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洪刚,迟智军,张洪亮
(德州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山东 德州 253014)
德州市水污染防治实施研究
鲁洪刚,迟智军,张洪亮
(德州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山东德州253014)
近年来,随着德州市工业和城市污染的深度治理,化工企业聚集区地下水、河道滩涂底泥重金属污染和农村饮水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彻底解决德州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任重道远。为持续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促进科学发展,按照国家及省有关部门要求,对德州市水污染防治开展研究,为改善德州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德州市;水资源;水污染防治
改革开放以来,德州市治污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海河流域德州段水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CODCr平均浓度为20 mg/L左右。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之治污水平落后,环境基础设施不足,流域污染呈加剧趋势,到20世纪80年代末已呈重度污染,全市水环境质量基本处于劣V类,CODCr平均浓度达到260 mg/L。
进入90年代以后,国家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党委、政府逐步加大流域治污力度,到199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出现第一次改善。但这个阶段,水环境污染和治理一直呈胶着状态,经历长达13年的拉锯战,水污染严重的程度未得到有效遏制。2003年以后在国家及有关部委指导支持下,逐渐建立了全国性的水污染防治大格局,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探索走出了一条“治用保”系统推进的流域治污路子,德州水污染防治实现了重大转折。
1.1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促进科学发展”三条主线,全面深化流域“治用保”治污体系,水陆统筹、河海兼顾,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严格考核、落实责任,着力构建水污染防治工作大格局,综合运用规章制度、市场、科技、行政、文化5种力量,全力打造德州水污染防治升级版,为加快建设美丽德州、生态德州奠定坚实基础。
1.2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市河流基本恢复水环境功能,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水功能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及居民饮水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污染事故高发态势得到有效应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逐步完善,生产生活各领域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环境代价显著降低。
到203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水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2.1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一是根据水质目标和主体功能区要求,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环境准入政策,从严审批高耗水、高污染物排放、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对造纸、氨氮等高污染重点行业,实行新(改、扩)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
二是在南水北调重点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涵养区等敏感区域实行产能规模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2.2促进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一是严把建设项目取水审批关口,对严重超采地区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取水申请,一律取消,加强对全市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前置和管理工作。同时,加快水资源统一调度进程,逐步实现对再生水、雨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的统一调度管理。
二是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编制德州市地下水超采规划及地下水压采方案。开展自备井关停行动,对全市建成区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一律关闭;同时,加强对地热水、矿泉水的开发,严格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三是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后期工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后期评估和评价工作。加快产业升级改造,推广节水工艺改革,逐渐淘汰高耗水工艺和设备,对高耗水的用水产品禁止生产和销售。同时,对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开展节水培训,提升工作人员节水技术水平。
四是实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高人居水生态环境。编制《德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新建、改建入河排污口审查制度。探索性的实施德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与之相配套的一批水利工程。同时,加快对全市水环境污染的治理,让水生态环境逐渐好转。
2.3加强湿地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一是在支流入干流处、河流入湖口及其他适宜地点,因地制宜地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努力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在城镇污水处理厂、重点企事业单位、大型社区排污口,建设与城市景观相结合的人工湿地,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二是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活动,根据国家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将德州建设成“旱能浇、涝能排”的新型现代化城市。
3.1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
进一步完善全市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控网络,逐步建立全省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地下水监督性监测。完善水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网,在重点入河排污口等地布设在线监测设备。完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全指标监测、水生生物监测、化学物质监测及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移动源等各类污染源纳入调查范围。
3.2提高环保队伍职业化水平
强化基层环境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在市、县域范围内按区域派驻监管执法机构,完善县、乡两级环保执法体系,在具备条件的工业集聚区配备必要的环境监管人员。积极推进环境监察、监测、应急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配备调查取证等监管执法装备,保障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用车。加快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
3.3强化环境监管
健全监督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进一步完善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工作程序,采取专项检查、挂牌督办、定期通报、限批、约谈等综合措施,整治重点流域、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德州市的基本市情。水污染防治工作已成为德州市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加强水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用水效率,为德州今后的发展预留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责任编辑崔春梅)
X52
B
1009-6159(2016)-06-0019-02
2015-11-06
鲁洪刚(1974—),男,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