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问”策略在绘本教学中的运用

2016-04-07 01:28福建厦门市槟榔小学361004吕珈臻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4期
关键词:霸王龙帽子小熊

福建厦门市槟榔小学(361004)吕珈臻



“自我提问”策略在绘本教学中的运用

福建厦门市槟榔小学(361004)吕珈臻

[摘要]自我提问策略就是指阅读者对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从文章中获取信息,掌握文本意义的策略。在绘本教学中,引导孩子在绘本封面、内容矛盾、情节反复、图画空白、画面细节处进行自我提问,培养孩子预测猜想、观察感悟、分析理解、联结同理以及类比转化的阅读能力,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自我提问绘本策略

“自我提问策略”是指阅读者对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从文章中获取信息,掌握文本意义的方法。“自我提问策略”经常和“理解监控策略”连用,能协助阅读者确认自己是否已经了解文章意义,通过训练获得提出好问题的技巧,培养阅读和统整文章概念以及组织高层次思考的能力。笔者在近几年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探索中,尝试以绘本为载体,指导孩子使用自我提问策略阅读绘本,在绘本封面、内容矛盾、图画空白、画面细节、绘本结构处进行自我提问,教给孩子问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培养孩子预测猜想、观察感悟、分析理解、联结同理以及类比转化的阅读能力。

一、问绘本封面,培养预测猜想能力

孩子拿到一本书,首先会对色彩丰富的封面感兴趣。画家陈江洪的绘本《虎王子》的封面(如右图)被一只巨大的张着大嘴的老虎占据,老虎的嘴里有一个小男孩。孩子们一看封面,不禁冒起了许多问号:这个男孩是谁?为什么跑到老虎嘴里去?老虎会吃掉男孩吗?根据孩子的这些疑问,我引导他们再仔细观察画面,预测这本书可能讲一个怎样的故事。仔细观察,孩子们发现:老虎嘴里的小男孩是在睡觉,锋利的獠牙及飘长的胡须与男孩安详的神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新的疑问和猜想又产生了:男孩为什么要趴在老虎的嘴里睡觉,而且还不害怕?书名为什么叫《虎王子》?男孩很信任老虎,你看他紧紧地抱着老虎,老虎好像不会吃掉他,它的爪子是收着的,抱在嘴前,好像是要保护男孩,再看它的眼神是温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观察和推论中,孩子们又产生新的预测:是不是老虎是虎王,男孩是他收养的孩子?或者男孩是位王子,和老虎生活在一起?引导孩子就封面进行自我提问,对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行预测、猜想,使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阅读故事,初步感知绘本的内容。

二、问画面细节,培养观察感悟能力

细节是绘本的图像语言,藏有许多的秘密和趣味。引导孩子观察挖掘图画中的细节,培养观察和感悟能力,是绘本阅读的一大方法。在《我爸爸》第十八页孩子扑向爸爸的图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发现细节的秘密:爸爸的胸口处有个小小的太阳跳出来了。孩子们产生了疑问:爸爸胸口为什么会有小太阳?这小太阳代表着什么?又有细心的孩子发现读过的前几页的画面中也有“太阳”图案:在第一页中,爸爸坐在桌前,背后墙上挂着一幅画有太阳的图画;第二页赶走大灰狼的画面中,门上有一个太阳;在第四页爸爸走钢丝时,袜子上也有个太阳;第十九页爸爸双臂环抱孩子的图中,父子俩被金黄色的光芒笼罩,温暖的气息弥散开来铺满整幅画,好像爸爸和孩子就是散发光芒的太阳……孩子们恍然大悟:啊,原来这太阳就像爸爸的爱一样温暖。这种带着问题意识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在一起”的阅读体验,伴随着一个个水平梯度递进的自我提问,使孩子走进了语言的世界,感悟了绘本传递的主题,孩子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问内容矛盾,培养分析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评价语言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抓住绘本中内容矛盾处引导学生自我提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和保持学生阅读文本的直接动机,还能促进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提升。

宫西达也的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第十四页中写道:“吃饱了,‘很好吃’睡着了,睡得很香。看着它,霸王龙小声地说:‘你想长得像我一样啊……’那天晚上,霸王龙心里一阵阵地疼,比背上的伤口还要疼。”读到这里,孩子们不禁产生了疑问:霸王龙冒着被咬伤的危险救了小甲龙,本应该高兴,为什么故事中却说“霸王龙的心里比背上的伤口还要疼”,这不是说错了吗?初次阅读时,孩子们还不能理解霸王龙此时的心情。我引导孩子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故事。当读到故事结尾处,霸王龙为了让小甲龙离开自己,假装和小甲龙比赛跑步,小甲龙快活地跑向自己父母,而霸王龙伤感地咽下一枚红果子时,一切都明白了:为了让小甲龙更好地生活,救下小甲龙的那一天,他就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小甲龙,让小甲龙回到自己的父母身边,回到自己的族群里生活。孩子们联系后面的内容,理解了在那个布满星星的夜晚,霸王龙因为深深的爱的别离而伤感。读完绘本,我问学生:“这是一个关于什么主题的故事?”孩子们答道:“关于爱的主题的故事。”我接着追问:“读完故事,你对‘爱’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爱就是保护他,使他不受到伤害!”有的说:“爱就是崇拜他,以他为榜样。”有的说:“分离也是一种爱,霸王龙就是因为爱着小甲龙,要让小甲龙过上更好的生活,才会离开他。”瞧,孩子有多深刻,文本就有多深刻。在矛盾处的自我提问,不打断孩子阅读的连贯思维,不随意肢解故事内容,充分尊重孩子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认知,又带领孩子深入人物内心,通过分析、推论,理解人物的情感,直达主题。

