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常德++唐殿华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一金属材料
(一)考点解读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的广泛用途。
【例题】(湘潭)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青铜、黄铜的硬度大于铜
C.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其成分金属强
D.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高
【解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④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项说法正确;青铜、黄铜都是铜的合金,其硬度都大于铜,B项说法正确;合金的抗腐蚀能力一般强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C项说法正确;大多数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D项说法错误。
【答案】D
(二)考点演练
1.(北京)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玻璃B.合成橡胶
C.生铁D.陶瓷
2.(厦门)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
A.导电性B.导热性
C.延展性D.光泽
3.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数轴,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4.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填字母,下同)。
A.青花瓷瓶
B.橡胶充气艇
C.不锈钢锅
(2)生铁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见右图),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
5.(黑龙江)铝在工业和生活中应用广泛。
(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年产量已跃居第二位。
(2)铝可制成电线,主要是利用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性。
(3)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考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考点解读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例题】(广安)将相同状态的铁和镁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和镁的质量相同
B.甲是铁,乙是镁
C.铁和镁完全反应所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同
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均减少
【解析】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一直是中考的难点之一,突破的方法:一是抓住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二是判断是金属完全反应,还是酸完全反应;三是分析图像中相关量间的关系。通过图像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铁和镁质量不同,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同,A项错误,C项正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镁比铁活泼,镁与酸反应的速率快,故甲是镁,乙是铁,B项错误;24份质量的镁和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大,56份质量的铁和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大,D项错误。
【答案】C
(二)考点演练
1.(枣庄)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2.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X>Y
B.相对原子质量:X>Y
C.金属活动性:Y>X
D.消耗稀硫酸的质量:X>Y
3.(孝感)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锌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锌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一定变成浅绿色④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⑤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
A.①④⑤B.②③④⑤
C.②③④D.②④
4.(南宁)铁、锌、铜、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性。
(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填“大”或“小”)。
(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4)将等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金属X是(填化学式,下同),反应后可能已经反应完的金属是,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
5.(陕西)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细铁丝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填“a”“b”或“c”)。
(3)C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endprint
(4)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考点三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一)考点解读
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例题】(山西)探究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的选择方案不可行的是()
A.Mg、Cu、FeSO4溶液
B.Mg、Fe、Cu、稀硫酸
C.Fe、Cu、MgSO4溶液
D.Fe、MgSO4溶液、CuSO4溶液
【解析】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般采用“取中”原则。具体的步骤为:①将要验证的金属按活动性顺序排列。②选择三种金属中活动性居于中间的金属单质,两头的金属用其可溶性盐溶液;或选择中间金属,将中间金属放入两头金属的盐溶液中。如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的试剂为Fe、MgSO4溶液、CuSO4溶液或Mg、Cu、FeSO4溶液。可简记为“两金夹一盐”或“两盐夹一金”。也可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如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镁>氢;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但镁与稀硫酸的反应比铁与稀硫酸的反应剧烈,则可得镁>铁;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说明氢>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铁>铜。
【答案】C
(二)考点演练
1.(扬州)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CuB.Zn
C.FeD.Mg
2.(上海)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X>Y>ZB.Z>Y>X
C.Y>X,Y>ZD.X>Y,Z>Y
3.(荆州)将X、Y、Z三种金属单质分别放入稀盐酸中,仅Y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再将它们分别放入XClm溶液中,又仅Y的表面有X单质析出。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X>Y>ZB.Y>X>Z
C.Y>Z>XD.Z>Y>X
4.(济南)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
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
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5.(吉林)根据下面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1)上述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2)按年代,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是。
(3)已知:①X+H2SO4=XSO4+H2↑;②Y+2ZNO3=Y(NO3)2+2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则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填字母)。
A.Cu、Hg、Ag
B.Fe、Cu、Ag
C.Mg、Zn、Fe
考点四金属的冶炼
(一)考点解读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石。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例题】(衡阳)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玻璃管中的粉末,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
(3)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的作用是。
(5)该实验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
