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爱 红
(晋中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晋中 030600)
转型期东泉镇规划建设新思考
郑 爱 红
(晋中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晋中030600)
结合平遥县东泉镇的历史渊源及文化价值,介绍了保护性开发东泉镇对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并从村镇体系、镇域空间、旅游、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等方面,阐述了东泉镇的总体规划要点,旨在推动该镇的全面发展。
新农村,转型发展,村镇体系,历史文化
东泉镇地处平遥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5 km,东邻朱坑乡,西连岳壁乡,南靠沁源与孟山乡接壤,北依岳壁、朱坑乡,全镇总面积139.96 km2。全镇现辖22个行政村、人口19 839人,拥有耕地27 792亩,拥有森林面积12.8万亩。201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5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 770元。东泉镇地势高低起伏,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土地与森林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河流为惠济河。
东泉是平遥的四大古镇之一。东泉村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唐代,东泉的村名就被镌刻在碑铭之上。东泉是古官道“平豫大道”的重要节点,明清时期就是商业重镇。东泉也是战略要地,抗战时期,是太岳革命根据地重要的物资转运站和情报站。抗战胜利后又是平遥县委与县民主政府驻地,东泉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200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东泉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东泉为平遥县的商业重镇、交通枢纽。东泉镇自然地貌复杂多样,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优美,是理想的天然氧吧。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发展非常重要,东泉镇位于汾河流域,汾河的支流惠济河就位于东泉境内,从而使东泉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千百年来,东泉的渔樵耕读也孕育出跑旱船、放焰火、背棍、闯火阵、游九曲等独特的民俗风情与农耕文化。东泉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东泉、西赵、彭坡头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东泉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镇域内有许多文物、古院落保存良好,历史文化价值高。
东泉地处全国大旅游热点城市北京和西安的中心地带,是山西省“一城一山一水”旅游战略新格局的中心,是平遥县构建的“一城两寺、一山两水、四线八村”大框架中的重点景区。现在不少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旅游事业,这均为东泉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因。
东泉镇的保护性开发,是在保护理念的指导下,保证当地生态、社会、环境效益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保护资源与文化为目标开发。东泉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区位条件得天独厚,蔬菜、瓜果、农副产品已经在城市消费群体中建立起绿色品牌,新型农业化发展前景可观。东泉村历史文化悠久,村庄格局独特,保存完好,景色秀美,镇域南部的超山自然保护区、惠济河风光相得益彰,山水相连、珠联璧合,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作为生态优越的农业区,东泉镇可以成为高品质城市农副产品的供应地;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村,东泉也可成为城市农耕文明的科普教育基地;作为环境优美的风景区,东泉可以成为城市郊野度假的休闲地、旅游目的地。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东泉的保护性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发挥固有功能的基础上,扩展旅游功能。通过对东泉独特资源的挖掘将其纳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与相促发展,激发东泉的产业功能,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其次,东泉镇规划不仅要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而且通过空间特色的塑造,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土地利用率的提升和空间品质的改善,在分析东泉村庄肌理的特征、社会传统、村民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协调好传统村落格局的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
4.1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东泉以经济社会客观条件为基础,以“生态大镇,养殖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四镇为建设目标,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以“高标准、高起点”为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循环农业生态园,以现代化养殖业、绿色农产品为主线,以“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循环农业为基本模式,建设功能完备的循环农业生态示范园,体现现代特色,发挥示范功能,突出地域特色,通过沼气供户,产业带动,安排就业,带动一方经济。利用良好的商品流通市场,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商贸经济建设,用以促进地方经济产品的输出。充分利用东泉的生态资源优势将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把东泉发展成以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休闲消费为一体的多元化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产与三产的联动发展。
4.2村镇体系结构规划
根据东泉镇经济发展水平、村镇分布现状、生产力布局要求,充分分析地域环境、发展条件、经济基础,依据村镇人口规模及国家村镇规划标准,村镇体系按三级设置: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一级:中心镇区——东泉镇政府所在地,区位优势明显,居民点建设基础相对较好,以商贸服务业、旅游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潜力较大,规划作为镇域的政治、经济、商贸与文化中心。二级:中心村,为镇域内规模较大,地理位置良好、建设基础较好、具备当地特色、发展潜力较大的乡村居民点,主要承担着乡村地区农民生活服务和农业生产服务中心的职能,是村庄与镇区联系与交流的纽带。三级:基层村,主要承担着规划期内乡村地区一定农业生产服务职能,属于暂时性农村居民点,远景根据经济发展条件逐步撤并。
4.3镇域空间结构规划
镇域空间组织采用点轴片型模式,形成“一核、一轴、三片区”。“一核”即东泉镇区,以镇区为发展极核,吸引全镇的人口与生产力集聚,形成镇域发展的极核,带动整个镇域的发展;“一轴”指沿平孟公路形成的镇域发展主轴;“三片区”指以和汾高速公路以北平川村为主体的生态养殖区与干鲜果品经济区,以超山保护区为主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和以南部山区为主体的生态经济林区。
4.4镇域旅游规划
东泉镇的旅游发展必须以优良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为根基,在保护的前提之下,围绕人文资源、山水、乡村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把东泉打造成为具有晋中乡土特色的风情小镇。东泉要结合周围景点,以市场变化为依据,增加旅游活动的项目品种,设计多样的、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项目。东泉周边的旅游资源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超山自然保护区、梁坡底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等自然景点与人文景点,具有旅游联动开发的优势,可以将此地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养生休闲、农家度假、红色旅游、科学考察为一体的旅游区。
4.5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东泉村的古村保护工作不仅是保护建筑单体,更重要的是保护在特定的自然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古建筑群的完整环境系统。古村保护要采取因地制宜的保护策略,不同性质的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与利用方式,在科学实用的基础上呈现古村原有的景观系统与丰富的历史信息。保护与发展要齐头并进,将古村保护与当地人民生活相结合,形成保护与发展互相推动形成的良性循环。东泉坐落于宝塔山山脚,周边的山体、农田惠济河两岸的自然地形地貌均应受到保护。东泉周围自然起伏的地形,传统的路网格局、街巷尺度、走向、界面,村内的遗址遗迹古树名木等均为保护对象。四合院内院落式格局,当地传统的建筑样式、尺度、材料、传统的建筑技术,建(构)筑物布局、建筑装饰灯也应与其协调。
东泉的自然资源、社会传统、生产方式等决定了东泉规划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基于东泉多元价值和文化特色基础上的保护性开发,应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乡村规划建设相结合,整合各类资源,进行产业引导,乡村空间格局优化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有望走出一条转型期东泉发展的和谐之路。
New thinking to Dongquan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ransition stage
Zheng Aihong
(JinzhongUrbanandRural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Jinzhong030600,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cultural value of Pingyao county Dongquan tow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role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ngquan town to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from the villages and towns system, town domain space, tourism,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 protection and othe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overall planning main points of Dongquan town, aimed at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town.
new rural,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village and town system, history and culture
1009-6825(2016)08-0022-02
2016-01-04
郑爱红(1971- ),女
TU982.2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