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津
水彩画留白技法刍议
田 津
摘要∶留白技法是水彩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技法之一,本文针对留白技法在水彩画中的使用,从技法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及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与分析,意在解决人们对于水彩画中留白问题在认识上的偏差。
关键词∶留白技法;水彩画;留白形式
早期水彩画技法更多的是对于油画技法的借鉴。由于缺乏对水彩画媒介与材料的深入体验和研究,使得水彩画自身的语言特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些在早期英国的“地形画”中可见一斑。随着绘画经验的积累与一代代水彩画家们持之以恒的探索,水彩画技法也日趋成熟,被誉为“英国水彩之父”的保罗·桑德比在水彩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升了水彩材料在表现自然光线与空气变化的能力,改变了以前作品淡彩或单色的表现形式,构建了现代水彩画技法体系,极大地丰富了水彩画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到19世纪中期,水彩画已到达可以与油画相媲美的艺术高度。长期的艺术实践使水彩画家们对水彩画媒材有了清晰地认识,也为水彩画技法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留白”技法便是产生在这种情形之下的水彩画艺术表现形式。
首先,在作品的承载基础方面,水彩画选择的是以白色为固有色的专用纸张。工业革命之后的机器大生产中提升了纸张的生产工艺与质量,为留白技法的运用搭建了技术平台。其次,由于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建立在以建筑与雕塑两大美术基础上的古希腊艺术理论是水彩画表现的依据,对于自然的模仿和形式美的追求成为水彩画的终极目标。光线、色彩与空气成为画面的主角,然而,受到材料透明性强,覆盖能力与可塑性差的局限,水彩画在表现绘画对象的结构、明暗和色彩关系时,不可能像油画及其他不透明材料一样对表现部位(特指物象的受光部与高光)进行反复叠加与塑造,从而促使画家们利用水彩材料透明和水彩纸固有的白色特性,通过留白的方式来完成作品受光部位的表现便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水彩画作者在作画之前对画面的表现内容先有一个认真的设计与规划,包括留白部位的形状、大小、位置与色彩层次等诸多因素,再综合其他方面,从而构成画面整体的光影、明暗及空间效果,并以此来烘托画面的中心。在水彩发展史上,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大师塞尚在其晚期的许多水彩画作品当中就曾运用留白技法展现水彩媒材在作品中的丰富变化,对水彩画技法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在水彩画作品表现过程中,表面上是借助于纸本材料固有的色彩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留下空白,形成被西方艺术世界视为神圣的光线、明暗、色彩等有机成分;事实上更多的还是依靠水彩画家在技术层面上的掌控,形式上是对真实的模仿和自然的再现,而深层次的却是对艺术家内涵及品味的体现。
在水彩画创作当中恰当而准确的留白,会加强画面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反之,不适当的留白,会造成画面的琐碎与混乱。水彩界有一个不成文的标准∶衡量一个水彩画家的专业技艺是否精湛,看其在作品中留白技法运用的成熟程度便可知高低。此话虽有一些言过其实,但也充分说明了留白技法在水彩画中的重要作用。
通常来讲,水彩画表现中常用的留白技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镂空法
镂空法是传统水彩画中最基本也是最能显现水彩画家基本功的表现方法,并且还是水彩画留白技法中唯一不借助外来材料进行留白的技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要求作者在动笔之前对作品中需要留白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主要包括留白的大小、形状与位置、方向等因素;其次,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对表现工具有效地控制而避免对留白区域造成损害,达到预想的目的。在一幅水彩画中,此方法多用于表现那些面积较规则且重复﹙连续﹚出现的形象。此外,在水彩画表现过程中由于用笔速度的原因所产生的“飞白”效果也可以看做是镂空技法的衍生。
2.留白胶
此方法是利用了胶液对预留白部位的纸张表面形成暂时性的遮盖,在完成了遮盖部位周围画面的绘制后再将留白胶擦去,漏出先前被遮盖的形状,就此完成作品的表现。它在表现细节与繁杂的局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国水彩画家罗纳德作品中运用留白胶很好的表现了自然风景中斑驳闪烁的光与水彩;我国水彩画家赵云龙的代表作品《初春的阳光》便是留白胶在水彩画中使用的典范。可以说,留白胶的使用大大拓展了水彩画的表现语言。
3.刀划法
在水彩画作品中,如遇到树枝、草梗及电线等物体的留白表现时,用刀尖或类似的工具在纸上划出所需要的形象。此方法掌握的关键是对刀片在不同干湿程度的纸张上划动时所形成的痕迹的认识。
4.贴纸法
