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清时期是我国美术发展的又一高潮时期,山水花鸟画成为艺术发展的趋势,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忠义题材的美术却是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时期,而且艺术发展主体流向民间,艺术性相对下降,大不如以前。
关键词:明清美术;忠义题材;研究
作者简介:李兆宇(1980.6-),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绘画、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1
一、明清美术忠义题材概述
(一)明清美术忠义题材
明清美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映忠义的作品,在作品中围绕着忠义进行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可亡国,不可忘天下的文化观念,注重忠义文化的教化功能,传递出艺术教育性。倡导普世价值观念。明清时期的忠义题材的作品的艺术追求相对较低,更注重数量和形式,从艺术层面上来讲艺术没有提高。
(二)忠义题材在明清美术中的价值
明清时期的忠义题材美术,开始融入到寻常百姓家,不在以追求艺术性为目的,而是追求题材的思想性,育人性,这与儒加艺术的本性思想是一致的,强调艺术的教化功能,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艺也是教化的工具,预示着艺术发展的分化,走向专业化的特性。就这点而言忠义题材的美术,在整个明清美术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艺术性而言,忠义题材的美作品地位不断地下降。
二、明清美术忠义题材的分析
(一)明清时期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和以往的艺术品一样存在于社会生活的上层领域,但是这种题材的美术在这一时期开始迈向生活,尤其是融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忠义题材美术作品立足于生活和社会,以多种形态,采用各种表现方式,向社会的各个阶层传播;与明清前的忠义题材美术的转播相比较,明中期以后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传播范围更加的广泛,已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社会阶层的主体发生变换,由社会的上层,逐渐向社会的下层人民转移,实现了主体的转换,成为明清忠义题材美术的特性。 明清时期从事忠义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人数量庞大,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不懈探索与创新,但是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恰恰相反在艺术的追求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缺少代表性的作品,从创作的形式上,专业的画家也好还是民间手工艺人也好,总的来说,注重在量的层面做文章,主要是想把创作速度提高上来,因此作品的艺术性被忽略,与明清之前的忠义题材美术作品相对照,明清时期的绘画技巧与质量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固化某种创作模式,缺乏必要的灵活性;然而忠义题材美术作品这种特点却适合了作品大量生产和广泛传播需要,导致忠义题材美术作品更多地融入到普通百姓家中,离开了精英阶层,与他们渐行渐远。 忠义题材的美术逐步成为的民间美术,发挥着在民间教化育人的功能,忠义文化和美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二)明清时期的美术是我国近代以前封建艺术发展的末期,也是封建美术发展的又一成就历史时期,为古代美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明清的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与明清的山水花鸟画相比较,对艺术的发展贡献不足,明清的山水花鸟画,成为揭示自然事物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感染人们心灵具有特殊力量与效果的工具,与忠义题材的育人教化的功能截然不同,成为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的层面;明清的忠义题材,却推进美术的细化分化,专业化发展看到了雏形。
明清美术发展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美术走向繁荣发展的同时与忠义题材开始分离,这种美术的发展特点,充分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的重于文化素养,对于忠义不大关注,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在不同阶层真实反应,体现出文化服务于生活的基本规律。明清时期参与美术创作的尤其是高雅艺术的创作主要是上层人员,但是专业性不强,多数是属于爱好进而走进创作的领域,成为美术艺术发展的大家,这是不同以往任何时期的在艺术上表现出的特点,与此同时,忠义题材的美术艺术发展,开始走进民众,众多的民间爱好者从工艺的制作的层面发展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创作数量大,范围广泛,参与的人员包含了社会的众多阶层,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在明清体现出来的特点是以往任何时期所没有的。从根本上来讲,是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开始同时存在,并不断的分化,社会阶层出现分化,艺术是这种社会现实的反应。
三、提高忠义题材在美术中的渗透策略
(一)明清忠义题材美术的发展成一个独立发展的艺术门类,体现了市民生活的意义,是民间艺术的主要部分。忠义题材的艺术扩展到到人口稠密、工商业发达的城镇,以满足市民群众的审美和生活需要。为广大农村提供艺术营养,推动农民艺术发展。丰富一些富于群众性的特殊形式,如风俗画、年画、戏曲小说插图等,把忠义的一些特殊的题材和内容融入到这些艺术形式中。忠义美术的创作往往是和手工业的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明清的忠义题材的美术,要实现艺术性和工艺性紧密结合,在体现鲜明的忠义主题时,展现出优美的艺术特质,富有艺术性。
总结:
明清忠义题材的美术既继承了以前的题材,又随着社会发展走向大众,不仅是社会的反应,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和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辉,胡明涛. 中国传统砖雕“和”的审美内蕴——以亳州花戏楼砖雕为例[J]. 文史博览(理论). 2013(06).
[2]秦翠红. 中国古代“忠义”内涵及其演变探析[J]. 孔子研究. 2010(05).
[3]贾勇星. 论《三国演义》之“义”与情节的关系[J]. 莆田学院学报. 2010(03).
[4]张馨.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关羽和诸葛亮的“忠义观”的探讨[J]. 宜春学院学报. 2010(02).
[5]周启荣. 明清印刷书籍成本、价格及其商品价值的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6]李占海. 略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义”[J]. 文教资料. 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