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冠 男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城市经济学视角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理论研究
刘 冠 男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概念界定及空间分布特征,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空间的聚集类型,分析了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空间聚集的区位因素,从演变过程和演变动力两方面,总结了高新技术产业空间的演变规律。
高新技术产业,城市经济学,空间聚集,演变规律
新常态下,创新经济成为带动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产业空间也面临着由传统制造业主导的空间形式向高新技术产业空间转变的趋势。因而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理论,对于指导高新技术产业空间规划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了城市经济学的视角,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入手,深入分析这一领域的理论流源和发展新趋势。
高新技术产业概念的界定对于实践中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展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国际间和地区间比较有重要意义,因此概念界定在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领域是首要问题。
1.1 概念界定
学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位标准十分多样,一般按照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原则进行划分。内容通常包括:R&D经费所占的比例、科研人员所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等。
国内学者陈许生认为,较早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概念界定研究的学者有,马库森(Markusen)、格拉斯梅尔(Glasmeier)和P.霍尔(Hall),他们在1983年和1985年的两篇文章中根据就业结构(科技人员密度)指标来定义高新技术产业。与他们的划分标准类似,马列基(Malecki)在1984年和1985年两篇文章中提出用R&D经费密度和专业科技人员密度作为综合指标来划分高新技术产业[1]。
此外,各类经济组织和各国政府也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概念界定,这类机构的界定更加关注产业发展对国家的战略意义,通常包括对具体的行业类型的划分。
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有五个特征:研究与开发(R&D)投入大;对政府有战略意义;产品和工艺更新快;资本投入大、风险高;R&D成果及其国际贸易具有国际合作特征与竞争性。根据这五个标准,OECD将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医药制造和科学仪器四类行业列为高新技术产业。
1.2 空间分布特征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来,总体上讲,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在一定区域内呈聚集和转移(溢出)两种特性。
研究成果集中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相关特性、转移相关特性、空间演变过程和演变条件的研究上。本文就从空间聚集、空间转移(溢出)、空间演变规律三个角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理论研究成果综述。本文的主体部分就从这几个角度展开。
2.1 聚集类型及特性研究
1)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聚集类型研究。基于聚集的空间形态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产业带、产业聚集区两种;而根据聚集的内涵不同,可以将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集中分为集群和聚集。从空间形态上讲,产业带和产业聚集区分别表现为线性特征和块状集中的特征。从内涵上讲,集群强调各企业间依靠知识溢出而相互联系,而聚集是指地理空间上的产业集中。集群是聚集的基础,但是聚集并不一定导致集群[2]。
2)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内部空间特征研究。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宏观层面的聚集现象,一些学者进一步对其内部的空间特征和内涵做了深入研究。例如倪卫红等人将“集”的概念和“聚”的概念分开,用集代表内部企业之间的关联度,用聚代表地域上的聚集。将高新技术产业分为“集而不聚”“聚而不集”“不聚不集”“既聚又集”四类。赵丹等人用“点轴理论”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内部空间结构,认为点是高新技术区园区,轴是联系园区的信息、技术等无形联系和交通廊道等有形联系。
3)高技术空间聚集度的测度。除了对聚集现象及其特征进行语言描述,经济学者和地理学者也非常注重对聚集程度展开测度。这类测度延续了城市经济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城市空间问题的手段。采用的数学模型常见的有四种方法:a.克鲁格曼的空间基尼系数法;b.集中度指数;c.区位商;d.空间聚集指数[3]。
2.2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空间聚集的区位因素研究
1)理论基础——区位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因子研究通常以古典区位论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强调成本、市场、交通、行政因素在静态空间聚集中的作用。例如早期的马歇尔、韦伯、杜能的产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廖什的中心地理论。又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自身对知识和创新环境的依赖,因而研究引入了信息、智密因素等内容。
2)影响聚集的区位因素类型。国外对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位因素研究侧重于空间聚集和技术创新的关系。这部分研究通常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特定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例如安娜李·赛克尼安(Ann Lee Saxenian)通过对美国128公路和硅谷的研究得出由大学园区的“知识溢出”对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有重要作用;Athreye通过研究剑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剑桥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位因素归纳为良好的知识条件和充沛的人力资源[4];Sonia Ashley认为人力资本、技术培训、技术创新对硅谷的兴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内学者则侧重于建立综合的聚集因素体系,一些学者将影响区位因子分为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两种[5]。前者包括知识溢出、供应链环境、交通条件、贸易条件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和气候环境。另一些学者则从形成聚集的动因上考量,分为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6]。
对于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例如魏心镇、王缉慈认为智力密集因素居于首位(大学和科研因素),其次是开发性技术条件、人才、信息网络、完善的基础设施、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姚凯认为聚集因素、智密因素、生活环境质量、交通条件尤其是高速公路和机场是聚集的必要条件。
3)区位因子的量化和权重。对于空间聚集的区位因子研究既包括不同因子类型的归类和总结,也包括对各类因子的量化和权重。对于区位因子的量化和权重,通常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国内学者王铮采用Jeong发展的模型和劳动者人均受教育模型对人力资源进行分析;采用ICL模型对气候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得出知识溢出、人力资本、气候条件是决定性区位因子,而交通条件、供应链环境、商贸环境是辅助性区位因子。
1)理论依据——产业转移理论。传统的空间转移理论,例如梯度转移理论和中心地理论常常引入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转移研究当中。也有专用于产业转移的理论如Akamatus的雁行形态理论,Vem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Kojima提出的编辑产品扩张理论[7]。
但同时有些研究者认为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也存在两个缺陷:a.只考虑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向欠发达国家的梯度转移,而没有考虑逆梯度转移的可能性;b.没有考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自身资源比较优势主动发展先进产业的可能[7]。
