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艳(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畜牧局 257500)
经验交流
畜禽常见病的发生特点
周俊艳(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畜牧局257500)
畜禽的常见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等,总计达20种之多。畜禽常见病的发生,因为致病因素不同,临床上表现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初步判断是哪一类型的病。有利于准确判断、合理用药、快速控制病情,避免因滥用药物而增加饲养成本。
1.1未打防疫针的畜禽群易发畜禽群不接种疫苗,畜禽体内没有免疫抗体,不能抵抗病毒的侵袭。或接种的疫苗质量差,或量不足,或接种疫苗时畜禽群不健康,使畜禽体内产生的免疫抗体少,不能有效抵抗病毒的侵袭。或疫苗的保护期限已到,畜禽体内的免疫抗体消失殆尽,不能有效抵抗病毒的侵袭。
1.2冬春季节发病多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有利于病毒存活。冬春季节(尤其是春节之前)畜禽出栏比较集中,外运频繁;人员流动频繁,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而夏季天气炎热,不利于病毒存活,所以发病很少。
1.3发病死亡突然病毒病传播迅速,发病、死亡突然,发病数量大、死亡数量多。
1.4高死亡率过后很快好转病毒病病程比较短,发病高峰过后很快开始好转,而且不治自愈。
1.5病愈后可获得免疫力未发病和病后自愈的畜禽可获得免疫抗体,一定期限内不再得此病。
2.1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畜禽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畜禽群易发细菌性病。冬春季节易发呼吸道病,夏秋季节易发肠道病。
2.2病情发展缓慢健康畜禽被细菌感染后发不发病,发病早晚,病情轻重,与畜禽的抵抗力强弱有很大关系,所以病程拖延时间长。而出现暴发也只是个例,如传染性鼻炎。
2.3无明显死亡高峰细菌病的传染以畜禽与畜禽之间的密切接触有关,如抗病力差的畜禽接触了病畜禽粪便、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发病后造成内脏器官的严重损伤,才有可能导致死亡,一般不会同时造成大批死亡。
3.1地面平养最易得病畜禽养在地面被粪便污染严重,成为一些寄生虫虫卵发育、成熟的场地。除了饲料、饮水易被污染,也可直接接触粪污,从而增加了感染寄生虫的几率。
3.2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和秋初雨水多,畜禽场地面潮湿,坑洼地易积水,成为许多寄生虫及其中间宿主的滋生地,为寄生虫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秋后和春季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则不利于寄生虫的生存和繁衍。3.3病情发展缓慢因为寄生虫病是接触性感染,所以传播速度比细菌病要慢得多,病情发展也比较缓和。而出现暴发也只是个例,如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出现暴发主要与活动场地被虫卵污染严重,大部分畜禽被感染,当抵抗力降低时而暴发;或同时又有病菌混合感染有关。
3.4零星死亡发病期如果治疗不及时,个别感染严重的导致死亡。3.5控制发病比较容易:只要注意畜禽舍的消毒卫生,或注畜禽群离开地面饲养;定期用药防治,即可有效杜绝寄生虫病的发生。但是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除外。
4.1饲料营养缺乏畜禽的营养缺乏主要是因为饲料单一,或饲料配合不合理所致,其中最常缺乏的有粗蛋白质、维生素A、E等。
4.2饲料营养过剩畜禽的营养过剩主要是因为饲料中过多增加饲料某种营养所致。如过多地使用玉米、次粉等能量饲料,导致母畜禽过于肥胖。
5.1因药物用量过所致多治疗畜禽病时加倍使用药物;或多种药物合用;或长期用药,均可导致药物中毒。
5.2越用药物病情越重把药物中毒误诊为发生疫病;或认为用药量不足,而再增加药量,结果导致中毒进一步加重。
S858.2-3
B
1007-1733(2016)12-0100-01
(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