【解析】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有:玻璃管中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实验时先后操作次序不能颠倒, 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以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避免加热时发生爆炸,然后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冷却至室温,防止高温的铁被氧化。可简单记忆:CO早来晚走,酒精喷灯迟到早退。由于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因此必须有尾气处理装置,该实验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燃烧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答案】(1)铁架台导管(2)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变浑浊(3)Fe2O3+3CO高温2Fe+3CO2(4)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5)燃烧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二)考点演练
1.(葫芦岛)把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中进行冶炼,得到的产物是()
A.钢B.生铁
C.纯铁D.锰钢
2.(常州)下列关于工业炼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主要原料为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等
B.主要设备为电炉
C.主要原理为3CO+Fe2O3高温3CO2+2Fe
D.主要产物为生铁
3.右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高温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endprint
4.(龙岩)下图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装置。该反应利用CO的还原性,将Fe2O3中的铁还原出来。
(1)写出高温条件下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过程中,常在装置图末端的导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灯焰处于导管口),这样做的目的是。
(3)通过B装置可检验A中的生成物含有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此实验中,我们还认识到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的不同。
①请写出其中的一点:。
②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5.(重庆)右图所示的炼铁高炉中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其中就涉及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通过进风口与原料中的焦炭充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由(1)中产生的气体与炽热的焦炭会继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生成铁的主要反应为 Fe2O3+3CO高温2Fe+3CO2,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填字母)。
A.Fe2O3B.CO
C.FeD.CO2
(4)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为N2、CO、CO2,如果将高炉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五金属的锈蚀和防护
(一)考点解读
1.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3.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重要性。
【例题】(株洲)下列措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生锈的是()
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
B.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铬
C.制成耐腐蚀的合金
D.用砂纸擦去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解析】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一是制成合金,改变其内部结构,提高防锈蚀能力;二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如通过涂油或刷漆,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金属如铬等隔绝水和氧气。综上,A、B、C三项均可防止铁制品锈蚀;用砂纸擦去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则破坏了保护层,使内部的铝易被腐蚀,不能防锈。
【答案】D
(二)考点演练
1.(潍坊)金属腐蚀的快慢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下列条件下,铁钉的腐蚀速度最快的是()
2.(日照)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洁净无锈的铁钉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设计的实验如下图所示,一周后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和②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③中的铁钉明显生锈
B.②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C.③中铁钉的甲、乙、丙三处,甲处锈蚀最严重
D.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空气和水(或水蒸气)直接接触
3.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形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如右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B.两支试管中铁片均被腐蚀
C.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
D.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4.金属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某同学用同规格且光亮洁净无锈的铁钉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1)一段时间后,三支试管中铁钉表面生锈的是(填“甲”“乙”或“丙”);由此可知,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
(2)实验丙中为什么要用“刚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 。
(3)为了防止铁制品进一步锈蚀,应将铁锈立即清除,可用稀盐酸除锈(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本溪)金属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1)金属生锈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家庭中自行车车架经常采用的防锈方法是。
(3)工业上采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炼铁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金属的回收利用和防止金属的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请你再写出一条:。
6.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1)为了检验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图(略去其中的夹持装置)所示三个对比实验。
一段时间后,甲中铁丝发生锈蚀且试管中液面上升,乙和丙中均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铁丝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丝与、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铁制品在下列情况:①潮湿空气中;②部分浸入食盐中;③干燥的空气中。最易生锈的是(填序号,下同),不易生锈的是。
(3)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铁器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而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这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金的(填“强”或“弱”)。
(4)为了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了选择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铁钉外,还需要选择的一种溶液是。
第九单元溶液
考点一溶液的概念、形成和特征
(一)考点解读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2.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3.了解影响可溶性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例题】(泰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endprint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溶质都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解析】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无水酒精等,它们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溶质不都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答案】C
(二)考点演练
1.(天津)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B.泥土
C.蔗糖D.汽油
2.(桂林)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粒,再加入适量的汽油,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3.(济宁)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NH4NO3固体B.NaOH 固体
C.NaCl固体D.浓H2SO4
4.(大连)利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A.汽油B.洗涤剂
