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蝶
只有当PC变成一种计算能力,融入到智能网络中,真正的变革或许才会发生。
凋敝的PC行业正在迎来第五个寒冬,联想等老大哥们还在分食着残羹冷炙,却被接踵而至的闯入者们吓了一跳。
主做通信设备的华为和主营家电的TCL,不约而同瞄准了PC市场,在2016世界通信移动大会(MWC)前后,争相推出针对商用高端人群的“二合一”笔记本。
再加上两个月前就开始炒作的小米,沉寂的PC市场瞬间被点燃了,甚至有人乐观预计,PC行业将迎来十年来的最大变革。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数据,2015年第四季度PC出货量仅7190万台,同比下降10.6%,创下8年来新低!甚至,IDC还预测,今年全球PC出货量将再减少3.1%,这场下滑或许在2017年以前都无法稳定下来。
如果只从终端角度分析,得不到任何蛛丝马迹。但如果从新晋者的共同特点来考虑,就不难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逻辑。
无论他们的产品如何在外形、边框、内存上拼命寻求差异化,都掩盖不了一个同质化“公约数”——采用微软Win10系统和英特尔处理器。
这就是这轮所谓的“变革”背后最大的逻辑。
与手机行业芯片和操作系统厂商的分散不同,在PC领域,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的Intel处理器,组成了牢固的Wintel联盟,很难被打破。也因此,上游驱动力才在PC领域显得至关重要。
不过在此之前,微软和英特尔刚刚经历过一段不那么甜蜜的时期。
这要从不甘心只为他人做嫁衣的英特尔说起。
早在2003年,不安分的英特尔就尝试抛开微软,独自进入手机市场,推出第一款基于移动设备的处理器PXA800F。但是由于连年亏损,英特尔不得不在2006年以6亿美元将整个通信与应用处理器部门卖掉。
然而,尝试还没有结束。2013年,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局面迟迟未能打开之际,英特尔将移动芯片的重心转向平板电脑市场,并且给自己定下来年出货4000万台的目标。
为了完成这样一个目标,英特尔押注中国深圳的平板电脑厂商,给予高额补贴。最终,尽管目标达成,却代价惨重,直接的体现就是英特尔移动和通信业务集团连续数个季度巨额亏损,仅2014年第四季度,运营亏损就达11.1亿美元。
几番折腾,英特尔不仅跟微软出现了裂痕,也终于发现自己在PC处理器的经验无法移植到梦寐以求的移动终端。它决定将脚步放缓,从拥有足够优势的PC慢慢过渡,但是强调移动,慢慢渗透到到手机。
而此时,“二合一”的平板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单凭一己之力,英特尔无法推动整个PC业务,而恰好,闹别扭的小伙伴微软也正经历一场严重的危机。
微软正处于紧急的变革期。耗费了微软大量精力、财力的Win7、Win8顶着“最失败微软操作系统”的头衔难以为继,尽管可以在平板上用,但在笔记本电脑领域却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
因此,微软急于用Win10将它们替换掉。Win10有类似苹果的跨屏幕平台,也因此形成了类似手机系统的商业模式。此时,微软需要一款强大的终端,将它的商业模式彻底展开。
英特尔和微软的处境让他们不得不一笑泯恩仇,毕竟,在商业领域,利益才是一切的驱动力。
英特尔和微软的重新结合,被不少人认为有望为停滞许久的PC行业带来一场革命。
但从根本上看,此番PC业的转变,顶多是一场商业模式尝试,而不是真正的形态变革。
“二合一”的概念只是一个噱头,为了跟人们印象中的PC区分开来,似乎是推出一种全新的形式,然而这种形式,在联想的Yoga、微软的Surface等产品中早就存在,只是当时产品推出过于分散,没有引起这么强的关注度而已。
这场商业模式的尝试带来的是PC行业向“服务应用驱动”的转型,其实是在向手机的盈利模式靠拢。
直白点说,电脑不再是买到手里就不再产生服务(最多是后期维修)这种没有互动和粘性的商品,而是买到手里后服务才刚刚开始,后续通过下载来创造流量、增值服务、大数据等。
这与手机现在的变现模式并没有太大区别。
且不论这种商业模式变化到底有多重大,单是想要实现,也不是易事。
要知道,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才是移动互联网区别于PC互联网的最大变量。例如,LBS与即时通讯结合就能产生基于“位置”的陌生人社交服务;与线上支付的结合则诞生了“移动支付”。其他诸如智慧旅游、移动电商、智能硬件、车联网等多个热门的新兴领域,几乎都离不开“LBS Inside”的支撑。
而不具备LBS的“二合一”电脑,因形态和功能限制,依然很难摆脱“应用场景单一”的瓶颈,说到底并没脱离传统的PC业务模式。
所以,如果把这场“二合一”形态热潮看成一场巨大的变革,或许有些虚张声势了。
PC行业还会有大变革吗?PC行业真正的大变革应该是什么样的?
对于“二合一”电脑而言,尽管商用人群一向稳定,并不会突然出现爆破性增长,却依旧成为了“二合一”电脑最好的消费突破点。
首先,红海大战后,手机与平板消费双双放缓,行业属于空缺期。产业具有替代效应,整个终端产业链确实有动力激发新的终端业务。
因此,正如当初PC创新乏力,人们将注意力移到手机行业一样,如今加入了创新元素的PC,在手机趋于饱和的今天,重新夺回消费者。
而在全部PC中,商用PC的成长历史相对稳定。个人PC以日常社交、娱乐为主,被大屏手机、平板取代易如反掌。而商用领域的产品对计算、性能、安全要求极高,手机等设备无法替代。时尚的高端商用笔记本有成为下一个风口的潜力。
这发生在PC领域的小小转变,很难为困顿已久的PC行业带来革命性的进展。但其现象背后隐藏的趋势,才是最重要的信息:
这很有可能是行业互联网启动前夜的征兆,整个终端行业,正处于割裂走向融合的前夜。在此之前,或许还会出现更多可穿戴设备及行业终端,分流PC、手机与平板的功能,形成一种去中心化趋势。
而对于PC行业本身来说,只有融入更大的方案体系中,例如智慧家庭、智慧城市甚至整个社会化网络中,它才有被重新激活的价值。到那时,也许真正的大变革才能到来。
在这个阶段,PC将成为所有设备的运算中心,手机和平板都会和他实时分享数据。轻度的运算交由移动设备完成,比较繁重的运算则交由PC打理,所有的处理数据都是全平台共享。
从这个分工预测看,PC不会死,它只是变了一种形态,隐居幕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