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云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企业风采
从山川到绿色城市的行者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邱云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610072)
“五一”前夕,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成都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一殊荣,对于提升企业品牌价值,进一步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院以建设中国水电、服务全球清洁能源与基础设施建设为己任,铸就了自身价值,形成了企业美誉,奠定了行业地位。继2014年资产突破百亿之后,2015年新签合同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连续三年进入集团综合实力前十,在ENR中国工程设计企业TOP 60强排名中持续上升;先后荣膺“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国家优秀环评单位”等称号。
回首近年来成都院在改革发展中走过的不平凡,每一位成都院人都会思绪万千。如此骄人的业绩,突飞猛进的发展,靠什么?动力在哪?路径怎么选?着力点如何定位?
突出发展主题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发展,是硬道理。对于一个以传统水电设计为主的企业,更应如此。
世界风云变幻,中国经济面临新常态,水电建设步入后水电时代,多层压力叠加,突出重围才有生存发展之机。
大树没有坚固根基,就不可能枝繁叶茂,企业需要在巩固优势的前提下,才能更好拓展新市场。成都院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形成勘测设计、总承包、投资运营“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协调推进,发展态势良好。
——深耕国内水电勘测设计市场,并以此作为延伸的基础,大力拓展非水电勘测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逐年上升,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一批世界级规模和难度的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溪洛渡、锦屏一级等世界级高拱坝,瀑布沟等世界级高堆石坝,官地等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相继建成,再次验证了成都院卓越的勘测设计水平与项目管控能力。生于水、长于水,成都院做足“水”文章,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生态水环境的设计,为完成的60多个水环境项目再增添新名片,也实现了从山川深处到城市中心的完美转身。
——快速稳步发展总承包业务,水电延伸业务一路凯歌,签订电建集团最大规模的库区代建两河口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专业项目;持续锻造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政企合作,不断探索BT、PPP等多种商业模式,重点以水环境、市政为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类市场开拓力度,中标兴隆湖湖尾鹿溪河生态湿地公园设计、内江白马安置还建房BT、达州长田新区基础设施总包等项目以及广元市剑阁县普安镇市政基础设施一期PPP项目。
——投资业务发挥在构筑全产业价值链服务平台中的重要抓手作用。截止2015年底,拥有发电权益容量245.64万千瓦,其中已、在建权益容量112.25万千瓦;拥有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BOT项目9个,设计处理总规模26.1万吨/日,其中投产处理能力17.1万吨/日。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了合同及营收量的突破、域的扩展、质的提升。收购哈萨克斯坦水利设计院有限公司,有效开拓中亚市场;建立多个驻外机构,覆盖了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地区。多个“第一个”显示“出海”能力不断提升:签订第一个国际设备成套科特迪瓦苏布雷机电项目,第一个FEPC总承包老挝大捷水电站,第一个独立运作的国际EPC老挝南碧水电站,第一个国际EPC风电项目越南富叻风电场,集团最大的国际EPC污水处理项目孟加拉达舍尔甘地50万吨级污水处理厂。目前,在建国际项目涉及水电、风电、房建、环保等业务领域,服务类型从勘测设计扩大到工程总承包和机电设备成套。
聚焦发展能力 企业活力持续释放
发展,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能力,是驱动发展的阶梯。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成都院深知高标准能力建设之道。
——建立“战略、目标、预算、绩效”四位一体的战略管理体系,强化组织绩效管理,增大业绩目标考核比重,提升“战略协同、计划协同、信息协同、资源协同”管控能力。
——实施人才强企计划,盘活人才资源,提升人才效能,培养造就总量适当、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以管理创新为手段,以推进“标准化管理”为抓手,运用先进管理工具和信息化手段,提高项目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成本管控能力。
——优化资产配置,服务企业转型发展;落实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部署,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加快构建依法治企制度体系,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加强重大决策、重大合同、重大经营行为法律审查,把依法治企落实到经营发展全过程、贯穿于各环节;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着力开展品牌文化建设。
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发展的动力。