C.纯碱溶液D.烧碱溶液
5.用下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A.食盐和水
B.锌和稀硫酸
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硝酸铵和水
考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考点解读
1.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特点和区分方法。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常见的结晶方法。
【例题】(成都)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6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各种量的变化,是对这一过程中各种成分变化的分析,抓住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0 ℃时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结果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A项说法错误;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20 ℃时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项说法正确;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项说法正确;要得到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项说法正确。
【答案】A
(二)考点演练
1.t ℃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恒温蒸发溶剂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D.向溶液中加入t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2.(陕西)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③⑤D.①②⑤
4.(金华)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02040100
甲的溶解度/g0.730.1650.1210.076
乙的溶解度/g13.331.663.9246
A.20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100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20 ℃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20 ℃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5.通过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得到相应的五种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加入20 g KNO3保持温度t1 °C不变溶液①加入20 g KNO3保持温度t1 °C不变溶液②加热到t2 °C溶液③加入20 g KNO3保持温度t2 °C不变溶液④降温到t1 °C溶液⑤
图1
图2
A.t1 ℃时,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
B.t2 ℃时,溶液④是饱和溶液
C.t1 ℃时,溶液⑤是饱和溶液
D.t2 ℃时,溶液③是不饱和溶液
考点三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一)考点解读
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含义;知道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初步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3.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例题】(兰州)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40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a点是A、B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
(3)20 ℃时将20 g A固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提纯A的方法是结晶。endprint
【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解题时要注意溶解度曲线中一些点、线、面的意义,以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1)据图可以看出,在40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2)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3)20 ℃时,A的溶解度是30 g,将20 g A固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15 g A,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5 g+50 g=65 g。(4)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结晶方法。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分离出A;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出B。
【答案】(1)A>B(2)在20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65(4)降温
(二)考点演练
1.(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 ℃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黄冈)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 ℃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 g
C.t2 ℃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3.(资阳)KCl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溶解度(g)温度(℃)溶解度(g)温度(℃)溶解度(g)
027.61031.02034.0
3037.04040.05042.6
6045.57048.38051.1
9054.010056.7
(1)6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g。
(2)90 ℃时,100 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 ℃时,溶液的质量(填“>”“<”或“=”)100 g。
(3)40 ℃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该溶液升温到60 ℃时,溶液属于(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山西)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
(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填字母)。
A.甲>乙B.甲<乙C.无法确定
5.(武汉)NaOH、Na2CO3、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表1NaOH、Na2CO3、NaCl分别在
水中的溶解度(S/g)
t/℃NaOHNa2CO3NaCl
0427.135.7
105112.235.8
2010921.836.0
3011939.736.3
表2常温下,NaOH、Na2CO3、NaCl分别在
乙醇溶液中的溶解度(S/g)
NaOHNa2CO3NaCl
17.3<0.010.1
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2)20 ℃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为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将CO2通入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请推测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依据是。
考点四溶质质量分数及计算
(一)考点解读
1.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2.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例题】(株洲)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
(2)要把50 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1)溶剂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2)将高浓度的溶液稀释成低浓度的溶液时,利用加水的方法,在加水的过程中溶质不变,利用溶质不变可列等式,计算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加入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
【答案】(1)2%
(2)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50 g×98%=x×10%
x=50 g×98%10%=490 g
需要水的质量为:490 g-50 g=440 g
答:略。
(二)考点演练
1.将50 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9.8%B.10.2%
C.10.8%D.19.6%
2.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 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endprint
A.50 gB.10 gC.100 gD.40 g
3.(泉州)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现要配制12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kg。
(2)用6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kg。
4.(河北)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将30 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产生气体的质量如下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101010
