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琳,宋宇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14)
现代河道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探讨
秦琳,宋宇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德州253014)
在现代河道综合治理的规划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河道与周边社会、生态及人文的统一,要由传统治理向现代综合治理转变,充分发挥河道的多种功能。
现代河道;综合治理;规划设计
河道整治的理论和实践始终在不断地发展,传统的河道整治阶段,主要是为控制河势、改善流态、防御洪水、确保堤防安全、提高通航能力的需要而采取的工程措施。而现代河道整治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单纯的传统工程治理,逐渐发展为以改善水环境、水生态,营造水景观、水文化为核心,以护岸固堤等防洪和河道整治建筑物为基础,结合河道的生态、景观、文化设计,发挥河道综合功能的系统工程。
近年来,城市水系整治中河道综合整治的理念较早形成并发展,不仅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而且显著提升了城市的社会和人文环境,提高了城市的品位。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河道的综合整治也在普遍开展;一些地方在积累河道综合整治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和颁布了有关条例规定,明确了河道整治要与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相协调的现代河流综合整治的要求。现代河道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在传统河道治理的控制河势、改善流态、防御洪水、确保堤防安全、提高通航能力的同时,围绕“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发挥河道防洪、生态、景观、文化等多方面综合功能。
在河道综合治理规划时,应当遵循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亲水性、文化性、景观性、开发利用和公众参与的原则。安全性是进行河道整治首要的原则,也就是必须确保河道防洪安全及人们活动安全;自然性是充分利用自然要素,突出河流的自然特性,尽量保留河流中接近自然状态的部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河流空间;生态性是指河道综合治理规划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繁衍生息,保证河道生态的健康发展;亲水性是通过沿河修建亲水设施形成舒适、亲和的水边空间,供人们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在水边休闲、娱乐和健身等活动的要求;文化性是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特色,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同时创造现代水文化特色,构筑河道文化景观;景观性是从河流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考虑其视觉景观上的审美要求,在河流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观物;开发利用不仅包括防洪排涝、航运、灌溉、供水等,还包括开发利用河流沿线的文化、旅游、土地资源等;公众参与是应充分征求沿线居民的意见,听取居民对水生态、水功能、水景观、水文化的态度和需求。
马颊岔河全长15.6 km,是马颊河的分洪河道,起点为仙人桥分洪闸,于马颊河干流桩号167+520处分流,于马颊河干流桩号183+589处汇入马颊河,河宽50~90 m,河底比降1∶8 000。该河段河道右岸堤防完整,堤顶高程19.8~20.7 m,左岸为自然地貌无堤防,近河区域地面高程在18 m左右,后逐步抬升高至21 m左右。
3.1规划总体目标
按照“生态性、景观性、自然性和多样性”的原则,坚持“水、岸、滩、路、堤、景”一体推进的思路,通过河道疏浚、扩挖河槽、生态修复、景观营造、护岸固堤等工程措施,实现水系、绿化、道路、用地相互依存,构成区域生态廊道的骨架,打造一条以“防洪、蓄水”功能为主,兼具“生态、景观、文化、经济、休闲、运行”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文明河道景观带。
3.2总体布局
右岸堤顶设置防汛管理通道,宽8~10 m,滩地构筑透水人行和自行车通道,宽4~6 m;滩地清障整理,恢复自然原貌;疏浚河道、扩挖河槽;左岸营造沿河生态湿地,恢复河道生态;近村镇区设置景观小品、亲水平台等。
3.3防洪除涝规划
马颊岔河正常运行时河道由仙人桥闸节制,不承接上游来水,仅在汛期需要分洪时启用,河道来水主要是雨水汇入或支流河道汇入,水量较少。原设计以“64年雨型”作为排涝标准,“61年雨型”作为防洪标准,规划按照5年一遇排涝,5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清淤和扩槽开挖,局部堤防进行加固,确保河道行洪、排涝安全。
3.4水源供给及蓄水规划
马颊河水量以引黄水为主,汛期有上游客水和雨洪水汇入,径流年际变化很大,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5亿m3。规划河道上游仙人桥闸开启引水,下游马才节制闸关闭拦蓄,水面面积190万m2,蓄水量450万m3。功能用水主要在汛末拦蓄雨洪水,不足部分利用引黄水。
3.5河道修复规划
通过河道疏浚和扩挖河槽,清除阻水障碍,修复岸坡、堤防缺口和薄弱段,排涝能力达到5年一遇;建设堤顶防汛通道和滩地人行通道,确保汛期抢险畅通;左岸多采用植物复合型护岸,种植本地宜生植物,右岸多采用透气、透水、多孔的植生混凝土护岸,局部采用砌石护岸。
3.6水环境修复规划
对入河沟渠进行封堵或建设控制性建筑,防止污水流入,利用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净化和生态修复机制净化水质;在河道浅滩种植芦苇、菖蒲、莲藕等水生植物,蓄水后放养鱼虾等水生物,逐渐吸引水禽到水面栖息、觅食,形成良性循环生态链;在运行期采用引水稀释、种植植物浮岛、使用净水剂等手段使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3.7水文化景观规划
左岸以生态湿地为主,建设为城市近较湿地公园,右岸及滩地建设交通道路,在近城区段建设亲水平台、健身娱乐区、文化长廊、景观小品等,为市民提供一处运动休闲、文娱养生的滨水公共区域,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责任编辑崔春梅)
TV212
B
1009-6159(2016)-06-0040-02
2015-12-03
秦琳(1981—),女,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