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场域中的媒介生态

2016-04-06 19:25赵士萌
青年文学家 2016年8期
关键词:符号

摘 要:评书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口头表演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从传统审美场域到虚拟审美场域的转换,“传受”关系的虚拟化转换消解了评书艺术的内在生命力,继而使得评书艺术的发展和良性传播陷入困境。本文以评书艺术传播文本为例,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评书艺术的审美场域,剖析评书艺术虚拟审美场域的内在特征,从而进一步阐释“回归书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审美场域;符号;评书艺术;媒介生态

作者简介:赵士萌(1990-),女,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硕士。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1

在大众媒介的影响下,评书艺术审美场域发生了变化,虚拟审美场成了评书艺术发展的主要路向。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虚拟审美场域中的媒介生态问题是寻求评书艺术传播和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

“场域”是布尔迪厄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从分析的角度看,一个场也许可以被定义为由不同的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造。[1]”,同样,在审美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个由“传者”和“受者”共同建构的场域,即审美场域。

审美场域中作为传播媒介的符号。在评书艺术传播中有两种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媒介系统,一种是语言符号系统,另一种则是非语言符号系统。评书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其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有着“互文”的特殊意义,非语言符号作为语言符号的延伸体,表情达意,共同构成文本的意义。在评书艺术的表演中符号的内蕴意义决定了“传受”关系的动态运动状态。符号的内蕴意义是受众审美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层,“指人们在运用语言符号时所表达的与客观事物无直接联系的评价性意义。[2]”。观众对于演员的表演来说有着特殊的促动作用,是表演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审美场域须有“观众”和“演员”共同建构,在两者的互动和交流中完成。在评书艺术表演中,演员的表演是灵活多变的,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即兴的色彩,而表演中的即兴部分大多由观众的情绪和反映决定。评书表演艺术中演员的言语、动作、表情和节奏的快慢和观众的反映相契合,共同建构表演文本。因此,由“传受”关系所构成的审美场域始终处于灵活多变不断交流的状态,审美场域的变化随着“观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媒介技术的进步,由“传受”关系建构的审美场域逐渐从实体审美场转向虚拟审美场,审美场域中传统的“观演”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审美场域中“传受”关系的变化。大众媒介对评书艺术传播的介入,于评书艺术本身而言,意味着其文本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广播评书、电视评书与漫画评书都是评书表演艺术文本的一种表现形式。但重要的是,大众传播媒介改变了审美场域中的“观演”状态,使得“观演”关系处于虚拟化的审美场域之中。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使得“观演”关系的物质介质发生了变化,“虚拟书场”代替了“实体书场”,从而使得“观演”关系中的“交流互动”被悬置化,传统评书艺术中所注重的“情景化传播”方式被改变。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审美场域的虚拟化转换实则改变了“观演”的交流状态,阻断了传统的艺术传播模式。

所以,传统评书艺术属于“情景化传播”,注重“艺术传播的深度”,大众媒介影响下的评书艺术属于“虚拟化场景传播”,注重的则是“艺术传播的广度”。但对于评书艺术本身而言,“虚拟化场景传播”必然带来评书艺术本身生命价值的消解,从而影响评书艺术的有效传播和良性循环发展。

大众媒介的传播方式打破了线性时间的概念,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符合互联网时代下快速传播的特性要求,对评书艺术的普及而言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文本样式。但是,在虚拟审美场域中作为传播媒介的符号所呈现出的“类型化传播”、“意义的单一化传播”问题值得深思。

首先,符号的类型化传播。大众媒介影响下的虚拟审美场域中,评书艺术呈现出鲜明的符号类型化传播的趋向。大众媒介改变了评书艺术原有的传播路径,由最初的“观看”变成了“听评书”或者“看评书”。由此可见,对于评书艺术传播而言,大众媒介的传播方式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表现出“封闭”性的特点。技术的存储和复制功能可以将表演文本永久性的保存起来,但却失去了表演文本的“再创造性”。在技术的高度干预下,评书艺术也走向了“类型化”、“单向化”的传播模式。其次,符号意义的单一化传播。评书艺术的“深层表演”蕴含在“观众”和“演员”的互动交流之中,蕴含在表演文本的创造之中,“观众”通过“现场感”及情景化传播的互动方式感受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内蕴意义。大众媒介的介入使得评书艺术“观众”与“演员”的交流互动被悬置化,消解了符号间建构文本意义的能力,使得符号意义的表达单一化,意义浅层化。究其原因则是对于“现场感”的褫夺,这同时也反映出“回归传统书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艺术传播而言,理想的“媒介生态”所呈现的应是良性传播、良性循环的态势,其目的是在保证原有“艺术生命”基础之上进行有效传播,以艺术保护和传承为最终目的。

总之,评书艺术的审美场域由“演员”和“观众”两个维度共同建构,两者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创造艺术文本。大众媒介的介入改变了审美场域中的“传受”关系,继而影响了艺术的深度发展和良性传播。对于艺术传播而言,“回归书场”是评书艺术得以传承的必由之路,是对评书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遵循,也是保证其艺术生命力的内在要求。

注释:

[1][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版,P142.

[2]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125.

猜你喜欢
符号
符号神通广大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添运算符号
灵魂的符号
怎样填运算符号
变符号
倍图的全符号点控制数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