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玉香 (山东省沂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东里分所 256100)
调查报告
沂源县2016年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
毕玉香(山东省沂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东里分所256100)
经对沂源县13个乡镇(开发区、街道办)的山羊进行摸排调查,对种山羊场进行小反刍兽疫苗的接种并进行血清学检验,现将调查情况作一介绍。
为全面掌握小反刍兽疫疫病流行病学分布,科学判断小反刍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提升小反刍动物疫情预测预警能力,防止疫情的发生,确保全县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淄博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强化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从4月4日开始,历时20余天,对全县山羊紧急开展了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活动。
鉴于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沂源县畜牧局领导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要求做好相关的疫病防控工作,切实强化检疫监管,立即组织做好培训宣传,做好疫情排查。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小反刍兽疫病毒不感染人,不属于人畜共患病。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6d,也可达到10d,《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1d。
3.1临床症状山羊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突然发热,第2~3天体温达40~42℃高峰。发热持续3d左右,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眼流分泌物,出现眼结膜炎。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造成迅速脱水和体重下降,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3.2消毒技术(1)药品种类:碱类(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物、酚化合物用于场地和设施消毒;柠檬酸、酒精和碘化物(碘消灵)适用于人员消毒。(2)消毒方法:金属设施设备的消毒,采取火焰、熏蒸和冲洗等方式消毒。羊舍、车辆、屠宰加工、贮藏等场所,采用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养羊场的饲料、垫料、粪便等,采取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望广大养殖户引起高度重视,促进本县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3)免疫接种:接种选用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反刍兽疫活疫苗,每瓶50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为1头份/ml,羊颈部皮下注射1ml,稀释后的疫苗限在3h内用完。用过的疫苗瓶、剩余疫苗及接种用注射器消毒处理。
此次调查覆盖全县13个乡镇、开发区、街道办,由全县兽医站基层防疫人员对各个村的山羊、绵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要求逐场逐户在辖区内开展小反刍兽疫排查摸底,每天根据疫情排查结果上报至县动检所流行病学调查专职报表人员,并认真填写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表。认真查清疫情来源,及时消除隐患,各辖区要在每天下午4时以前将当天小反刍兽疫周报表上报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流行病学调查专职报表人员。在流行病学调查上,实行拉网式全面排查,特别是对山羊、绵羊养殖密集区域进行临床普查。同时,突出抓好近一个月以来引进活羊等易感动物的疫情排查。截止目前共排查羊只237458余只,其中规模养殖场4家,散养户约7000余家。并发放小反刍兽疫明白纸1600余份,举办培训班5次,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对种羊场进行了小反刍兽疫苗的接种,目前共接种羊只567只,有效预防了种羊的发病。
通过开展小反刍兽疫专项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本区防控预测预警能力,增强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全区小反刍兽疫疫情零发生。免疫效果的评价:县兽医站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接种天康兽用小反刍兽疫活疫苗的安全性良好,效价产生层次高,对羊群没有免疫负反应,而且产生的免疫效果达到淄博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强化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的要求,证明效果确实可靠,可以推广使用。
S858.99
A
1007-1733(2016)12-0059-01
(2016–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