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涛,陈全武,柯沛强*
(1.江华县林业局森保站,湖南 江华 425500;2.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茂名 525000)
影响DCPV使用效果的因素及使用建议
徐 涛1,陈全武2,柯沛强2*
(1.江华县林业局森保站,湖南江华 425500;2.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茂名 525000)
本文对影响DCPV(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使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概述,对DCPV科学高效利用提出了建议,以便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松毛虫;DCPV;防控;增效
DCPV(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自20世纪70年代在广东发现到推广应用,已有近40年历史。但由于其致死速度慢,应用效果受林间环境、气候及马尾松松毛虫虫态及虫口密度等因素影响,林农认识及接受过程较长,实际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为提高林农对DCPV的认识,掌握其科学高效使用技术,本文简单阐述DCPV的概况,并对影响其使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概述,对DCPV科学高效利用提出了建议,以便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1DCPV来源及增殖
1973年,我国首次在广东郊外发现了马尾松质型多角体病毒自然病变虫体,并对该病毒的形态结构、组织病理和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1]。病毒为活体寄生物,其增殖制备主要采用带毒材料饲喂松毛虫及替代寄主,使病毒在寄主昆虫体内增殖,感染发病后收集病变虫体加工制备。
1.2松毛虫感染DCPV的症状变化过程
松毛虫被DCPV感染后,初期外部病症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幼虫食欲减退,发育缓慢,神态萎靡,虫体逐渐缩短,头大体小,尾部常带有黄白色的稀粪。经过一段时间,幼虫陆续死亡,病死虫体壁不易破裂,呈现典型的病状。
松毛虫感染后病变限于中肠,松毛虫感病早期,中肠仍为透明的淡绿色。感染4 d、5 d后,中肠上可见到有分散的乳白色的小斑点,随病势加重,肠道上的白点增多,逐渐连成一片,直到全部中肠变为白色或黄白色,肿胀不透明,表面出现许多横纹皱褶,最后中肠完全被破坏[2]。通过镜检,可发现虫粪中有大量的多角体。
1.3DCPV林间传播途径
林间使用DCPV后,病毒附着在松针表面,幼虫取食带毒松针后,病毒穿透围食膜进入中肠,在中肠细胞内进行复制,随着病毒复制加快,最后释放大量的多角体随着虫体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这些多角体污染周围的环境,导致其他健康昆虫感病,最终病毒在整个昆虫种群内逐渐向四周扩散形成病毒流行病[3]。
高龄幼虫感染DCPV,部分可发育成成虫,产下带毒虫卵[4]。部分天敌昆虫和鸟类[5,6],也能携带传播DCPV,加速了病毒扩散。
1.4DCPV生物安全性
病毒类杀虫剂具备良好的专化性,即通常感染一种昆虫或同属的昆虫,对其它生物不造成感染或虽携带病毒但不出现伤害。质型多角体作为林间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保护并促进了林间原有天敌的生存与发展,增强了林间自然抗御虫灾的能力[4]。
2.1时效性
与化学杀虫剂相比,DCPV使用后,松毛虫取食感染到死亡需要较长时间,用药后12 d,死虫率为35%~40%,但其残存活虫感染率较高,死虫率+残存虫感染率在95%以上,感染残存活虫反应迟钝,取食少发育不良,对马尾松叶量影响小,且随着病程变化感染残存活虫也会陆续死亡[7]。
2.2持效性
DCPV病毒杀虫剂在林间一次施用后,发病的松毛虫可产生大量病毒多角
体。随着松毛虫的世代交替以及天敌、害虫本身的传递,DCPV在林间能长期保持活性,作为次代松毛虫的传染源,并向邻近林分扩散,从而抑制了松毛虫的再度大发生。与化学防治区相比,能控制松毛虫5 a以上有虫不成灾,郁闭度大的林分虫害持续控制时间可超过10 a[8]。
3.1环境因素
CPV对紫外光敏感,在紫外光照射下,其感染性迅速降低,直至失去活性;热处理结果显示50℃以下,CPV感染性不变,60℃处理超过10 min,活性开始下降,30 min以上,完全丧失感染活性。
鉴于CPV对环境的敏感性,其施药时间选择在傍晚,可延长药剂作用时间,提高药效。药剂遮光保存也是保证药效的途径,运输和储存的温度,也决定了药剂CPV活性。最高温度最好不超过50℃;南方酸雨如地表水酸度在pH4.8以下,喷雾作业时,考虑使用石灰水等碱性溶液中和,以免CPV活性下降。
3.2施药方式对林间使用效果的影响
据柯沛强等人通过DCPV不同施药方式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防治试验[10],表明不同施药方式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超低容量油剂与烟雾剂的防治综合表现略优于常规喷雾,且减轻了劳动强度,从而节约了防治成本。由于超低容量油剂与烟雾剂使用时无需兑水溶解、稀释,也规避了水质对药剂效果的影响。针对部分林农对高温烟雾可能破坏DCPV活性的疑惑,黄焕华、林思诚等对烟雾承载DCPV的活性及林间应用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瞬时高温不影响DCPV活性[11],林间应用时其总体防效优于常规喷雾,其松毛虫死亡规律与常量喷雾一致[12]。
