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晨/文
罗银青:八月桂花香满神州
·赖晨/文
在鄂豫皖边区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1927年夏秋之际,罗银青与在武汉学习的李梯云、肖方、漆禹原、周维炯、漆德玮等人先后归来,经常会聚在一起,共商革命大计。大家一致认为,罗银青以才学闻名于商南,适宜以教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罗银青立即应命,不到半月的功夫,就在沙堰洪觉庵大庙办起了改良私塾。很多学生听说罗银青从武汉学习回来办学,纷纷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在他的精心培养教育下,学生不但学了文化还学了政治。
为了开导学生的进步思想,孕育革命种子,罗银青把年龄大的学生组织成一个“农运研究小组”,学习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组织学生写文章,写标语,深入农村向群众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农会组织的示威游行。
洪觉庵学校师生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农民的赞扬和信任,也越来越使地主豪绅恼火和不安。然而也有的豪绅猜想说:“罗银青读的是圣贤书,未必真心向共产党,不过是为谋生计而已。”
一天,赫赫有名的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委员、罗氏族长、大地主罗维楚代表地方显贵,陡然屈驾登门“拜访”罗银青。罗维楚要罗银青不要再宣传革命,希望他明哲保身,如能转变,他愿意从经济上资助他。罗银青面有愠色地说:“我的生计并不困难,再说,露水饭我不吃半口,造孽钱我不用一文!”罗维楚讨了个没趣,红着脸溜出校门。
豪绅地主们见利诱无效,又密集联名,向商城县政府告罗银青通共。民国17年(1928)的一天,商城县政府派来30个团丁,闯进洪觉庵学校,砸毁桌凳,封了校门,并要捉拿法办罗银青,适逢罗银青先已外出,免遭灾难。
洪觉庵学校既是革命启蒙重地,又是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点。当时从事革命活动的罗圃城、李梯云、周维炯,肖方等人,常以同姓、同乡、亲戚好友的身份到罗银青处来“作客”,借吟诗填词和谈心为名,交换情报,互通信息,彻夜讨论、研究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
罗银青
为了保护罗银青的安全和方便党组织联络,1928年冬,党组织安排他在小河王氏祠办学,他一面教书,一面在校内外发展党员15名,壮大了党的队伍。
民国18年(1929)5月,立夏节起义胜利,红32师和中共商城县委成立,在粉碎“会剿”之敌的同时,领导广大群众掀起了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高潮,在商南先后建立了一、二、三区苏维埃政府及34个乡苏维埃政府。9月底,在南溪林氏祠建立了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10月迁到汤家汇。随后,商南地区的区、乡苏维埃政权普遍建立起来,从而形成了以南溪、斑竹园、吴家店为中心,纵100多里,横70多里的豫东南红色根据地。
为了兴盛苏区教育,罗银青被调任佛堂坳模范小学当校长,他亲自编歌写戏率领学校师生到处宣传革命的胜利,动员青年参加红军,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
从1929年5月立夏节起义胜利、红32师的建立,到三次反“会剿”的胜利和区、乡苏维埃政府普遍建立,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张灯结彩,玩灯唱戏,热烈庆祝。为了表达广大劳苦群众翻身得解放和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时的喜悦心情,当时的商城县委书记李梯云和县委委员漆禹源、漆先棣在花堰白莲宫研究决定编一首歌唱苏维埃的歌,让群众演唱,并把此任务交给少共县委(团县委)书记徐乾。徐乾又与少共县委组织部部长漆先棣、宣传部部长漆先平商量,决定让罗银青编写。
