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棠
(山西省汾河灌溉管理局中心试验站,山西 文水 032100)
汾西灌区灌溉面积减少原因及对策探讨
胡兴棠
(山西省汾河灌溉管理局中心试验站,山西 文水 032100)
近几年来,汾河灌溉管理局汾西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大幅减少,通过分析供需水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灌区灌溉管理制度、模式及应用价格杠杆等对策,以逐步恢复丢失的灌溉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社会效益和灌区经济效益。
灌溉面积;管理方式;管理制度;汾西灌区
汾西灌区位于晋中盆地的汾河西岸,北起清徐西木庄,南至平遥南良庄,东临汾河,西至磁窑河,南北长约50km,东西宽约13km。受益范围包括3市4县,14个乡镇,119个自然村,受益面积28800hm2。近年来,汾西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大幅减少,可灌面积24393.33hm2,实灌面积仅11440hm2,减少了53%。
2.1 灌溉面积逐步减少
一是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工业化企业占地、养殖、道路改扩建等挤占耕地面积,造成灌溉面积永久减少4413.33hm2。二是因沿河高灌无序管理,灌溉面积减少6246.67hm2,并呈逐年扩大趋势。三是引黄水未进入汾河水库前,汾河水库蓄水量减少,连续十几年中下游村庄用不上水,灌溉保证率不高,中下游村庄打井灌溉,不再依赖汾河水,加上管理不到位,村民拉土或摊平末级渠系种地,造成末级渠系毁坏严重。
2.2 农村供水管理纷乱,群管组织不健全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委基本上不直接参与用水管理,农村灌溉用水方式变成以个人承包为主的灌溉用水方式,群管组织不健全。大部分承包人以营利为目的,终端水价缺乏监督,造成水费居高不下,影响农民的用水积极性。农民在地里乱挖土,导致耕地高低不平,灌溉管理难度加大,造成大量耕地无法灌溉。同时,部分农民不自觉缴纳水费,承包人收不到水费,停水不灌溉。
2.3 灌溉用水管理方式落后,工程措施不完善
现有灌区灌溉方式以大水漫灌为主,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加之末级渠道大多是土渠,渗漏严重,农民进行渠道清淤以除草为主,渠道淤积严重,影响灌溉效益。此外,配套水工建筑物基本毁坏,造成大量灌溉投工,从而形成高水费。由于灌区灌溉方式以个人承包灌溉为主,不能按供水计划执行,用水随意性很强,为防止拖欠水费,采取停水催费的措施,造成调水频繁、水量损失,影响灌溉效率。
2.4 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不到位
从事灌区管理工作的人员少,不具备综合业务素质,管理水平低下。思想观念僵化,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责、权、利不明晰,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严重影响职工积极性。
3.1 控制沿河高灌,扩大自流面积
全年灌溉期间,二坝控制河道来水从二坝东西干渠向三坝输水,并控制三坝大坝闸前水位,低水位运行,从源头上控制灌溉水源。争取国家、省和水利厅政策,向沿河高灌收取水资源费;且灌区受益范围内的沿河高灌兴建与用水审批应征得省汾管局的同意。积极发挥浮动水价的杠杆作用,控制沿河高灌跨界侵占面积,对沿河高灌已侵占的面积,采取适当优惠政策,扩大灌溉面积。
3.2 建立灌溉用水协调和统一调度机制
供水水源由多单位多部门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造成用水存在诸多不便,内部用水时段、工业与农业等存在供水冲突,进而错过灌溉用水最佳时机,因此构筑有效的沟通平台,建立灌溉用水协调和统一调度机制十分必要。
3.3 配套完善灌区水利工程设施
灌区不仅要进行干支渠道及建筑物节水改造,还要争取国家对末级渠系、建筑物及田面配套工程的建设,充分发挥工程整体效益。为灌区农业实时适量灌溉提供工程保障,改一水灌溉为多水适时灌溉,扩大灌溉面积,增加灌区经济效益。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巩固现有的供水市场,对新增、恢复的灌溉用水户给予优惠,用足用活政策。积极进行供水体制改革,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3.4 进行供水体制改革,引入先进管理制度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一支懂管理、具有专业灌溉知识的水利职工队伍,也可以到其他先进水利管理单位学习其管理经验和灌溉方式,不断改进汾河灌区的灌水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灌溉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多种形式供水,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恢复自流灌溉面积,使灌区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再上一个新台阶。
S274.3
C
1004-7042(2016)05-0032-01
胡兴棠(1980-),男,2007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田水利专业,助理工程师。
2016-03-10;
20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