四、问故事空白,培养联结同理能力

留白是图画书一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和表现手段。图画书通过留白将主题所要表达的不尽之意溢于画外,从而延伸、扩展文字和画面的叙事空间,使得故事主题更有感染力。如,在阅读绘本《一个不能没有礼物的日子》时,当读到“生活拮据的小熊一家圣诞节没有钱买礼物,可是新年的清晨,大家却都收到了神秘的礼物”时,不禁产生了疑问:谁是圣诞老人?他怎样为全家准备礼物呢?绘本中没有描绘小熊准备礼物的过程,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我利用故事空白,引导孩子当一当阅读“侦探”,寻找并发现画面上小熊留下的线索,并联系日常生活经验想象补白小熊帮助捡回帽子时的心理和动作,再现小熊精心准备礼物的情景。(如右图)

(课件播放:北风呼啸声)

师:小熊家里穷,没有钱买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早上,熊爸爸戴上帽子,在冰天雪地中走出屋外,不断地弯下腰捡树枝。他要为孩子们做一棵美丽的圣诞树。突然,一阵北风吹来,呼——熊爸爸的帽子被风吹跑了。可是熊爸爸却没有发现,他一心想的是什么?

生:熊爸爸一心想着家人,想多捡些树枝给家人做圣诞树。

师:熊爸爸的帽子被风吹跑了。假如你就是躲在一旁的小熊,你会怎么想呢?

生1:爸爸没有帽子一定会很冷的!

生2:这顶帽子也许是妈妈送的生日礼物,多珍贵呀!

生3:家里穷,帽子被风吹跑了,就没有钱买帽子了,我要把帽子找回来!

生4:爸爸是为了给我们做圣诞树才丢掉帽子的,我要偷偷地把帽子找回来,给爸爸一个惊喜!

师:想象一下你要怎样偷偷地捡回帽子,才不让爸爸发现,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1:也许这时刮来一阵大风,把帽子吹走了,我刚要捡到帽子,又被风吹走了……

生2:也许雪地路滑,我滑倒了,但马上爬起来朝帽子追去。

生3:为了不让爸爸发现,我偷偷摸摸地跟在后面,迅速地冲过去,弯下腰捡起帽子,藏在自己的腋下。

师:多么懂事的小熊,我替熊爸爸谢谢你!作者没有画出小熊是怎么准备礼物的,可是刚才我们把自己当作小熊,让这幅画面动了起来,更加理解了小熊为家人准备礼物时的心情。

像这样,在引导学生读绘本时,巧妙挖掘绘本中的空白处,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进入到故事中,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让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共同发展。

五、问情节结构,培养类比转化能力

绘本的结构有许多范式。读完整本绘本后,要引导孩子跳出绘本看绘本,整体观照故事结构,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促使已有图式的扩展和更新。有些绘本采用反复的手法来推进情节的发展。如,绘本《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一书中,大灰狼乌鲁看到午睡林中那么多小猪,急着把好消息告诉好朋友,他先来到哇呜的家,“喝了牛奶,吃了蘑菇”,顺便带走了咖喱蘑菇,却忘了告诉哇呜关于小猪的事。教学时,引导孩子自我提问:乌鲁带着满足的好心情,先后来到咕鲁鲁、贝罗的家,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孩子们有了前面的阅读经验,就能推断出到另外两只大灰狼家一定也是吃了一堆东西,带走一堆好吃的,却忘了告诉好朋友关于小猪的事!了解这种创作手法,阅读绘本《咕噜牛》《犟龟》《蛤蟆爷爷的秘诀》等,引导孩子将感受到的反复结构的手法运用到绘本阅读和创作中。又如,将《月亮的味道》《甘伯伯游河》《有个老婆婆吞了一只苍蝇》三本绘本群读,引导孩子发现“累加型”故事的写作特点和创作形式,促进孩子类比转化能力的提升。

“自我提问策略”的教学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尝试突围,其价值目标指向“教阅读”与“教方法”。以上五种途径并不是独立使用的,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在多元阅读体验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先云.有了“表达课”,“阅读课”教什么[J].语文教学通讯,2015(4).

[2]李求宝.图像化策略的四个学导点[J].小学教学参考,2015(9).

(责编韦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4-034

猜你喜欢
霸王龙帽子小熊
我是霸王龙
放生一只霸王龙
小熊
好冷啊,霸王龙灭绝了
霸王龙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可爱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