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猪丹毒的发生与防治

2016-04-06 05:00福建省南平市芒荡镇畜牧兽医站353007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12期
关键词:疹块猪丹毒亚急性

苏 琦(福建省南平市芒荡镇畜牧兽医站 353007)

一起猪丹毒的发生与防治

苏 琦(福建省南平市芒荡镇畜牧兽医站353007)

猪丹毒是猪的一种常见病种,近年来时有发生。该病也叫“打火印皮肤病”或“红热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有三种类型:急性型多呈高热败血症;亚急性型表现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则表现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

猪丹毒病原是红斑丹毒丝菌,也叫猪丹毒杆菌,是一种纤细的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目前认为有25个血清型(1~25型)和1a,1b及2a,2b亚型。大多数菌株为1型和2型,从急性败血型分离的菌株多为1型;从亚急性慢性病例分离多为2型。一般来说1型菌株毒力强,2型的菌株毒力弱。

1 发病情况

某养殖户2016年2月16日购进一批小猪60头,平均体重32kg,分六栏饲养。到6月10日时其中一栏有3头猪发病不吃,体温升高,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养殖户使用热毒康泰(穿心莲注射液),不见好转,到第2天死亡1头,隔壁两栏又有6头猪发病,发病率15%。随后前来询诊,经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初步诊断为猪丹毒。

2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尤以架子猪更为易感。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流行,常发生在夏季炎热多雨季节,冬春寒冷较少发病。营养不良、拥挤、寒冷、酷热、劳累等恶劣环境和应激因素都可能引起本病。病猪及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菌主要存在于带菌猪的扁桃体、胆囊和骨髓里,当猪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发生内源性感染。本病主要是由病猪和带菌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猪舍等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及蚊虫、苍蝇、虱子等吸血昆虫传播。

3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3~5d,在临床上可分为3种类型。3.1急性败血型较为常见,以突然发生,急性经过和死亡率高为特征。病猪食欲废绝,体温升高达42~43℃,不愿走动,卧地,呼吸困难,粪便干燥,附有粘液,黏膜发绀,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如不及时治疗一般经2~3d就死亡。

3.2亚急性型(疹块型)是以皮肤表面出现疹块为特征。病猪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前、背侧和颈部出现界限明显,呈方块形、菱形、圆形稍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红色或紫色疹块,触摸有热感,指压褪色,俗称“打火印”;疹块大小一至数厘米,几个到十几个不等。

3.3慢性型是以关节炎为特征。一般是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但也有原发性,常见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有的出现心功能不全或溃疡性心内膜炎。

4 病理变化

急性型主要是肠粘膜炎性水肿,小肠、十二指肠、回肠粘膜有针尖大小出血点,淋巴结充血肿大,脾脏肿大呈紫红色,质地松软,肾肿大表面有小出血点。亚急性型以皮肤疹块为主要特征。慢性型主要病变是增生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以附关节和肘关节最常见),关节肿大、变形;溃疡性心内膜炎,增生,心瓣膜上有灰白色菜花样增生物。

5 诊断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尸体检查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如需进一步确诊可进行病源学检查。

6 治疗

本病最好治疗药物是青霉素。按2万IU/kg青霉素,配合氨基比林0.1ml/kg肌肉注射,2次/d,连用3~5d。同时用阿莫西林粉或氨苄青霉素粉饮水。

7 体会

7.1加强环境管理,按时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定期进行带猪消毒、猪舍及周围环境消毒工作,消灭传染源。本病主要是由病猪、带菌猪及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猪舍等经消化道传染,所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治的关键。发现病情及时隔离治疗,与病猪同栏的未发病猪用青霉素注射,要连用3~4d。要彻底清除粪便和垫草,注意搞好消毒工作。

7.2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办法种公猪、母猪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猪丹毒氢氧化铝家醛苗免疫;商品猪在60日龄进行一次猪丹毒氢氧化铝家醛苗免疫。

7.3药物预防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可以在发病季节用有效药物进行预防。可用金霉素或土霉素拌料,连用3~5d。

7.4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体抗病力在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保持猪舍的通风换气和适当的饲养密度,调整饲料的营养,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同时添加一定量的多维素,增强猪群的整体抵抗力。

S858.28

B

1007-1733(2016)12-0046-01

(2016–08–21)

猜你喜欢
疹块猪丹毒亚急性
核桃低聚肽对亚急性肾衰老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猪丹毒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措施
亚急性型猪丹毒并发皮肤感染的治疗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丹毒的防治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猪丹毒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