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斌君 方勇锋
(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学专业高年级阶段实践教学模式★
管斌君 方勇锋
(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针对建筑学专业高年级阶段实践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学专业高年级阶段实践教学模式,并从建立实习基地、采取“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考核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筑学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践能力
建筑学专业高年级阶段有《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课程。在我校,《建筑师业务实践》为4个学分,主要使学生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促进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同时有利于建筑设计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了解建筑设计发展的新动向,拓宽视野,增进对本专业的热爱,为培养合格的建筑设计工作者奠定基础。《毕业实习》为6个学分,主要是结合毕业设计课题,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设计方向的理论学习、资料收集、建筑考察调研,为自己的设计课题作准备。《毕业设计》为12个学分,要求学生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解决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建筑设计问题,完成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工作。通过上述《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施工图设计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及计算机效果图表现能力;提高查阅设计资料,各种标准、手册的能力,为今后工作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我校,《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共计22个学分,占了建筑学专业高年级阶段一半以上的学分。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服务。
然而,从目前来看,我校建筑学专业高年级阶段实践环节存在如下问题:
1)对《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分割进行,没有进行有机整合。从整个建筑学专业教学大纲来看,《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三者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关系。《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环节,综合检测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教学阶段,而《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为《毕业设计》服务。然而,因种种原因,《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3门课是分开进行,分别由不同的校内专业教师或外聘教师各自负责,没有进行有机整合。
2)学校专业教师偏少,且部分教师行业实践能力偏弱。因历史的原因,目前系里负责高年级实践环节尤其是《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仅有7人,而每年的毕业生有3个班级、90人左右,故需要一定数量的外聘教师。而部分校内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偏弱,对实际工程或者新行业规范理解和分析的内容较少。在《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设计手册或者教材中的设计步骤计算,但涉及到与工程规范相关的方案、参数、设备的选取,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教师也不能结合当前建筑学专业发展、实际工程设计案例、工程规范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
为此,我校建筑学专业利用学校与宁波各建筑设计单位已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吸收建筑设计单位实际工程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作为实践环节指导教师,打破以前独立的、仅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惯例,并采用与校内指导教师配合的“双导师制”,这样可发挥外聘教师长于设计,经验丰富的优点,也发挥校内指导教师理论知识相对广的特点,优势互补[1]。从《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开始,一直到《毕业设计》,全过程跟踪和指导,这样把《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全方面提升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力,同时也促进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具体实践内容有:
1)成立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各设计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
学校多次邀请宁波市土木建筑协会、宁波市各建筑设计单位等召开“建筑学专业改革与地方产业发展研讨会”,并于2012年成立了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宁波市土木建筑协会秘书长、宁波市各建筑设计单位的一级注册建筑师以及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领导等建筑设计专家。
同时,积极与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十几家设计单位建立了建筑学专业实习基地,合作关系良好。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为今后的协同创新和科研合作做准备。
2)聘请设计师作为高年级学生实践环节指导教师,采取“双导师制”。
采取建筑设计单位有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设计师与校内专业教师相配合的“双导师制”,共同来指导建筑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实践环节,包括《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在《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各个环节,都由设计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把关,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要求学生的设计达到一定的深度。这样充分发挥企业设计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各自优势,使教学与行业接轨;同时使《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循序渐进、有机结合,让学生对设计工作流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最后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学生因为有了前期的《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基础,不再“无的放矢”,设计质量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3)通过校企合作,让部分学生走出校园,到设计院去进行毕业设计。
根据设计院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毕业设计,“真题假做”,提倡“真题真做”,让学生接受“真刀真枪”的锻炼,这样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学生在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与理论水平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均得到了提高[2,3]。
比如2016届毕业生在外聘教师和校内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它山堰世界遗产博物馆设计》《镇海郑氏十七房扩建规划项目》《溪口剡舍(田湾)高山六民宿开发项目》《新的教育模式下中小学教育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对策》《鄞州传统村落村庄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多项实际项目,受到了良好的锻炼。
4)调整毕业设计环节的考核制度。
在以往毕业设计的考核中,因种种原因,往往是外聘教师指导,校内专业教师考核,这样因校内专业教师对作品认知的局限性,加上对自己指导的学生往往有所偏见,导致毕业设计的考核失真。为此,我们调整了毕业设计环节的考核制度,即毕业设计的答辩分为优辩、一辩、二辩,先进行毕业设计成果的展评,由所有参加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进行“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项打分,合成后排序:前20%左右的同学进入优辩名单,由外聘教师进行答辩,校内专业教师不参与答辩,根据答辩成绩取总人数的10%~15%为优秀,其余成绩为良好,即进入优辩的同学最终成绩最低为良好;中间70%左右的同学进入一辩名单,参加一辩的同学最终成绩最好为良好,若没有通过答辩则转为二辩;二辩同学的最终成绩最好为及格。
通过2016届毕业设计答辩我们发现,进入优辩名单中的同学,建筑设计单位的设计师与校内专业教师配合的“双导师制”指导的学生占了80%以上;最终获得“优秀”的同学中,也是“双导师制”指导的学生居多。由此可见,通过部分学生在设计院全过程的《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学生受益效果比较明显,这也体现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成果。
5)完善外聘教师考核制度。
同时,进一步完善外聘教师考核制度。根据与外聘教师配合的校内专业教师的反馈情况、学生的反馈意见、外聘教师指导学生的成绩,以及毕业设计平台操作等情况,对外聘教师进行相应考核,实行“优胜劣汰”,从而加强外聘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外聘教师的质量。
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学专业高年级阶段实践教学模式下,把《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聘请建筑设计单位有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设计师为实践环节指导教师,并制定相应的外聘教师考核制度,从《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开始,一直到《毕业设计》,采取建筑设计单位的设计师与校内专业教师配合的“双导师制”,可以全过程跟踪和指导提升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力,学生受益效果比较明显。
[1] 张平乐,郭声波,蔡 华.校企合作下建筑学专业课程考核与评价改革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6):37-38.
[2] 邱德华.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10):114-117.
[3] 卜德清,张 勃.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建筑学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J].华中建筑,2015(7):160-163.
Discussion 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high grade architecture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Guan Binjun Fang Yongfeng
(Faculty of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rchitecture specialty in senior stage in practice teaching link,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architecture specialty in senior stage based 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practice base, taking the “double tutors” graduation design, assessment system,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aimed at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rchitecture specialty,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ing mode, practical ability
1009-6825(2016)34-0224-02
2016-09-27★:2016年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B201650)
管斌君(1976- ),男,硕士,实验师; 方勇锋(1977- ),男,硕士,讲师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