2)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动力因素。这部分研究集中在经济学研究和产业研究领域,综合各种对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动力群的研究,动力因素可以分为技术驱动、资源驱动和市场驱动三种。
3)高技术空间转移的测度。运用建立模型对高技术空间转移不仅有动力因素的归类分析,还有溢出程度的测度。
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演变是产业空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4.1 高新技术产业空间演变过程
学界对空间演变过程的阶段分类不同。孙玉涛等人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空间演变分为空间聚集和空间转移两种效应;王铮等人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演变分为四个阶段;许箫迪等人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度的数学模型测度,将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演化分为与商值变化有关联的三个阶段,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演化呈“均衡—非均衡—均衡”三个阶段特征。
其中王铮的研究与国外学者对高新技术产业空间演化过程的认识类似。国外研究通常用实证的方法,将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学周围地区的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对技术溢出的依赖性,导致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都产生于大学周边的科技园区。斯坦福大学的特曼首先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对大学的强烈依赖性,例如硅谷与斯坦福大学研究所的相互依赖关系,类似地塞克尼安(Saxenian)认为MIT对于128公路地区的科技发展影响十分深远[8]。
第二阶段:边缘城市及专业化城镇。随着企业的大量入驻,大学园区周围的地价和服务价格飙升,科技服务的商业化特点也与大学服务公众的目标相冲突,政府或者企业就在离开大学校区的地方建立新的高新技术专业化城镇。(宋秀坤)这类城镇有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和台湾新竹的科学城。
第三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带。专业化城镇的持续发展在空间上连成一个带,即高新技术产业带。(王铮)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初期发展与交通通信密切相关,例如美国128号公路高科技带把各公司与哈佛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所在的城市相连。
第四阶段:分蘖。常规生产活动从高技术增长中心分离出去的趋势即分蘖,分蘖的结果是在新区产生新的创新中心。这类案例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利用自身廉价的人力资源吸引发达国家研发机构的入驻。
4.2 高新技术产业空间演变动力
对于空间演变过程的动力因素,除了上面提到的技术溢出、交通环境,以及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市场优势等方面,还包括一些外部因素,其中还有政府因素和服务业因素[9]。
1)政府作用。一些学者认为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空间演变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有重要作用。这一作用更多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初期聚集阶段,Moore Davis认为,在整个硅谷的发展历程中,除了私人、企业、科研机构等民间力量,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为风险投资提供优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初期聚集创造了重要条件。
2)服务业的作用。Eswaran和Kotwal认为,服务业的发展降低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本,为生产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促使产业在服务业发育的空间内聚集。
从理论意义上讲,总结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研究特征,可以把握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总结当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的研究趋势,发现总体上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解释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现象;b.对空间聚集和分散程度进行测度;c.研究空间分布的动力因素和区位因子。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a.立足于区位论等基本经济学理论解释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现象;b.运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对空间特征进行测度;c.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区位因子和动力因素进行概括。
从现实意义上讲,把握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产业空间选址、预留产业发展空间、制定支撑政策有引导和带动的意义。
[1] 许陈声.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理论探析[J].软科学,1999(3):1-4.
[2] 倪卫红,董 敏,胡汉辉.对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聚集规律的理论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11):140-144.
[3] 王 铮,毛可晶,刘 筱,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形成的区位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5(4):567.
[4] 王 铮,赵晶媛,刘 筱,等.高新技术产业空间演变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J].科学研究,2006(2):227-232.
[5] 刘和东,李 敏.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动因、影响因素及效应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4.
[6] 胡秋实,宋化民,成金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12):87-89.
[7] 孙 翊,王 铮,熊 文,等.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空间转移模式及动力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3):99-105.
[8] Saxenian A.Regional Advantage: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M].Cambridge,MA and 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72-36.
[9] 藤田昌九,克鲁格曼.空间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8-49.
Research on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economics
Liu Guannan
(GuangzhouCityPlanningandSurveyDesignInstitute,Guangzhou510000,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definition and spa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combining with the agglomeration types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space, analyzed the location factors influence of high-tech industry spatial agglomeration, from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evolution dynamic two aspects, summarized the evolution law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space.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urban economic, spatial agglomeration, evolution law
1009-6825(2016)10-0015-03
2016-01-24
刘冠男(1987- ),女,硕士,规划师
TU98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