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不怕寄宿难
《留学》杂志社社长 孙献涛
如果你相信美国的寄宿家庭都是律师、医生、官员、教师之家,和你处于差不多的阶层、拥有相似的经济实力,那你就太理想主义了。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去美国读高中的中国学生,比上一年多了5000人。这算是“美高”的一个小阳春。
“美高”走俏的原因很容易理解:早点出去,既有利于现在掌握更纯正的英语,又有利于将来在本科阶段不被退学。但“美高”也并没有走俏到火爆的地步,根源还在于这条道走起来很是艰难。
读高中的孩子正处于少年叛逆期,家庭教育不可或缺。但私立“美高”最让人讨厌的地方,是中国家长无法获得陪读签证。寄宿高中当然很好,但一来学费很贵,二来学位太少;退而求其次吧,寄宿家庭成了“美高”后端服务的主流和标配。
但是一定不能把寄宿家庭想象得太过美好。这也是众多“美高”后端服务机构的心 声。
先说一个亲身经历。去年秋天赴美考察中学教育,机构带着我参观波士顿郊区的一户模范寄宿家庭,当时男主人挣钱养家还没有回来,女主人抱着肥猫,不住嘴地夸奖中国寄宿学生品学兼优。趁人不备,那位来自福建的高中女生冲我耳语:长了就不好了,长了就不好了。言语间透着寄人篱下的无奈和哀伤。
“相处太难”,这也是人之常情,同一屋檐下的父母和子女尚且时有龃龉,何况寄宿家庭和一位来自异域的陌生少年?语言夹生、习惯迥异,相遇“外星人”的新鲜劲过了之后,相处的考验才算是刚刚开始。
回归主题。作为家长,首先你得把“美高”寄宿家庭想象成“穷人”。肯定有热爱公益事业、热衷国际交流的家庭参与此事,但多数寄宿家庭是冲着每年一万多美刀额外收入来的,这可是一笔大钱。如果你相信美国的寄宿家庭都是律师、医生、官员、教师之家,和你处于差不多的阶层、拥有相似的经济实力,那你就太理想主义了。
第二,你可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美高”的魅力之一,就是它比“美本”拥有更多试错、纠错的机会。这家住着不好,可以再换个家庭,总比转学容易;多一点有底线的折腾,或许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和成熟。
第三,你还可以先“试寄宿”一段时间。比如在初中阶段就参加为期数周的“寄宿家庭”之旅,让孩子先学会处理放浴帘之类的关键小事。
“放浴帘”为什么关键?请往后翻阅本期《留学》杂志。
联系邮箱
sunxiantao@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