生成氢气质量/g0.040.040.02
计算:
(1)共制得氢气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考点一常见的酸和碱
(一)考点解读
1.会用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浓硫酸的腐蚀性及稀释方法。
3.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理解不同的酸或碱存在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例题】(丹东)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少的是()
A.浓硫酸B.氯化钠
C.浓盐酸D.烧碱
【解析】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质量增大;氯化钠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变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挥发出大量氯化氢气体而使质量减少;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质量会增加。
【答案】C
(二)考点演练
1.(桂林)下列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二氧化碳B.食盐水
C.烧碱D.熟石灰
2.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B.有强烈的腐蚀性
C.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D.可在量筒中用浓硫酸配置稀硫酸
3.小明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加稀盐酸
B.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C.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分别取少量溶液通入二氧化碳
4.下列是小明对酸和碱的一些知识的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酸能与所有的金属反应制得氢气
B.实验室可以用铜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氢气
C.用稀盐酸可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D.氢氧化钙俗称石灰石或消石灰
5.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⑥稀硫酸
A.①⑥B.②③⑤
C.③⑤D.②③④
6.某些植物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取三种花汁用稀酸溶液或稀碱溶液检验,颜色如下:
花种类花汁在酒精(中性)中颜色花汁在稀酸中颜色花汁在稀碱中颜色
玫瑰花粉红粉红绿
万寿菊花黄黄黄
大红花粉红橙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试验生活中的食盐水、肥皂水、汽水、石灰水四种物质的酸碱性,我选择花汁,不选用其他花汁的原因是。
(2)取所选花汁少许分别滴入上述四种物质,请将所显颜色填入下表中:
试验物质食盐水肥皂水汽水石灰水
所显颜色
7.小明学习了盐酸、硫酸后,知道它们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由此,他想通过实验探究食醋中的主要成分醋酸的化学性质。他的推测可能有哪些?①;②。
8.氢氧化钠的俗名是。取一些固体氢氧化钠于表面皿中,露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因此,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要。另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试管中,加一定量水,振荡,触摸试管外壁,发现,用玻璃棒蘸取一滴稀溶液沾在手指上,有感,立即用水将手指冲干净,这是由于。
考点二中和反应
(一)考点解读
1.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常见的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陕西)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
(说明:图中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环节甲同学的探究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A3溶液不变红的原因B3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不计)
作出猜想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实验验证(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填“>”“=”或“<”)7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填“一”或“二”)成立
交流反思(1)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反应均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2溶液中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endprint
(3)甲、乙两位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
【解析】甲同学实验:由于A3溶液还能使NaOH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的酚酞没有变质,其猜想不成立;由于A3溶液加入NaOH溶液后还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A2溶液一定呈酸性,即加入的盐酸量较多,此时A2溶液的pH<7。乙同学实验:由于加入铁粉后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有盐酸,反应后溶液会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证明猜想二成立。两位同学的实验中都涉及的反应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答案】实验验证:(1)不成立(2)<浅绿色二交流反思:(1)NaOH+HCl=NaCl+H2O(2)盐酸(或HCl)
(二)考点演练
1.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该同学随身携带的下列物品可以用来涂抹在蜇伤处以减轻疼痛的是()
A.苹果汁(pH约为3)
B.牛奶(pH约为6.5)
C.矿泉水(pH约为7)
D.肥皂水(pH约为10)
2.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一种叫胆汁酸(一种酸)的难溶于水的物质,使鱼肉变苦,要消除这种苦味,用下列何种溶液冲洗最适宜()
A.食盐水
B.白醋
C.纯碱溶液(显碱性)
D.氢氧化钠溶液
3.制作松花蛋常用到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因此食用它时常有涩味,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前添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
A.酱油B.香油
C.食盐D.食醋
4.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一定无关的是()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
C.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造成的痛痒
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盐酸、硫酸的溶液中都含H+,则含有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Zn、Fe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置换出H2,则金属都能与稀酸发生反应置换出H2
D.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则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也会放出热量
6.(乌鲁木齐)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着较广泛的用途。
(1)酸与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写出一个上述四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氧化钙可以用来调节土壤的性,它的水溶液常用来检验气体的存在。
7.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0255075100125150175200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048121620242832
pH13.213.012.712.412.17.02.01.61.3
温度/℃36.937.538.038.538.839.239.038.838.6
(1)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为秒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
(2)分析上表数据发现,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请分析原因:。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盐酸的密度取1.0 g·cm-3)
8.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小倩在试管中加入约2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倒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改进实验】小娜使用与小倩相同的试剂,通过改进上述实验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还能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小娜改进的实验操作中关键的一点是。
【反思评价】小霞提出也可以使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你认为(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你的理由是。
【拓展延伸】不是所有的碱与硫酸反应都无明显现象,如(填一种碱)与硫酸反应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考点三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一)考点解读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2.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广州)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H=2的溶液显酸性
