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西安 710068)
侯明山 武晓瑛△ 许彦钢 杨 军 蔺鹏桢
超早期血管内治疗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1例
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西安 710068)
侯明山武晓瑛△许彦钢杨军蔺鹏桢
摘要目的:总结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对 31例Ⅳ~V级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在动脉瘤破裂来院6h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死亡3例(9.68%),植物状态5例(16.13%),严重残疾6例(19.35%),中度残疾10例(32.26%),恢复良好7例(22.58%)。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Hunt-Hess分级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显著降低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主题词颅内动脉瘤/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血管内手术早期医学干预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病死率、致残率极高,临床处置困难。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指在动脉瘤破裂导致SAH后来院6h内进行治疗。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对31例Ⅳ~V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超早期(aSAH后6h内)血管内栓塞,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36~79岁,平均59.1岁。发病到入院时间在6h以内,Hunt-Hess分级:Ⅳ级21例,V级10例。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改良Fisher分级:Ⅲ级6例,Ⅳ级25例。全脑DSA检查示:前交通动脉瘤7例,颈内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基底动脉2例,小脑上动脉1例。动脉瘤大小:直径≤15 mm25例(27个),16~25 mm 5例(5个)、≥25mm1例(1个)。动脉瘤形状:囊状28例(29个),梭形3例(4个)。动脉瘤颈形态:宽颈动脉瘤(瘤颈与瘤体之比≥0.7)8例,其余均为窄颈动脉瘤。
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经全脑DSA检查证实责任动脉瘤,即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本组患者单纯栓塞28例,支架辅助栓塞3例。置入微弹簧圈直径2~20mm,最少3个,最多13个,平均4.5个。术中持续用尼莫地平以1mg/h预防血管痉挛,需要支架辅助栓塞者给予全身肝素化。术后尼莫地平维持 14 d转换为口服。术中若载瘤动脉明显痉挛,先用0.3%罂粟碱30 mg、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之后以5mg/h罂粟碱在微导管内滴注,直至痉挛改善方用微导管超选栓塞动脉瘤。穿刺部位术后局部压迫和加压包扎防止出血,股动脉穿刺者术后12h下肢制动,24 h禁止下床活动。术后继续持续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等防止脑血管痉挛,使用激素治疗3~5 d。支架辅助者术后72 h可酌情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及阿司匹林1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以防止血栓形成。栓塞术后24h内给予腰椎穿刺引流。术后行气管切开、预防感染、改善微循环等措施。
结果
以Glasgow(GOS)评分分级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估,分为死亡、植物状态、严重残疾、中度残疾、恢复良好5级。本组患者经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术后6个月死亡3例(9.68%),植物状态5例(16.13%),严重残疾6例(19.35%),中度残疾10例(32.26%),恢复良好7例(22.58%)。
讨论
动脉瘤破裂是导致SAH的主要病因,再破裂出血的病死率高达70%。未经治疗的破裂动脉瘤在最初24 h内再出血风险为3%~4%,之后出血率每天约1%~2%,再出血前2周内累计出血危险性达15%~20%。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防止再出血的方法,但手术时机一直是神经外科长期以来有争议的问题。因手术时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至今国际上仍无统一标准。随着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人们越倾向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1]。对动脉瘤破裂Hunt-Hess分级Ⅳ~V级的病人,由于出血多伴发脑室内出血、脑内血肿、脑肿胀、脑积水等更容易加重脑损伤,这类动脉瘤起病急剧,进展迅速,发病后昏迷深,甚至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死率、致残率高。为预防再出血及阻断可能不断恶化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推荐对Ⅳ~V级病人采取积极的早期手术治疗[2]。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为aSAH的常用术式,重点是夹闭和(或)切除动脉瘤,此类患者在急性期生命体征不平稳、脑组织肿胀显著,急性期开颅夹闭,手术操作难度大,而Hunt-Hess分级越高、动脉瘤越大,再出血就越容易发生,外科手术耐受能力差,夹闭术中常遇到诸多严重影响手术进程的困难,如因恶性脑组织肿胀局部显露困难,机械性牵拉脑损伤致动脉瘤再破裂等,将进一步增加手术困难和风险,导致手术失败或疗效不理想[3]。
我们对31例Hunt-Hess分级Ⅳ~V级患者发病后6h内急诊行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术后24h内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2周,同时急性期内动态头颅CT检查,发现有7例患者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急诊行脑室外引流。引流中动态化验脑脊液,根据引流液的颜色、细胞计数及蛋白含量,必要时更换部位再次置管引流。本组31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破裂Hunt-Hess分级Ⅳ~V级患者,3例死亡,其中1例为肺部感染引起呼吸衰竭,1例出现脑干梗塞,1例术后突发呼吸停止,其余患者取得较好效果。其中3例患者术前出现呼吸停止,2例在急诊抢救室复苏后自主呼吸恢复,1例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进介入手术室,术后3例患者均未死亡。本研究组对术后病人全部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早期放出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脊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可有效减少红细胞分解产生的致痉挛物质,减轻血管痉挛的发生。有研究表明[4],SAH 3d以后红细胞开始分解,6~8d达到高峰,12d左右下降,痉挛的发生与红细胞崩解产物有关。血红蛋白转化为氧合血红蛋白等各种致痉挛物质,血管痉挛的链式反应即已启动,可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可损伤血管平滑肌及内皮细胞,产生血管痉挛物质,引起血管过度收缩、细胞凋亡等一系列反应[5]。
我们认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有其优点:① 与择期手术相比,可以明显降低破裂动脉瘤在待手术期再破裂的风险。本组患者在人院后至栓塞治疗时无再破裂出血病例。② 与开颅夹闭手术相比,在动脉瘤破裂SAH的超早期,栓塞治疗具有微创特点,耐受性相对较好,明显提高存活率。③ 超早期栓塞治疗后,可以尽早处理SAH及梗阻性脑积水,减少脑血管痉挛等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④ 栓塞动脉瘤时,防止诱发血管痉挛,发现血管痉挛严重,用罂粟碱等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但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分级Ⅳ~V级破裂动脉瘤,需要有神经外科、急诊科、CT室、麻醉科、导管室等相关科室密切协作,为了缩短手术时间,急诊科医生一旦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立即行急诊手术前准备,术前即可应用抗血管痉挛药物,如生命体征异常,应做相应处理,同时通知神经外科、麻醉科、导管手术室等科室,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手术医生术前必须向患者家属交代各种风险及手术费用,术中根据造影情况要与家属再次沟通,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
总之,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具有微创特点,可避免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减少脑血管痉挛,降低破裂出血风险和病死率,对Hunt-Hess分级Ⅳ-V级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吕惠生,李青燕,翟海燕,等.血管介入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6):669-670.
[2] 李仁鹏,许友松,许小明,等.Ⅳ、V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血管内治疗性期的血管内治疗[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4,36(5):456-459.
[3] 郗福忠,王智,肖玉强,等.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Ⅳ、V级颅内动脉瘤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5,4(2):155-157.
[4] Molyneux A, Kerr R, Stratton I,etal. International subarachnoid aneurysm mal(ISAT) of neurosurgical clipping versus endovascular coiling in 2143 patients with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 randomized trial [J]. Lancet,2012,360(9342):1267-1274.
[5] Sehba FA,Hou J,Pluta RM,etal.The importance of early brain injury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J].Proy Neurobiol,2012,97(1):14-37.
(收稿:2015-12-07)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7.25
△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