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田水利建设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2016-04-08 00:08李文娟
山东水利 2016年5期
关键词:德州市农田水利供水

李文娟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14)

谈农田水利建设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李文娟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14)

根据德州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农村水生态、城乡供水一体化、节水灌溉等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

德州市;农田水利;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德州市以节水挖潜改造为中心,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节水增效示范、末级渠系改造、水权转换等工程项目,有效提高了水资源调控能力和利用效率。尤其自2008年以来,德州市以大水网建设为契机,完成流域面积30 km2以上的102条骨干河道清淤治理,建设平原水库13座,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达到95%。目前,全市有机井130 744眼,固定排灌站1 053座,整治排涝沟道2 527.74 km。同时,积极推广低压管道灌溉技术、恒压变频、射频卡、测水量水设施、土壤墒情和灌溉水量远程测报、多功能给水栓等新技术,全市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47万hm2,总投资18.24亿元。初步构成了防洪除涝、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水土保持工程体系,为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水源保障。

1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农业发展

1.1小农水重点县建设

自2009年以来,德州市已开展了5批、42个项目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涉及11个县(市、区),累计完成投资14.04亿元,新打维修机井3 072眼,铺设低压管道9 129.44 km,整治排涝沟道2 527.74 km,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10.75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8%。按照“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用水户参与”的建设思路,不同年度、不同来源的项目连片实施,集中推进,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引黄上游自流灌区,采取“泵站+防渗渠道”的灌溉模式;在引黄中游提水灌区,采取“泵站+低压管道”的灌溉模式;在引黄下游及边缘高亢引黄困难地区,采取“机井+低压管道”的灌溉模式。改变了节水工程零散、规模小的特点,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2城乡一体化建设

把握水利的民生导向,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围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统筹抓好以农村河道疏浚、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工程,进一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

1)打造城乡一体水系生态环境。自2009年开始,德州市计划10年投入175亿元,建设以“六纵三横”为主框架的水网体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做到水系联网、库河联调,能引、能灌、能排、能蓄、能节,实现黄河水、长江水、当地水联合调度,大力实施田间水利工程建设,构建河渠相通,库库相连,遇旱能浇,遇涝能排的现代农田水利灌排体系,彻底改变德州水利基础薄弱的面貌。县级河道、乡级河道以镇为单位根据淤积情况结合疏浚时间分年度实行轮浚,村庄河塘以村为单位,实行整村推进。目前,完成清淤治理骨干沟渠102条,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2.05万hm2。

2)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2013年12月25日,德州市提前2年整建制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目标,累计完成饮水安全投入53.84亿元,建成平原水库13座,总库容2.59亿m3,规模化供水水厂18处,日供水能力45.3万t,铺设村外供水主管网8 486.3 km,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0%以上,全市400多万城乡居民喝上了“同源、同网、同质”的优质安全水,结束了几千年喝苦咸水的历史,使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得到质的提升。

2015年市水利局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编制了 《德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管理工作方案》,对水源保护、水厂运行、水质监测、供水水价、信息化建设、供水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实行管理一条龙,从水源头管到水龙头。德州12个县(市、区)均已出台水源地保护办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办法,建立了9处42项检测指标和1处106项检测指标的水质检测中心和供水信息化中心,极大提高了城乡供水水质达标保证率和水厂运行管理效率,更新改造600个村庄的村内老旧管网。各供水管理单位设施齐全、先进,各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厂区卫生整洁,严格执行相关水费收缴制度,设立供水维修资金账户,使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2 发展高效节水,促进农业发展

德州是农业大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问题,不久的将来,农场与合作社建设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随着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土地面积规模化,可以实施统一管理、机械化农作和灌溉,大面积发展喷灌已成为可能。

以德州市德强农场为例,该农场成立于2013 年5月8日,位于陵城区滋镇,农场先后在小郭村、滋镇街、王元梅村、三泗河、东宋等13个行政村流转土地666.67 hm2,以种植小麦、玉米大田粮食作物为主。工程布置以泵站自成系统,共划分独立的灌溉系统8处,建设独立泵站8座,同时配套电力设施。建设时针式喷灌机喷灌203.80 hm2,卷盘式喷灌机喷灌442.87 hm2,固定式喷灌20 hm2,灌溉模式为 “固定泵站+恒压变频技术+管道+田间喷灌”。在德强农场,喷药、施肥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还实现了“五网一体系”:即完善的路网、水网、电网、林网、信息网和高效的管理体系。高效灌溉节水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效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工收入的增加和区域水资源平衡,改善了生态环境,使传统农业实现了质的跨越。

3 创新管理体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德州市相继出台 《德州市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运行管护办法》《德州市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德州市关于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通知》等办法,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护工作,建立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在全面实施“三位一体”模式的同时,德州市积极探索创新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围绕“明确水利工程的管理主体,实现权、责、利相统一”,各县逐步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武城县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了 “供水服务中心+镇水管站+用水协会+村水管员”的4级管理模式,形成了各级灌溉管理机构职责明确、环环相扣、层层管理的新型农村灌溉管理体系;平原县探索出“农村灌溉供水服务中心+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模式,由“中心”统一管理,协会具体运作;宁津县采取移交村委会、协会管理或承包给个人管理或由水管站直接管理等多种模式,建立起“产权明晰、多元管理、政府考核、以奖代补”的新型管理机制。新型管理体制的实行,保证了农民参与农村水利事务的权利,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不断增强群众的民主管理服务意识和能力,构建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三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4 结语

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田水利建设密不可分。水利发展为农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应深入研究探索农田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坚持不懈地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不断开创水利发展新局面,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改革,打造环境优美、饮水安全、渠通河畅、灌排自如、管理规范的农业水利体系。

(责任编辑张玉燕)

S27

B

1009-6159(2016)-05-0051-02

2015-10-29

李文娟(1977—),女,工程师

猜你喜欢
德州市农田水利供水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