B. pH=7的溶液显中性
C.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D. 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
【解析】常温下,pH<7时溶液呈酸性,因此,pH=2的溶液显酸性,pH=7的溶液显中性;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溶液的pH由5变成2时,其酸性增强;适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壤的pH接近7,在pH<4的酸性土壤或pH>8的碱性土壤中一般不适于种植农作物。
【答案】C
(二)考点演练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endprint
A.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B.pH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浸入待测液
C.pH试纸浸液后过一会儿观察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于pH试纸上,马上观察
2. (大连)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弱的是()
A.鸡蛋清(pH:7~8)
B.牙膏(pH:8~9)
C.肥皂(pH:10~11)
D.炉具清洁剂(pH:12~13)
3.(攀枝花)生活中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醋酸橘子汁草木灰水炉具清洁剂
pH2.53.411.112.4
A.草木灰水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少吃橘子
C.上述物质酸性最强的是炉具清洁剂
D.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10的溶液的是()
5.某种消化药片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镁,能减缓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的pH变化的情况符合下图中的()
6.(泸州)将0.4%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 mL 0.4%的盐酸中,测得混合液的pH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某学习小组对加入0~V mL氢氧化钠过程中,所得混合液pH增大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Ⅰ:pH增大是因为;
猜想Ⅱ:pH增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Ⅱ,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列实验。
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pH计、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水。
(1)向2 mL 0.4%的盐酸中加入V mL 0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7。
(2)向2 mL 0.4%的盐酸中加入V mL,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填“>”“=”或“<”)7。
综合(1)和(2),证明猜想Ⅱ成立。
7.胃液中含有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胃液的pH通常在0.9与1.5之间,超出这一范围,会引起胃部不适。以下是两位胃病患者从医生处得到的药方一部分:
(1)分别判断两位病人所患胃病的情况: 甲,乙。
(2)写出用胃舒平治病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某工厂欲用2%的稀硫酸测定本厂排放的废水中氢氧化钾的含量(废水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其方法是:向盛有20 g废水的锥形瓶中逐滴滴加2%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将实验所得数据绘制成右图所示图像。试计算:废水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考点一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考点解读
1.了解几种常见盐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学会综合运用相关操作进行粗盐提纯。
3.认识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例题】(广州)“低钠盐”可以控制钠的摄入量,从而防治高血压等疾病。制备“低钠盐”是在食盐NaCl中按照配方比例添加食用KCl,国内某些生产厂家为改变“低钠盐”口味,还会加入少量镁盐(仅限MgSO4或MgCl2)。
(1)测得某“低钠盐”样品a中含有NaCl和KCl的质量分数均为50%。该样品a的水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2)探究某“低钠盐”样品b中是否添加镁盐,以及添加的是何种镁盐(MgSO4或MgCl2中的一种)。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列表格。
限选试剂:BaCl2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
步骤1:取少量样品b于烧杯中,样品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
步骤3: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常见盐的组成、俗名及分类,常见盐的性质与应用,粗盐提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酸、碱、盐性质的综合应用等。解答此类题要把握常见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样品a中的NaCl 和KCl 都含有Cl-,所以a的水溶液中Cl-最多。(2)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镁盐,即探究是否含有Mg2+,而探究是何种镁盐就是探究是否含有SO2-4。步骤1,先将样品溶解,注意要加足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步骤2,验证是否含有Mg2+,可以加NaOH 溶液产生Mg(OH)2,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步骤3,因为题目说是MgSO4或MgCl2中的一种,而且样品中一定含有Cl-,因此只要检测是否含有SO2-4即可。操作:取少量步骤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现象及结论: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添加的是MgSO4;若无明显现象,则添加的是MgCl2。
【答案】 (1)Cl-(2)加足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有白色沉淀生成取少量步骤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添加的是MgSO4;若无明显现象,则添加的是MgCl2
(二)考点演练
1.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其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Cu(NO3)2B.FeSO4
C.HClD.Na2CO3
2.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endprint
A.NaOH氢氧化钠烧碱
B.CaO氢氧化钙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
D.NaCl氯化钠食盐
3.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石墨、氧化铜、冰水
B.水银、水、食醋
C.苛性钠、二氧化锰、石油
D.硫磺、铁锈、粗盐
4.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NaNO3溶液D.稀盐酸
5.下列物质不能用复分解反应制取的是 ()
A.FeB.CaSO4
C.HNO3D.Ca(OH)2
6.(南京)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Cl-、HCO-3
B.Na+、K+、NO-3、Cl-
C.H+、Na+、OH-、SO2-4
D.Ag+、Ca2+、Cl-、NO-3
7.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NO3HClNa2SO4
B.NaNO3NaClCuSO4
C.NaClNa2SO4Na2CO3
D.NaOH BaCl2Na2SO4
8.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9.(莆田)多角度看物质,有助于加深对物质的认识。CuSO4是一种常见的盐,请回答:
(1)CuSO4溶液显酸性,其pH(填“<”“>”或“=”)7。
(2)CuSO4可以看成是中和反应的产物,其对应的酸为(填化学式,下同),碱为。
(3)CuSO4作为反应物,写出一个符合A+B→C+D的化学方程式:。
(4)CuSO4作为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10.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实验室里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在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2)在操作④中过滤速度很慢,其原因可能是(答一条)。
(3)在操作⑤中容易造成液滴飞溅,为尽量减少液滴飞溅,除连续用玻璃棒搅拌外,还可采取等措施。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发现产率偏低,其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过程中发生了液滴飞溅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11.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
(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1)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两个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如上图所示),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小明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
