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被隔离的道德律
——读尤里·奥莱夫《隔离区来的人》

2016-04-06 06:52张晓玲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尤里隔离区继父

○张晓玲

不能被隔离的道德律
——读尤里·奥莱夫《隔离区来的人》

○张晓玲

波兰是一个苦难深重的国度。尤其是在二战时期,处在德国纳粹的控制之下的波兰,其中的犹太人受到了惨绝人寰的对待。在被大批屠杀之前,他们被关在一个统一的场所,与非犹太人严格地隔绝开来。

书中的主角马雷克是一个十四岁的波兰孩子,那一天,他的继父终于愿意带着他进入地下道,偷偷潜往犹太隔离区。他们并没有什么太高尚的目的,而是为了高价售出食品或货物。在犹太隔离区,物品的价格总会比在外面贵上好几倍,而犹太人,又是出了名的富有。偶尔他们会偷运出犹太女婴,送到教区的孤儿院抚养,对于这项生意,马雷克的继父不愿收一分钱,纯粹白干。当马雷克问起继父为什么这么做时,继父说:“我不喜欢犹太人,可是我跟人类没有仇怨。”

除了偶尔与继父进行这样的秘密行动之外,在日常的时光里,马雷克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波兰男孩,甚至和其他的男孩一样,有一次竟然抢劫了一个偷跑出隔离区的犹太人。马雷克的母亲知道此事后痛不欲生,因为马雷克的亲生父亲就是一个犹太人,并且还是一个共产党员。

当马雷克知道这个消息周,再次看到一个谨慎地,却又孤独地出现在非隔离区的犹太人时,就起了要帮助他的念头。那个人叫潘·乔泽克。马雷克把他藏在了外公外婆家,以躲避当局的耳目。然而很快,犹太区的起义发生了。他们认为尽力一搏总好过低头等死。本来已经可以顺利逃脱的潘·乔泽克决定重回犹太区,于是马雷克把潘·乔泽克带进了跟继父走过多次的那条通往犹太区的下水道。就在他们即将通过下水道到达犹太隔离区时,一个炮弹把下水道的一部分炸毁,堵住了马雷克回家的路……

这本书的作者尤里·奥莱夫是199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得主,1931年出生于波兰华沙,本身就是一个犹太人。二战爆发后,他的父亲被苏联人所抓,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在华沙的犹太人隔离区内生活了两年,后来,母亲被纳粹所杀,奥莱夫和他的弟弟被偷运出隔离区,藏匿在一户善良的波兰人家中。二战结束之后,奥莱夫搬到以色列。这段在华沙的童年经历深深地印刻在了奥莱夫的生命之中,使他看到人性最黑暗以及最闪亮的部分。他成年后很多作品都带有他童年的烙印,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使得他的作品有别于其他轻松、愉悦的儿童文学,它们带着战争和死亡的印记,却又充满着爱、宽容和幽默。

在这本书的自序中,尤里·奥莱夫谈论了这个故事的来历,马雷克的原型是一名波兰的新闻记者,而书中的一切都是马雷克的亲历。成年的马雷克死于一次空难,因为他的死,才促成了这本书的诞生。

书中的下水道,充满污垢,臭气熏天,马雷克为了干这项营生甚至剃光了头发,然而对于犹太人来说,这却是一条生命通道。他们在臭烘烘的地下道中沉默前行,没有一个人发声埋怨。书的最后写到继父把一个犹太女婴高高举在头顶,艰难地通过淹到脖子的臭水时,那个弱小的生命犹如一朵微弱的火苗,闪烁出了绝望中的希望。这一朵微弱的火苗,照耀着这条臭不可闻的肮脏下水道,如同照耀着一条默然涌动的人性长河。在这长河之中,不管是何种种族,不管是何种信仰,总有相似、相融的可能,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道德律”(康德语),那是一株具有神奇力量的生命之花,越压迫,越馨香,越践踏,越绽放。

猜你喜欢
尤里隔离区继父
春水涨又停
中国英雄
一头卖不掉的牛
一头卖不掉的牛
动物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类型化与规则设计
福建省建成国内首批肉鸡无禽流感隔离区
尤里的漫游之旅
一头卖不掉的牛
尤里告状
会治病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