是按比例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表现在市场上,就是要求所有生产部门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卖得出去,把全部产品卖掉,收回价值,实现价值补偿。二是要买得进来,通过购买,把已消耗掉的各种物质资料买回来,实现物质补偿。

马克思分析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时,是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入手的。从实物构成上看,社会产品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从而社会生产部门相应的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Ⅰ)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Ⅱ),当然两个部类的内部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更小的生产部门。从价值构成上看,社会产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c,v,m。社会总产品按实物构成分为两大部类和按价值构成分为三个部分,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的基本理论的前提。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所阐明的是宏观经济均衡问题,其中有两点:社会必须将社会总资本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经济部门,具体而言,就是要保证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满足一定比例关系,要求社会总供给必须等于社会总需求。

(二)促进经济增长

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消费,也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对经济进行分析时,需要从消费出发,只有保证满足消费需求,合理构建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全面将生产和消费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在市场化经济体制下,我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消费为指引,以消费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作用,全面促进经济改革深入,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创新。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持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对当前消费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的消费率逐步降低,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不仅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异,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小的差距。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看,我国的需求发展极度不平衡,出口、投资增长快,但消费增长却很慢,从而使得消费比重持续变小。[8]对此,我国应该充分重视消费问题,通过消费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引导居民正确消费,这样才能带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

(三) 优化分配制度

通过对《〈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分配会随着生产的改变而改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对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公平性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避免分配不合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因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如果分配比例不合理,也没有对比例进行调整,就会影响到公有制经济的运行。当前我国执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分配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改革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合理的改革、调整分配制度,对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极大的作用。

(四) 实现均衡交换

产品之间的交换是社会发展至今,所有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马克思提出,对于物质的交往,是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实现的,物质生产其本质就是社会生产,物质的生产是在多个个体共同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个体的共同活动,是通过物质交往实现的,也就说没有了交换,就没有了经济。对于市场经济,其本质就是一种交换经济,在交换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分工合作,从而实现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9]对《〈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生产与消费理论进行研究,对于实现均衡交换,促进商业发展,加强市场商品交换,改善社会消费环境,提高消费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四、消费理论的现实意义

《〈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消费理论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协调运作,稳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消费理论能扩大社会生产消费,这样就能避免社会生产出现恶性循环,提高生产投资效益。对于消费,其本身就属于生产的一个环节,消费的特征就是通过需求,创造出更大的供给空间,在消费中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但是如果生产出来的社会产品是社会上不用的产品,那么生产消费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对此,必须通过创新来扩大生产消费。增加生产消费投资,全面调整生产结构,并注重生产创新,保证社会生产小于社会需求,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生产的持续进步。在实际中,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策略,就是对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消费理论的基本应用。在中西部地区开发中,我国提出应该加大技术创新,要结合地理优势,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经济,不能建设重复产业,这种创新思维的提出,不仅有利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从全局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10]在发展创新过程中,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的过程中,避免了投资增加造成了生产扩大,而出现更加严重的生产过剩现象,这就促进了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

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增加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基础上,从《〈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可以看出,增加生活消费就是增加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生活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劳动者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人人需求。因此,不管是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出发,还是从社会生产出发,都应该加强对劳动者生活消费的重视力度,这样才能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从《〈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消费反作用原理可以看出,只有增加最终产品消费需求,才能有效地解决市场经济问题,才能实现产品的最大价值,也就是实现生产者为生产者,产品为产品。只有当人们的消费需求提高,才会有新的产品也研发出来,才能刺激生产。对于生活消费,其涉及面十分广泛,消费形式也多种多样,因此,可以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消费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生产进步,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提高。

在信息化的经济活动时代,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生产与消费理论对于现代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新环境下,必须充分认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重要性,加强对《〈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研究,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理论支撑。

注释:

[1]袁方读.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浅析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1,(8):120-121.

[2]马桂云,乌云格日勒.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消费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阴山学刊,2001,14(3):70-72.

[3]孙博. 浅析《〈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的消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时代[J].金融旬刊,2011,(27):154-155.

[4]杨洁. 浅析《〈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马克思消费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科学中国人, 2015,(2):102-103.

[5]吕昕懋. 试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首节中的“生产”概念[J].决策探索月刊, 2012,(11):48-50.

[6]刘源. 浅析《〈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马克思的消费思想[J].改革与开放, 2011,(4X):49-51.

[7]赛音德力根,柳婕,靳亚男.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24):156-158.

[8]张凌杰.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J].学理论, 2011,(19):64-65.

[9]陈玉和,韩鹏.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内容解析及现实意义[J].新西部:理论版, 2013,(10):4-5.

[10]张艳华.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及其意义——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有感[J].知识经济,2012,(2):87-88.

猜你喜欢
导言政治经济学分配
专题导言
含能材料(2022年4期)2022-04-16 06:28:20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导言
法律史评论(2020年2期)2020-04-13 05:56:02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导言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48
导言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湖湘论坛(2016年6期)2016-02-27 15: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