小光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NaOH;
小英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H2SO4;
你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
【讨论】你认为的猜想一定不合理。
如果滤液为无色,还可排除的猜想,理由是。
【实验】若小光的猜想正确,请完成下表的方案。
实验步骤预期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小光的猜想正确
考点二化学肥料
(一)考点解读
1.了解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认识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学会鉴别常用的化肥。
【例题】(本溪)下列关于农药和化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使用农药
B.尿素[CO(NH2)2]和硝酸钾都是复合肥料
C.磷肥能促进农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endprint
D.蔬菜上市前一段时间内,禁止喷洒农药,防止人食用后中毒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化肥所属种类及作用的判断,化肥和农药使用的注意事项,常见化肥的鉴别方法等。把握常见的化肥种类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农药虽本身有毒,但合理施用可以有效保护植物,不能禁止使用,A项不正确;尿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料,B项不正确;磷肥能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氮肥能促进农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C项不正确。
【答案】D
(二)考点演练
1.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肥料,它属于()
A.钾肥B.磷肥
C.氮肥D.复合肥
2.小红发现庭院所种植的植物许多倒伏了,并伴有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他应该选下列的哪种复合肥料来进行施用()
A.NH4ClB.CO(NH2)2
C.NaCl D.KNO3
3.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关于农作物和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NH4)2SO4属于复合肥料
B.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C.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4.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和尿素都是白色固体,也是重要的化肥。下列物质能够将尿素从这四种化肥中鉴别出来的是()
A.氢氧化钙B.稀盐酸
C.氯化钠D.水
5.硝铵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氮肥,它的主要成分是NH4NO3,此物质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某农户购买了1 kg某品牌硝铵,则实际提供氮元素的质量应不超过g。
6.(益阳)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含钾盐。请回答相关问题。
【分离提纯】(1)在烧杯里放一定量的草木灰,加入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浸出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2)把烧杯中的草木灰连同浸出液一起过滤。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处理的方法是。
(3)把滤液倒入蒸发皿里,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到时,停止加热。
【成分探究】取(3)所得的晶体少量溶于水,分到两支试管中。
(4)第一支:滴加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①加盐酸: ;②产生浑浊:。
(5)第二支: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为证明溶液呈碱性是由CO2-3引起的,再向试管中加入[可供选择试剂:澄清石灰水、KCl溶液(呈中性)、CaCl2溶液(呈中性)],此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当看到时即可证明。因此,草木灰(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7.(青海)2015年世界钾盐大会将于7月9日~11日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举行,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钾肥生产国。地处格尔木市的“青海钾肥厂”是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有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等。
(1)上述钾肥产品中属于复合肥的是(写化学式)。
(2)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钾肥样品,已知它们的主要成分分别是氯化钾、碳酸钾和硫酸钾。(假设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均不参与化学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鉴别,给三种钾肥样品贴上标签。
【实验过程】分别取少量样品溶解在水中,得到三瓶无色溶液并编号1、2、3。
【实验探究Ⅰ】李祥:取1号样品溶液少许,加入到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他认为1号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氯化钾。
【反思与评价】请你评价李祥的实验结论并说明原因:。
【实验探究Ⅱ】张小华:取少量三种溶液分别加入到三支试管中,先向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1号试管无明显现象,2、3号试管中均出现白色沉淀;接着,再向2、3号有沉淀生成的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2号试管沉淀不溶解,3号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结论与解释】将三种钾肥的化学式分别写在下面试剂瓶的标签中。
写出【实验探究Ⅱ】中2号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考点一化学与健康
(一)考点解读
1.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功能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合理安排饮食,才能保证人体健康。
2.知道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认识人体内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知道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元素。
3.了解一些有毒及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的物质。
【例题】(陕西)夏季,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西瓜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下表列出的是每100 g某品种西瓜可食用部分的主要营养成分数据。
营养成分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X钙、磷、铁、锌
质量92.5 g0.7 g0.2 g6.1 g6.8 mg17.1 mg
(1)表中“X”是指有机营养素中的。
(2)西瓜的“甜”是因其含有糖类,它是绿色植物(填“光合”或“呼吸”)作用的产物。
(3)幼儿及青少年缺可引发佝偻病或影响身高。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的作用,常见食物所含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营养均衡的膳食食谱,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对人体生长发育有害的物质及食品安全常识等。此类题多数属于基础题,因此把握上述基础知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表中所给营养素中,脂肪属于油脂,钙、磷、铁、锌属于矿物质元素,没有指明的是维生素,因此X是指维生素。(2)糖类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得到的产物。(3)幼儿及青少年缺少钙元素可引发佝偻病或影响身高。endprint
【答案】(1)维生素(2)光合(3)钙(或钙元素)
(二)考点演练
1.某饮品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鸡蛋白粉、钾、钙等。该饮品不能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
A.无机盐B.油脂
C.蛋白质D.维生素
2.人的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需要能量,下列物质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无机盐B.水
C.糖类 D.维生素
3.下面是小华同学某日午餐食物的一部分,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米饭B.油炸花生
C.鲫鱼炖蛋D.糖拌西红柿
4.明明的手经常脱皮,经医生诊断缺少维生素。则他应多食用下列食物中的()
A.糖果B.花生
C.鸡蛋 D.水果
5.下表是小明制定的食谱单,为使营养均衡,在“你的补充”栏可以选填的食物是()
主食米饭、馒头
菜肴烧鸡块、红烧鱼、花生米
乳品牛奶
你的补充
A.煎豆腐B.炸大虾
C.凉拌黄瓜D.蛋糕
6.为了防止贫血,人体应适当补充的微量元素是()
A.锌B.铁
C.钙D.硒
7.人体健康离不开钙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B.钙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C.幼儿和青少年需要摄入比成年人更多的钙
D.老年人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8.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会患坏血病。下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维生素C(片剂)
化学式:C6H8O6
每片100 mg,含Vc10%
一日3次,每次**片
饭后服用
若发黄请勿食用!