罗银青受领任务时,正值桂花飘香的金秋时节(1929年农历八月下旬)。他先情不自禁地唱起《八段锦》小调:“小小小鲤鱼压红鳃,上江游到下江来。头摇尾巴摆呀哈,头摇尾巴摆呀哈,打一把小金钩,钩呀么钓上来。小呀郎来呀啊,小呀郎来呀啊,不为冤家不到此处来。”就在他反复歌唱的时候,苏维埃成立大会会场那群情激昂、红旗招展的情景一一闪现脑际,使他忽有所动,此刻他正迈步在桂花飘香的佛堂坳小学校园,当他接着往下唱的时候,口中吐出词儿却改成了“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他乘兴顺口编词,唱完四段后,更加兴奋,立即展纸提笔进行加工整理。他把“八月桂花遍地开”这第一句歌词定为歌名。该歌共10段,第一段是:“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啊,张灯又结彩呀啊,光华灿烂现出新世界,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农友们呀啊,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
当天放学之后,罗银青把写好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分别送到商城县委和红32师师部。李梯云、漆禹原和师长周维炯看后非常赞赏这首歌。李梯云要求罗银青尽快教唱和排练,一定要在9 月26日一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进行表演。
大型史诗《东方红》《八月桂花遍地开》剧照
罗银青找到教音乐的陈觉民老师,她是王明的大妹妹,商量用什么形式来表演《八月桂花遍地开》。
陈觉民说,《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调子是《八段锦》,很欢快,适宜于歌舞表演。不妨就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打花棍”的形式表演。“打花棍”原来有基础,容易教,也容易学,能节省时间。
罗银青表示同意,建议参加演出的学生从小学高年级挑选。分头准备。罗银青先教高级班学生学唱,陈觉民开始编排动作,然后排练。
当天下午,罗银青就到学校高级班的教室,教唱《八月桂花遍地开》歌曲,学生都认真学唱。罗银青虽然才35岁,但曾磕掉过一个牙齿,说话不够关风,声音沙哑,教唱时不仅声音不好听,有时还咬字不准。听着老师沙哑的声音,不少同学偷偷地发笑。
这时,陈觉民出现在教室门口,说舞蹈已经编排好了,由她来教唱。陈觉民的嗓音很优美,同学们唱得更有劲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在校园里荡漾,引得其他教室的同学坐不住了,也轻轻的跟着唱起来。
当天晚上,陈觉民挑选了方泰兴、方泰森、肖大清、刘昔祥、吴文彬、涂诗银等16名学生开始排练。
罗银青安排人准备了16根花棍。这花棍是在酒盅口粗细的竹棍上系上红绸布,棍上还缀着铜钱,舞起来铜钱碰撞发出悦耳的声音,既好看,又好听。经过紧张的排练,终于能够演出了。在学校彩排的那天,周围的群众都赶来观看,赢得了阵阵掌声。
1929年9月26日(农历八月廿四日),在斑竹园长岭岗举行一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会场挤满了群众,足有2000多人。大会进行了一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常委和委员的选举。当选举结果宣布后,县委书记李梯云和区委书记漆耕圃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接着,庆祝活动正式开始。
在热烈的掌声中,穿戴整齐的陈觉民上台报幕。她大大方方地向观众鞠躬,然后含笑大声道:“下个节目,歌舞表演,《八月桂花遍地开》。作词,罗银青;表演,佛堂坳模范小学演出队。”
8个男生和8个女生穿着红色和绿色的彩绸服装,提着花棍,在二胡和笛子的伴奏下,上台开始表演。“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优美动听又十分熟悉的曲调,通俗易懂而内涵丰富的歌词,整齐响亮的演唱和热情奔放的舞姿,激起阵阵喝彩声。表演结束,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十分成功,罗银青张着掉了牙的嘴巴一个劲地笑。
