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年俗

2016-04-08 00:29王霞
共产党员·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辟邪守岁灯会

王霞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一曲欢快的童谣,写出了人们对过年的期待和过年的热闹景象。

“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一为计时单位。春夏秋冬一个周期,为一年。再一个含义是收成。一年所分四季,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收、藏循环规律而逐渐认识的。在古籍记载中,“年”就是“谷熟也”。收获五谷称“有年”,丰收称“大有年”,亦称“丰年”。而“年”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经过了春秋战国四分五裂的局面,秦代极为苛酷的徭役赋税,到汉代才出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百姓也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为岁终的庆祝和新岁的祈福创造了条件。

头年的腊月二十三,人们开始筹备过年。除夕夜子时进入新年,从初一到十七,都算过年。

过年期间的习俗丰富多彩,源于华夏大地广博,各地又有异同。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应该是以下几种———

除夕的饺子

大年三十的饺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多的讲究。

先说饺子馅,多数是菜肉馅。菜很讲究,最好用韭菜,代表“久财”。或者选用大白菜,意味“百财”。再说剁馅。人们都希望自己家的剁菜声是周围最响、时间最长的。这说明包的饺子多,象征着日子红火富有,意味着“长久有余财”。

饺子的摆放也有定规。摆饺子要用圆形的帘匾。先在中间摆放几只,然后绕着一圈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这叫“圈福”。

守岁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围坐闲聊,等着新年到来。

大人们守岁,玩闹了一天的孩子们可是坚持不了,他们拿了压岁钱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压岁,又叫压祟。传说古时候有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祸害孩子。因此,家家大人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有一对夫妻年三十晚上拿了八枚铜钱陪孩子玩。孩子睡了,他们就把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半夜里“祟”来了,却被枕头边迸发出的金光吓跑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神仙变的。这以后大家就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其实,这一天给老人的才叫“压岁钱”,指不再增长岁数,寓意长寿。

人日

正月初七又称人日,即“人的生日”,也称“人胜节”,在我国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两汉魏晋时江南一带的人日习俗是将七种菜合煮成羹汤,食之,据说可以祛病辟邪。并用五彩丝绢或金箔剪成人的形象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鬓,做装饰辟邪,或剪纸花互相馈赠。

相传这一天如果天气晴好,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人丁兴旺、吉祥平安。文人学士则喜欢在这一天登高赋诗,出游郊野。

现在人日渐渐被人忘却了,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一些习俗还是被保留下来了。比如摊煎饼、吃七宝羹等,有的地方还习惯在初七吃面条。

春节的最后高潮是元宵节。按习俗,正月十三至十七都在节里,十三上灯,十五举行盛大的灯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辛弃疾的一阕《青玉案》写尽了这个节日灯会的热闹与繁华。花灯一连点五夜,直到正月十八收灯,年才算过完,人们此时才会完全收心,在紧张与忙碌中迎接下一个新年的到来。

猜你喜欢
辟邪守岁灯会
灯会
辟邪
魏晋南北朝:饮酒,放炮,“守岁”
镇宅辟邪,富贵吉祥——论紫砂作品“威震八方壶”的创作
春节灯会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守 岁
守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