(1)“V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2)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 mg。
①当这些“Vc”完全来自上图的“维生素C”时,则每次服用“维生素C”至少片。
②当这些“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 g这种蔬菜含“Vc”120 mg)时,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g。
(3)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Vc”溶液的pH(填“>”“<”或“=”)7。
考点二化学与材料
(一)考点解读
1.认识有机化合物,知道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在生产、生活的应用;初步学会鉴别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
3.了解“白色污染”的形成、防治,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例题】 (青岛)材料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请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标签提供的信息回答:
等级一等品
成分面料羊毛 80%涤纶 20%
里料涤纶100%
熨烫标准中温熨烫不超过150 ℃
在面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区分羊毛与涤纶的简单实验方法是(填“观察光泽”或“灼烧闻气味”)。
(2)请列举合成橡胶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具体用途:。
(3)塑料常用于制作食品保鲜膜及方便袋等,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大量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请结合日常生活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组成及特征,三大有机合成材料的特征及用途,热固性塑料与热塑性塑料的区别,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区别,“白色污染”防治措施等。此类题多数属于基础知识,因此,熟练掌握上述基础知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面料中,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区分羊毛与涤纶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2)合成橡胶有许多用途,如制造汽车轮胎等。(3)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有多种,如废弃塑料回收利用,生产可降解塑料等。
【答案】(1)涤纶灼烧闻气味(2)制汽车轮胎(合理即可)(3)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合理即可)
(二)考点演练
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含有机物的是()
A.食盐 B.花生油
C.大米D.醋酸
2.(大连)下列纺织材料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A.棉花B.腈纶
C.羊毛D.蚕丝
3.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物质中存在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A.汽车轮胎B.不锈钢
C.棉花D.木头
4.小芳收集了一些衣料的纤维,各取一部分做燃烧实验,燃烧后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A.涤纶B.锦纶
C.棉纤维D.羊毛纤维
5.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羊绒衫——天然纤维
B.汽车轮胎——塑料
C.食品袋——塑料
D.不锈钢餐具——铁合金
6.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7.右图是家用豆浆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或合金的是(填编号,下同)。endprint
(2)属于单质的是。
(3)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4)豆浆中含有的最丰富的营养物质是。
(5)传统的生豆浆是用石磨来打磨的,打磨过程中发生的是(填变化名称)。
(6)用操作将黄豆渣分离的方法类似于我们实验中的操作。
8.在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聚乙烯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若用焚烧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兴趣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A.只有CO2;
B.只有CO;
C.既有CO2,也有CO。
【查阅资料】微量CO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试纸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试纸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装置C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簧夹,通入干燥的空气。观察装置B、装置C中的现象装置B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的现象是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中,既有CO2,也有CO。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1) 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
(2)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除了CO2、CO外,还应有的物质是。
考点演练参考答案
第八单元
考点一1.C2.A3.D