一个以技术见长、人才资本丰厚的企业,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成为行动自觉。形成了国家级、省级以及国际高端企业合作、企业级四个层级高端研发中心,包括国家水能风能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高混凝土坝分中心和大型地下工程分中心,成都院-IBM智慧流域研发院、成都院-法国达索工程数字化研发中心及成都院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成为解决世界级技术难题、推动行业发展的智慧平台。牵头承担集团首个国家863计划项目——虚实融合动态演化技术研究。以高端项目引领技术创新,参加了多个863、973项目以及国家支撑计划项目。以制度体系支撑技术创新,强化科技激励。2015年,科技投入总额达2.86亿元;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8%;新获授权专利198项,同比增长196%;这一年,成功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沙牌水电站获第三届碾压混凝土国际里程碑工程奖,溪洛渡拱坝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着眼职工利益 企业动力不断激发
同心而共济。天下事,成于共。
普查的水能资源,规划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勘测设计并建成的水电项目,均居行业首位,这些傲人成就,是每一位成都院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企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依靠职工,汇聚众力,也要保证职工的获得感,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有动力。
将做好党的群团工作放在构建和谐企业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和支持,在尊重职工群众主体地位、发挥职工群众集体智慧和深化“两个服务”中,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发展凝聚力。
——实施薪酬福利总体策划,让职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稳妥且循序渐进地组织部分单位搬迁,改善办公环境条件;实施浣花小区交通改造,缓解职工上班停车难问题;启用职工餐厅,改善职工就餐条件和餐饮质量。保证涉及职工及各类企业供养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的工资性待遇和养老、医疗等国家强制性社会保险费用。
——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以促进职工参与企业发展与管理为抓手,通过职代会、调研座谈会、职工信箱、网络征集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鼓励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发挥群众集体智慧,注重做好群众创新。重视职工群众技术、管理创新工作,搭建 “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新技术应用大赛”与青年技术(管理)论坛、青年创新基金等创新创效平台,同时结合现实需要,创新思路积极搭建、打造新的创新创效平台,更有效发挥职工群众的集体智慧。
——建立工作机制,及时回应职工正常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好困难职工群体帮扶,开展“送温暖”活动;关心离退休职工,认真落实中央和地方有关精神和政策,尊重离退休员工的历史贡献和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关怀爱护工作,优先保障由企业承担的法定合规待遇,并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状况逐步提高待遇标准和关爱水平,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心系企业、发挥余热。
牢记责任担当 企业张力愈发显现
央企,不仅仅代表身份,更意味着责任。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成都院铭记“贡献国家、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技术、管理、人才、品牌等综合优势,彰显央企责任担当。
——5年来纳税12.93亿元,被国家税务总局评为“信用A级”纳税人。
——全力做好节能、绿色、环保、风光水多能互补等文章,肩负建设“美丽中国”使命,“让能源更清洁、让环境更美好、让城市更智慧”,延伸专业优势与影响力,创造更大效益与价值,并与社会共同分享。
——捐建6所希望小学,承担九寨沟定点扶贫村、南充高坪区等对口扶贫、精准扶贫。
——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成功完成了包括唐家山在内的12个堰塞湖、岷江流域震损电站的应急排险以及次生灾害防治等工作。为芦山地震、鲁甸地震、尼泊尔特大山体滑坡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积极响应“支援西藏、建设西藏”号召,大力开展人才、技术和产业援藏,在推动西藏能源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稳定健康发展,这既是企业发展的定位,也是央企向国家和职工作出的承诺。
成都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系列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把握“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带来的重大机遇;在战略规划上做出前瞻性布局,在关键举措上做出针对性部署,在能力建设上补齐产业链短板,努力实现新业务、新市场、新目标的突破,推动发展迈出新步伐、跨上新台阶。
蓝图已绘,扬帆起航。以规划设计为龙头,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聚焦清洁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三大核心领域,既立足实际,又着眼大势;实施技术、管理、资源、资本四轮驱动,努力实现年度营收和合同额高速增长,继续保持利润与合同额、营业收入同步协调增长,全力打造成为质量效益型百亿营收额企业,路径明朗,目标清晰。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行者无疆。成都院,从江河走向城市,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国内走向国际,用行动抒写着一次次进步与辉煌,并将继续演绎跨越式发展的新传奇。
(责任编辑:卓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