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6-04-07 06:52包永强梁瑞宇
大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毕业设计

包永强+梁瑞宇

[摘 要]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环节是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由于电子信息类专业所涉及的知识点种类繁多,不仅具有深度而且更具有广度,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而言,重点高校和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在一些传统就业渠道上优势明显,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挤压,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要突出重围,重塑实践环节是关键。本文提出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从实际条件出发,把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践活动打通,从模拟电子系统到数字电子系统、从硬件到软件、从驱动到算法、从数据库到管理系统、从文档到表达、从课堂到现场,长阶段全方位多角度打造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4-0163-02

近年来,随着千人计划、无锡530计划、南京321人才计划、江苏双创等国家、省、地方各级人才计划的推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立并茁壮成长起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逐渐成为了江苏经济的重要引擎。在这些企业中,可能既不急需研究型人才,也无法对人才进行定单式培养,但非常需要对电子信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按照企业要求迅速将高科技企业的构思实施、完善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为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向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空间。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结构不合理,实践型师资薄弱

2000年以来,各大高校迅速扩张,一大批未经过社会、企业充分锤炼的年轻教师加入到应用型本科教师队伍中。这些教师虽然具有较深的理论背景,但知识面广度不够,实践动手能力薄弱。随着职称压力的加大,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也不大。与之相对应,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论深度理解能力一般,但对实践创新能力训练兴趣浓厚。

(二)实践课程内容单一

受实验条件的影响,目前实践环节中的课内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比重不大而且难度偏低,不少实践内容相互重叠,设置随意,缺乏凝练和关联。

(三)课程设计课题脱离行业

由于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未从事过企业实际项目的研发,未融入行业,课程设计中来自企业的实际课题越来越少,而且知识覆盖不全面。

(四)校外实习渠道困难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电子信息类专业校外实习空间越来越窄,培训公司成为校外实习的主要渠道。

2000以来,以上问题一直是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 [2] [3]我们针对目前实践环节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课内和课外相融合的电子信息类实践创新能力“4+4”体系,明确了具体内容。课内四个环节为: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训、电子信息类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课外四个环节为:四大基本功测试与选拔、教师科研团队实践、院级以上科技创新活动或科技竞赛、行业企业实习实训。

二、课内四个环节

(一)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

电子信息类专业梳理了本专业的所有专业必修课和限选课程的实验项目,合并了一些知识点重复的实验项目,规整了实验工具和环境、实验要求和考核手段,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基本功的要求,凝练了实验项目,明确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和要求。同时,针对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四门课程,设置了独立实验,独立实验必须与企业实际相关联。

(二)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训

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训是电子信息类的主干实践环节。我们邀请了荷兰萨克逊大学的教授来我校进行集中授课,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研讨,并按照荷兰方的授课理念,结合我校实际,赴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调研,统筹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确定了基础实训的具体方案,设计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训课题,以学生团队为单位进行方案设计、课题宣讲、方案执行、系统调试、总结与验收,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电子信息类专业综合实训

电子信息类专业综合实训是在基础实训的基础上,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驱动和平台相结合、信号处理算法和控制相结合、数据库技术和前台界面相结合,突出硬件、驱动、平台、算法、数据库等元素的综合运用。它注重学生系统设计能力、方案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书写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综合实训中,根据教师的特点,由分别擅长硬件和软件的两名教师组成一组,学生则根据能力和爱好,自由组团,选择对应的教师团队和项目,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教师团队提供的课题必须来自科研项目和企业一线。

(四)毕业设计

在毕业设计环节中,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加强了对校外毕业设计的管理,并制定了毕业设计管理汇编。在毕业设计选题中,我们执行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教研室、专业委员会、学院对课题进行三层审核,在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采用二级督导的模式,对课题意义、文档规范性、进度情况、完成情况进行大范围抽查。在答辩前,除必要的文稿和毕业设计成果外,学生还必须提供指导教师签字的查重报告和课题使用元器件清单或不同时期软件版本代码,以杜绝学生网上购买和下载等现象。毕业设计答辩分三个阶段:第1阶段为小组答辩,小组答辩末2位淘汰进入典型答辩,典型答辩原则上控制在50%不通过。

三、课外四个环节

(一)四大基本功测试与选拔

四大基本功测试与选拔是再次夯实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基本能力。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电子信息类四大基本能力,本单位从2012年分别开始了第2学期的C语言水平测试、第3学期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水平测试、第4学期的单片机技术水平测试。这些测试全是实验比赛或上机操作,并设立了若干奖项。参加者获得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创新学分,成绩优秀者进入教师科研团队或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及创新学分中获得加分。

(二)教师科研团队实践训练

教师科研团队实践训练除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外,更侧重于创新能力的训练。教师提出初步的方案,学生细化方案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之。教师还必须训练学生撰写论文或专利的能力。教师科研团队每年都必须吸纳学生进行科研项目设计,所吸纳的学生在研项目期间申报的专利和发表的论文作为教师年终考核指标之一。

(三)院级以上科技创新活动或科技竞赛

本校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校级科技创新活动或竞赛。学生参加院级以上科技创新活动或科技竞赛主要是检验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创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行业企业实习实训

企业实习实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企业的生产活动,从企业工程师的日常工作中学习到工程师的责任、所遵循的规则和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找到自己将来的职业定位,从而在接下来的校内学习阶段中修正自己的学习计划,找到努力方向。本学院目前已与通信电子行业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为期1个月的企业实习,让学生深度接触通信电子行业。学生不仅参与企业的实际科技工作,与正式员工一起工作、学习、生活,而且深入了解了企业文化,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将来的就业定位,为后续阶段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小结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环节是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由于电子信息类专业所涉及的知识点种类繁多,不仅具有深度而且更具有广度。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而言,重点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在一些传统就业渠道上优势明显,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挤压,形势十分严峻。要突出重围,重塑实践环节是关键。本文提出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从实际条件出发,把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践活动打通,从模拟电子系统到数字电子系统、从硬件到软件、从驱动到算法、从数据库到管理系统,从文档到表达、从课堂到现场,长阶段全方位多角度打造学生的综合能力。

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实践环节“4+4”体系通过在本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年的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比赛中成绩优异,毕业设计连年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设计,其中二等奖比例占到本校的1 / 3。在学生就业调查权威机构——麦可思调查报告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竞争力稳居全校前十位,获得了毕业生、企业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 参 考 文 献 ]

[1] 张颖.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创新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51-54.

[2] 包永强,王青云,刘化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5-68.

[3] 包永强.“通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4):114-116.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能力毕业设计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CDIO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离散数学课程的改革研究与探索
基于项目引导下的本科卓越工程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结构模型竞赛的土建类实践教学研究
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优质教学资源协同创新 构建高素质化学人才培养平台
基于作品的高职毕业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