以卵寄生蜂作为DCPV传播媒介,将昆虫病毒携带到目标害虫,并能够使没有被寄生的松毛虫卵孵化后的幼虫被病毒感染,能有效增强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扩散,最终导致病毒在整个林区的松毛虫种群内流行[13]。
3.3不同药剂复配对DCPV使用效果的影响
使用B.t、白僵菌及化学杀虫剂与DCPV复配,其时效性有所提高,而持效性及林间松毛虫虫口密度的持续控制无明显影响[14]。B.t或化学药剂与DCPV复配,用药7d内的死虫,主要是化学药剂或B.t的毒性;7 d至20 d的死虫,由于复配的药剂降低了松毛虫的抗性,从而提高了虫体感染DCPV的机率;20 d以后出现的死虫主要是DCPV中毒死亡的症状。白僵菌与DCPV复配,被DCPV感染的松毛虫,更易被白僵菌侵染,其死亡时间也有所缩短,但长期控制,仍由DCPV起主导作用。
3.4马尾松林郁闭度及松毛虫虫口密度
紫外光对DCPV活性影响明显,马尾松林郁闭度越大,施药时DCPV活性损失越小,且郁闭度较大的情况下,感病虫粪便等污染物持毒时间也延长,被污染虫卵的卵面带毒侵染率也明显提高,从而有利于DCPV导致松毛虫病毒的流行[15]。松毛虫虫口密度大,相互传染的几率提高,且带毒成虫数量多时,DCPV传播范围扩大,下一代幼虫感病比例增加;在虫口上升期,大部分幼虫发育至3龄时施药防治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3.5防治指标
马尾松5~10龄树失叶率达到或超过25%、10~15龄树失叶率达到或超过33%时[16],材积增长受到显著影响。失叶率在15%时,马尾松材积增长不受影响,且松毛虫虫口密度也较高时开始防治,有利于DCPV的感染,导致松毛虫病毒的流行。
4.1施药时间
在气温高于20℃低于35℃,相对湿度70%左右时,傍晚施药,使用效果最好。
4.2药剂使用浓度
单独使用DCPV时,使用剂量1 500亿CPB· hm-2~3 000亿CPB·hm-2;虫口密度低、虫龄小时使用较低的剂量,虫口密度高、虫龄大时适当增加用量。与B.t、阿维菌素及化学农药复配时,DCPV用量为750亿CPB·hm-2~1 500亿CPB·hm-2,其它参配药剂以亚致死剂量或正常用量的1/3混入。
[1]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马尾松毛虫多角体病毒研究初报[J].林业科技通讯,1974,(10):13~17.
[2] 吴若光.马尾松毛虫形态及组织病理的观察[J].林业科技通讯,1984(10):26~27.
[3] 黄冠辉,等.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交叉感染试验[J].生物防治通讯,1987(4):185.
[4] 吕南楠,等.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松毛虫的防治实验[J].防护林科技,2002(3):27~29.
[5] 彭辉银,陈新文,姜云,等.松毛虫赤眼蜂携带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马尾松毛虫[J].中国生物防治,1998,14(3):111~114.
[6] Fuxa JR,Richter A R.Repeated reversion of resistance to nucleopolyhedro-virus by Anticarsia gemmatalis.J.Invertrbr.Pathol,1998(71):159~164.
[7] 林思诚,等.CPV-BT复合用于林间松毛虫防治的试验[J].广东林业科技,1999,15(2):42~45.
[8] 苏志远,等.德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德昌松毛虫的持续效果观察[J].四川林业科技,1999,20(3):7~11.
[9] 柯沛强,等.DCPV杀虫剂不同施药方式应用效果对比[J].山东林业科技,2012(3):54~56.
[10] 黄焕华,等.三种微生物杀虫油烟剂成烟后菌体活性的测定[J].环境昆虫学报,2008,30(1):89~91.
[11] 林思诚,等.烟雾承载病原微生物防治松毛虫试验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2004,19:369~371.
[12] 纪昌艳.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D].湖北武汉: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
[13] 林思诚,梁云芳,许再福,等.CPV-BT复合用于林间松毛虫防治的试验[J].广东林业科技,1999,15(2):42~42.
[14] 何益良.DCPV-白僵菌-杀灭菊酯复合杀虫剂林间防治试验[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5,15(3):285~288.
[15] 程良德,李罡,张林,等.“生物导弹”持续控制松毛虫效果与评价[J].华中昆虫研究,2012(8):362~364.
[16] 李奕震,等.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2):74~77.
S763
A
1003-5508(2016)03-0140-02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3.031
2016-03-08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森林害虫病原病毒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2012B060400009)。
徐涛(1974-)男,汉,湖南江华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工作。
高级工程师,E-mail:kepq@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