商城县委书记李梯云当场对模范小学进行了嘉奖,并把教唱这首歌作为大会的一个内容。罗银青把油印好的歌曲散发给参会人员,当场进行了教唱。会后,少共县委将这支歌曲油印发给各团支部、各乡苏维埃,要大家学唱。由于这首歌反映了群众的心声,流传速度特别快,不久,便传遍鄂豫皖苏区,整个苏区一片“八月桂花遍地开”。
民国20年(1931)夏,原在鄂豫皖苏区工作的红32师副师长漆德玮等人,从鄂豫皖调到了中央苏区工作,这首歌也被他们带入中央苏区,很快在那里流传开了。民国21年(1932)10月,红四方面军西征,建立川陕苏区,这首歌又传唱到了那里。就这样,《八月桂花遍地开》传遍了鄂豫皖,传遍了中央苏区和川陕苏区,随着人民军队的不断转战和发展,又唱遍陕甘宁等革命老区,继而唱遍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天涯海角。
1961年八一建军节时,空政文工团首次把这首歌编入《革命历史歌曲演唱》节目,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公演。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把这首歌排在第二个节目上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亮相,轰动了全国。随着《东方红》电影的公演,使得《八月桂花遍地开》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红色经典歌曲。
随着红色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革命的需要,1931年2月,罗银青被调到汤家汇与何复舟共办赤南县《红日报》社和石印馆,先后任报社编辑主任和石印馆的誊写主任等职。在这期间,他又创作了很多诗歌、戏剧、曲艺等文艺作品,写了许多论文、杂文,大力宣传革命道理,教育人民。
在《八月桂花遍地开》创作前后,罗银青还创作了《兵变歌》《穷人调》《小放牛》《妇女歌》等10多首歌词。
位于金寨县斑竹园镇的罗银青墓
1932年9月,鄂豫皖根据地的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国民党陈继承、张钫部向汤家汇发动进攻。身负重伤的罗银青正在汤家汇医院治疗养伤,医院已无力转移病员,罗银青宁愿身死荒郊野谷,不肯做敌人的俘虏,他咬紧牙关,爬进深山住在石洞里,幸得一位蔡姓老人相救,方免一死。
罗银青锐利笔锋,狠狠地刺疼了反动派,因而敌人到处布告,悬赏500大洋捉拿罗银青,时隔不久,终因伪保长罗宗胜告密被捕。敌人对罗银青严刑拷问,要他交出中共地下组织,并要写出自白书。但敌人什么伎俩都用尽,仍然逼不出罗银青任何交待,也不见有片纸只字的自白。逼到最后,却交出一份《敢死文》。“针邪戒恶,笔下无情,今日敢作刀尖魂,守道信义,固行共产,永世难将心性稍移。”敌人气得咬牙切齿,并扬言说:“罗银青这个共产党的老奸细非杀不可!”
一些地方百姓和进步人士,都十分敬佩罗银青的骨气,听说敌人要杀害罗银青,纷纷设法营救。但没有乡、保长出面,是保不出来的。有一位智慧的开明绅士,私下去规劝乡保长罗宗胜:“长岭关经常有共产党来往,你们的家难搬,姓难改,如果杀了罗银青,当心以后的日子不好过!”罗宗胜这才软了下来,具保了罗银青。
罗银青出狱后,有些好心人劝告:“红军大部队走了,现在又是人家的天下了,你孤掌难鸣,以后要紧开口少动笔呀!”罗银青笑道:“宁填沟壑,不辱斯文!”
遗憾的是,罗银青因身体遭受敌人的严重摧残,未能跟上革命的征程随同大部队西征川陕地区,但他的革命意志一直很坚强。
罗银青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直到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披肝沥胆,士子情怀,写了许多歌颂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诗篇和文章。
新中国成立后,罗银青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安度晚年,与人民一道尽享升平之乐。他在革命战争时期遭受敌人折磨而患病一身,在病重垂危之际,看到许多是他原来的学生,现在已是解放军高级将领给他的来信,心中特别高兴,欣喜自慰,并在病榻上吟诗一首:“老迈徒悲志力衰,频年愤愤总徘徊。身处污泥防自染,腹藏攸思盼云开。山河改貌歌千曲,书信传来笑满腮。英才济济党陶铸,桃李春风亦快哉!”
1952年农历正月,病魔终于夺走了罗银青的生命,使他未能看到“山河改貌歌千曲”的社会主义光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