此方法有两种表现形式,且适合较大面积的使用。其一,贴纸即是作品表现的内容,如文字或图片。用与之相关的报纸杂志内容对所要表现的部位进行贴覆,构成画面。画家刘昌明的成名作《一个教师的工作台》的背景处理就是运用了此技法。其二,由于水彩材料覆盖力差,对已损毁或出现败笔的局部用较薄的白纸进行粘贴也算是对于濒临毁坏的水彩作品实施挽救的起死回生之术。
5.打磨法
在使用粗纹水彩纸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发闷不透气的情况或者是在作品的某一局部进行肌理的制作时,可以使用较细的水砂纸对需要处理的部位进行轻轻地打磨,去掉表面颜色,直至纸面呈现白色颗粒效果为止。此种方法常用于现代水彩画综合表现技法当中。
6.洗刷法
水彩画是遗憾的艺术与减法艺术,其性格中的不可预见性往往使得一幅即将完成的作品前功尽弃。洗刷法或许是挽救作品最有效的方法。对作品失败的局部或者整体用水冲洗后再进行重新的表现,虽是亡羊补牢之法,但有时也会得到意外的收获。水彩画家刘寿祥先生的静物画《鲜果》系列就是利用作品经过洗刷之后去掉浮色,在纸上进行二次加工绘制,最终使作品达到厚重、深沉与博大的气象。在留白技法中,此法的运用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7.着蜡法
运用蜡具有排水的物理性质,在水彩画表现过程中先行在需要留白的地方进行涂抹,然后用水彩进行覆盖由此产生斑驳的肌理效果。常被用来表现沧桑与陈旧的事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8.白颜色
在常规的透明水彩画表现过程中,白颜色是被搁置不用的,甚至于在一些水彩画家的调色盒中已经没有了位置,但在作品已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时,白颜色还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另外,国外的许多水彩画家们并不放弃在透明水彩画中使用白颜色。澳大利亚著名水彩画家约瑟夫的作品中经常会用到白颜色。这或许是中外画家对水彩材料认识不同的原因。
从以上方法的使用中我们可以知晓在水彩画作品表现过程中,留白技法会根据画面的需要,以“点、线、面”的方式呈现。例如前文中的镂空法、留白胶技法就主要以点的形式出现,但有时也会受到表现对象面积大小的约束;刀划法则多用于画面中线性事物的表现,对物体的粗细有所限制;贴纸法、洗刷法等适合于作品中块面的处理,修复与表现是其主要职能。与此同时,在作品的表现过程中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与开发出新的表现材料。
在当下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与发展的形式之下,水彩画与多种艺术形式虽有着各自的语言背景,但墨守成规,闭门造车的学术观点无疑是螳臂当车。当代许多水彩画家们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责任心牢牢地把握住了水彩画发展的方向。
水彩画以其自身的宽泛性,从油画中无障碍地吸取了造型的方式。瑞典著名油画大师、水彩画家佐恩以其轻快的笔法、准确的造型追求着画面的光色变化,其留白的方式主要是不透明白粉在画面中的使用,水彩《林间的散步》是这一技法的体现。
从传统水墨画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水性调度,民族艺术精神的表达和图式构建等方面的启示。这些,我们可以从陈坚先生《质朴的精神》系列水彩画作品中得到验证。在以塔吉克人为原型的水彩画人物作品表现中,大面积的留白,我们看不到代表地域特征的背景,画面只留下了造型精准而质朴生动的人物形象。传统水墨画所追求的“虚静、空灵”与水彩画所倡导的色彩、光线都被画家运用纯熟的技巧独具匠心地组织在一起了。
从版画中得到了对于画面的黑、白、灰关系的平衡方法;水彩画家李晓林正是因为具有从事版画的背景,极简与留白成为其作品的代表性语言并且由此使得水彩画本体语言得到无限的延展我们可以从其《矿工系列》作品中领略其风格。
从现代艺术作品中读懂了构成意识的重要性。海派水彩画家贝戎民与平龙可谓是国内水彩画界运用留白技法的高手,在他们的作品中借鉴多种艺术语汇,运用装饰性的色彩,平面或色彩构成的表现方式在画面中独具匠心的留白,亦形、亦色、亦或是符号的表达,使得作品生机盎然,耐人寻味。
在当下诸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水彩画或许是拥有表现技法最多、最具活力与挑战的画种。留白技法也只是水彩画表现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语言而已,我们应该看到在当代多元语境的影响下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相互借鉴、彼此融合不再如从前一样泾渭分明。另外,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任何技法均是艺术表现过程中的手段而非目的,过分的夸大其词势必本末倒置。石涛语“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乃是我们在艺术表现过程中的最高追求。
田津 山西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袁宝林. 美术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赵云龙,王建斌. 水彩风景技法画例[M].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
[3] 刘昌明,谢宁宁. 水彩画技法[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4] 宗白华. 美学漫话[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016(2016)02-01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