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00)
德州市河道生态化建设研究
李燕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德州253000)
介绍了德州市近年来河道生态建设情况,分析了河道生态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规划了治理目标,并提出推进德州市河道生态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德州市;河道治理;生态建设
德州市属海河流域,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三干流纵贯全市,市内流域面积大于1 000 km2的较大支流有2条,300~1 000 km2的支流12条,100~300 km2的支流53条,30~100 km2的114条,河网密度达到0.32 km/km2,基本形成了干支相通,能排能调的河流水利系统。
1.1河道治理取得重大成效
1)建设“六纵三横”主框架,水源调配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实现了黄河水、长江水、本地水三水互济、统筹调度。2)治理疏浚河道,通过治理102条流域面积30 km2以上的骨干河道,防洪减灾效能明显提升。3)建设农田灌排水网体系。通过推广以河渠连通、渠道治理、拦蓄配套的现代化灌溉为主要特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20.67万hm2,为实现全市粮食“十二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
1.2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1)持续实施潘庄、李家岸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开展支渠与配套建筑物建设,建成支渠以上渠道364条,各类闸涵、扬水站等配套建筑物2 617座,引黄输水能力得到显著增强。2)兴建平原水库。目前,全市已建成的平原水库有13座,在建5座,库容达到2.6亿m3,年调蓄水量达到5亿m3。3)科学调配黄河水。工农业用水坚持计划用水、合同供水,农业灌溉实行轮灌作业,用水秩序得以规范,供水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1.3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1)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水利风景区1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8个。2)开展滨河景观带建设。目前,区内河道绿化率达84%以上,建成了锦绣川、九龙湾、减河湿地公园等一批风景区。3)开展以湿地为主题的公园建设。全市共投资9.76亿元,建成湿地项目20个。4)合理安排生态用水,改善水体功能质量。使各水功能区水质明显好转,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趋于减少,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水资源匮乏。德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600 mm,正常年份缺水量近2.5亿m3,一旦遇到干旱年份,特别是黄河来水偏少时,缺水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2)防洪能力低。一是堤防建设不足。农村堤防线长、量广,许多地段管理不到位,堤防破坏严重,严重影响防洪安全。二是配套工程建设不足。骨干河道上,节制闸等调蓄建筑物已连续运行多年,防洪能力降低;支流河道上配套建筑物建设滞后,绝大多数没有闸涵等调蓄建筑物,遇到洪水无法阻拦,加大了下游防汛压力。
3)水生态环境脆弱。在设监测站点的6个地表水水功能区,只有2个全年水质能够达到Ⅳ类以上水质,其余全部为超Ⅴ类水。而浅层地下水污染物总体含量呈上升趋势。
3.1加强河道治理,提供良好支撑
加快干流河道综合治理,完善中小河道综合治理。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加快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积极争取、整合利用,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加强末级水网工程建设,使现代水网体系更趋完备、防洪减灾效能更加突出。
3.2应用先进技术,增强生态效果
对河道线型设计。总体原则是尽量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宜弯则弯,宽窄结合,避免线型直线化。对河道断面设计。主流的河道断面形式一般为复式断面,在常水位以下部分采用矩形或者梯形断面,常水位以上部分设置缓坡或者二级护岸。关于河道护岸形式。坚持植物与土工材料相结合的原则,使其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同时为生物共生与繁殖提供场所,使河道具备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等功能。对植物配置设计。常水位以下种植水生植物、河坡植物、河滩植物和洪水位以上种植河堤植物。
3.3实施景观设计,打造亲水平台
确立河道景观主题,设计主题鲜明的河道景观带。并合理布设景观元素,打造立体多元的河道景观带。
3.4完善水资源调配,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是加大引黄、引江调水力度,尽快弥补全市水资源供应缺口。二是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逐步减少地下水漏斗面积,最终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三是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纵深发展,节约宝贵的水资源,保持河道水量充足。
3.5建设特色水文化,提升生态化建设档次
一是探索建立“一河双人”河流生态保护制度。借鉴无锡市河长制管理经验,实行行政管理与公众参与联合保护的模式,推进河道特色化建设。二是根据地域文化特点,挖掘地方特色水文化。将历史典故、文化名人引入到河道建设中,提升生态化河道的档次与水平。
4.1修订管理办法、修编整体规划
1)出台统一规划和技术指南。当前河道生态化建设应从长远、战略的层面统筹设计,尽快研究制定相关规划和技术指南,为河道生态化建设提供统一指导。2)制定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河道生态化建设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大保障性基础工程,应尽快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和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相关各方权利与义务,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为该项工作提供政策基础。
4.2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合作
建议成立专门的河道生态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牵头调度,多部门围绕中心,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工作开展。水利部门要制定建设规划,明确建设标准,提供技术规范,保证建设质量。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等工作,监督检查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情况。财政部门负责拨付资金、监督管理资金等工作。土管部门要制定完善与之相关的土地审批、土地出让收益等政策,做好堤防土地登记确权工作。卫生检疫部门要做好河道水质监测工作,加强卫生监督。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指导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环境监管工作。农经部门要制定绿化种植规范,提出选择植被种类意见,加强植被种植技术指导与管理。
4.3探索生态河道建设市场机制管理新经验
1)创新投入机制。可实行受益区企业单位、工商户等社会集资的办法,谁受益、谁投资。同时,涉及市政、工业园等具有土地升值、房地产开发、企业落户等经济带动效应的,可进一步实行土地开发与生态河道建设相结合方式,实现市场化筹集。
2)规范市场化运营机制。要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承包与养护办法,深化河道与堤防、堤防与经营等问题上的所有权、经营权改革,实现河道生态化建设与市场机制的同步创新与发展,取得生态、社会、经济的多赢。
4.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生态河道建设社会氛围
一是加大媒体宣传。二是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同期宣传河道生态化建设。三是加大社会宣传。做好交通主干线、商场步行街、机关事业单位等区域的宣传。深入学校、企业开展主题教育,为河道生态化建设争取更大支持。
(责任编辑赵其芬)
TV85
B
1009-6159(2016)-06-0017-02
2016-02-01
李燕(1974—),女,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