4.(1)C(2)混合物(3)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5.(1)金属(2)导电(3)铝在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使铝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考点二1.B2.B3.D
4.(1)延展(2)大(3)铜、铁(4)MgZnMg
5.(1)Fe3O4(2)b(3)Fe2O3+3H2SO4=Fe2(SO4)3+3H2O(4)减小
考点三1.D2.A3.B4.B
5.(1)镁(或Mg)(2)铜(或Cu)(3)B
考点四1.B2.B3.A
4.(1)3CO+Fe2O3高温2Fe+3CO2(2)防止反应剩余的一氧化碳逸散,污染空气(3)Ca(OH)2+CO2=CaCO3↓+H2O(4)①一氧化碳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合理即可)②分子的结构不同
5.(1)O2+C点燃CO2(2)CO2+C高温2CO(3)B(4)2NaOH+CO2=Na2CO3+H2O
考点五1.A2.C3.B、C
4.(1)甲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2)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使铁不能与氧气接触(3)Fe2O3+6HCl=2FeCl3+3H2O
5.(1)氧气(2)喷漆(3)3CO+Fe2O3高温2Fe+3CO2(4)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合理即可)
6.(1)水氧气(2)②③(3)强(4)硫酸铜溶液
第九单元
考点一1.C2.B3.A4.B5.C
考点二1.D2.D3.D4.B5.B
考点三1.B2.B
3.(1)45.5(2)<(3)28.6%不饱和
4.(1)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蒸发结晶(3)加入溶质(合理即可)增大(4)C
5.(1)增大(2)26.5%(3)溶液变浑浊
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
考点四1.A2.B
3.(1)24(2)100
4.(1)0.1
(2)设10 g稀硫酸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2
x0.04 g
98x=20.04 gx=1.96 g
此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g10 g×100%=19.6%
答:略。
第十单元
考点一1.A2.D3.D4.C5.C
6.(1)大红花其他花汁在不同溶液中呈现不出不同的颜色(2)粉红绿橙绿
7.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与某些金属反应(或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8.烧碱(或火碱或苛性钠)物质表面变潮湿密封试管壁发热滑腻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
考点二1.D2.C3.D4.C5.D
6.(1)中和H2SO4+2NaOH=Na2SO4+2H2O(合理即可)(2)酸二氧化碳
7.(1)125(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温度上升,反应停止后,温度下降
(3)恰好中和时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20 mL×1.0 g·mL-1×0.73%=0.146 g
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0.146 g
40x=36.50.146 gx=0.16 g
答:略。
8.【实验探究】2NaOH+H2SO4=Na2SO4+2H2O【改进实验】将倒入稀硫酸改为滴加稀硫酸(合理即可)【反思评价】酚酞溶液变色效果明显(或便于观察)【拓展延伸】氢氧化铜[或Cu(OH)2]
考点三1.D2.A3.C4.D5.C
6.【猜想假设】混合后溶液体积增大(合理即可)NaOH+HCl=NaCl+H2O【实验探究】水 7.(1)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分泌不足(2)Al(OH)3+3HCl=AlCl3+3H2O 8.所用H2SO4的质量为:9.8 g×2%=0.196 g 设20 g废水中氢氧化钾的质量为x。 2KOH+H2SO4=K2SO4+2H2O 11298 x0.196 g 112x=980.196 gx=0.224 g 废水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为:0.224 g20 g×100%=1.12% 答:略。 第十一单元 考点一1.C2.B3.B4.B5.A6.B7.A8.C 9.(1)<(2)H2SO4Cu(OH)2(3)Fe+CuSO4 =FeSO4+Cu(合理即可)(4)2H2O2CuSO42H2O+O2↑ 10.(1)研钵(2)制作过滤器时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留有气泡(合理即可)(3)间歇加热 (合理即可)(4)A、B、D 11.(1)Na2CO3HCl(2)HNO3、NaNO3、Ca(NO3)2(3)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滤液仍然呈红色 12.(1)2NaOH+H2SO4=Na2SO4+2H2O(2)【猜想】Na2SO4(或硫酸钠)【讨论】小英小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 【实验】 实验步骤预期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或可溶性铜盐(合理即可)无色溶液变红或溶液变为蓝色或产生蓝色沉淀 考点二1.C2.D3.C4.A 5.7∶12350 6.(1)K+(2)重新过滤(3)出现大量固体(或余少量液体)(4)①K2CO3+2HCl=2KCl+CO2↑+H2O ②Ca(OH)2+CO2=CaCO3↓+H2O(5)红CaCl2溶液K2CO3+CaCl2=CaCO3↓+2KCl红色褪去(或消失),产生白色沉淀不能 7.(1)KNO3(2)【反思与评价】实验结论错误,硫酸钾与盐酸混合同样不会产生明显现象【实验探究Ⅱ】沉淀全部溶解【结论与解释】KClK2SO4K2CO3BaCl2+K2SO4=2KCl+BaSO4↓ 第十二单元 考点一1.D2.C3.C4.D5.C6.B7.B 8. (1)72∶8∶96(或9∶1∶12)(2)①2 ②500(3)< 考点二1.A2.B3.A4.D5.B6.B 7.(1)③(或⑤)(2)⑤(3)②(或④)(4)蛋白质(5)物理变化(6)过滤 8.黄色试纸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1)将尾气收集到气囊中(合理即可)(2)水(或H2O)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