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道清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和林业局,成都 青白江 610300)
农作物药害防控对策的思考
宋道清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和林业局,成都 青白江 6103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青白江区产生农作物药害主客观方面的主要原因,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村群众科技水平,狠抓基层农业综合站人员和农药零售商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植保专业技术指导能力,加强农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充分掌握其在本地适宜的使用技术,推行农药处方书面制和销售农药发票(收据)制,加强对农药零售商的监督管理等减少或杜绝农作物药害产生的具可操作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作物药害;防控对策
青白江区现有耕地1.37万hm2,全年种植农作物3.7万hm2。农作物因施用农药后出现药害的现象常年发生15-20次,由此产生药害损失赔偿纠纷。当购、售双方不能达成赔偿协议时,通过投诉由区农业执法大队协调处理的每年约有一半。通过参与对该类投诉案的协调处理,笔者深感农作物药害问题在该区不仅关系着农作物损失还关系着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
1该区农药使用不当产生药害的原因
1.1农药使用者方面
1.1.1适龄人员大量外出,老人、妇女是农事活动的主力军近些年该区农村劳动力和全国其他农村一样,大量的适龄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据2014年统计福洪、姚渡、人和等3个乡镇外出打工经商的适龄人员占了以上三地总适龄人数的56%以上,这些人总体受教育程度较高、脑精灵活、能力较强。而据实际调查在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主要是60岁的老人和体力较差的妇女,这些人受教育程度较低,不少人员是小学文化,还有一些为文盲。种田一是凭老经验,二是看见别人干啥就干啥,象施药防治病虫草害等需要一定文化专业知识的农事活动只能在购买农药时依赖农药零售商的指导,即便农药零售商细心指导,也有因使用者的问题出现药害。如2010年该区弥牟镇火星村一个70多岁的老年妇女,由于不识字,将家里以前用剩的百草枯加入到杀虫剂的药液中防治小麦蚜虫,造成0.2hm2的小麦产量绝收。
1.1.2种植大户、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种植大户以前从事其他行业或虽长期从事农业种植但其使用农药的技术仍很不足。如2015年2月,弥牟镇一种植大户,将购入的乙草胺超登记范围使用于10hm2西瓜田的芽前除草,并在药效降解期远没达到的时候移栽西瓜苗导致药害。
1.2农药经营者方面
1.2.1文化水平偏低据调查统计该区2014年共有农药经销人员91人,经对其中80人调查,高中(中专)以上文化只有26人,初中文化50人,小学文化4人。高中以上文化仅占32.5%。
1.2.2专业技术水平差据调查该区的农药零售商主要来源于当地农民和原农资经销系统改制后的人员,没有专门学过植保技术,而且从事农药经营以来,除参加每年一次以法律法规为主的培训外,只有很少人参加过植保技术的专门培训。他们掌握的植保技术主要来源于农药经销中的实践以及农药批发商的宣传。如2011年城厢镇一农药零售商将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复配农药超登记范围推荐于近33.33hm2西瓜小苗期使用,导致严重损失。
1.2.3服务意识欠缺农药是特殊商品,只有正确使用才能发挥杀虫防病除草的应有作用,指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是农药零售商的应尽职责,但有部分农药零售商以为只要将农药卖出收到了钱就完了,使用正确与否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因此不认真仔细地向购买农药(特别是容易出现药害的除草剂)的群众介绍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导致部分群众不正确使用而产生药害。如2014年该区清泉镇一农药零售商卖出草甘磷给农户用于防除玉米苗期田间杂草,由于没有向农户说清应采取隔离措施,使近0.13hm2的玉米苗产生药害绝收。而该药害引发的纠纷,双方当事人从语言攻击发展到肢体碰撞,甚至导致110出警。
1.3基层农技服务组织方面
1.3.1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缺泛该区共有9个农业综合服务站,由于历史原因,各农业综合服务站农作物种植类专业技术人员很少,根本无法正常开展植保等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
1.3.2工作多,事务繁杂该区各农业综合服务站承担着农业、农村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有关农、林、牧、鱼、农机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种养殖业技术、农机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动植物疫情监测预报,农产品质量抽检,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及农机信息收集传递,林业技术服务和其他工作。如此繁杂的工作使植保技术的宣传推广无暇开展。
1.3.3服务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实际目前该区各农业综合服务站主要的服务方式是上传下达,即上级主管部门安排工作任务,通过农业综合服务站转达到各村、组、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农业综合服务站基本不能解决当地群众迫切需要的植保技术问题。
1.4农药自身问题
农药科学和其他科学一样,发展日新月异,其新品种、新产品面世投入生产速度很快。有些产品在其理化性能、产品特性、适用作物及其各生育时期对该农药的敏感程度尚未完全弄清的情况下即登记进入市场,用于生产,因而成为使用后出现药害的隐患。如2012年该区弥牟镇狮子村等近33hm2小麦防治条锈病导致的药害,经调查施用的农药为属于在小麦上正式登记的农药品种。
2农作物药害防控对策思考
2.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村群众科技水平
减少或杜绝施用农药后出现药害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农村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应在拓宽培训渠道和组织培训内容两项工作中狠下功夫。
2.1.1努力拓宽培训渠道
2.1.1.1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等通讯科技新成果作为载体开展培训
(1)手机 当下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必备用品,据调查该区每个家庭的成年人几乎人手1台且随身携带。收发短信是手机的基本功能,因此可充分利用此功能在防病治虫的关键时节,编辑短信提出防治建议群发至每个农户,指导种植户正确选药用药。
(2)网络 电脑虽没有手机普及,但发展也很快捷,该区农村中的很多家庭都有电脑且能够上网,同时智能手机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为利用网络开展植保技术培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1.1.2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培训
(1)地方电视台 区电视台目前有5个频道,可结合群众喜看的影视节目,在节目画面的下方,同步播放当前农作物田间管理关键病虫防治技术,使之在休闲同时获取植保技术信息。
(2)内部报纸、期刊 该区办有针对村组以上干部为阅读对象,定期出版的内部报纸、期刊。可辟出一定的版面开设农业技术专题讲座,专门为村组干部、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等学习,以提高他们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能力,从而在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科学地指导群众搞好防治工作。
(3)山区农村有线广播 该区的山区村、组,保留有一定数量的有线广播,可充分利用有线广播在农作物病虫发生防治的关键时期的早、中、晚时段,编写短小精干的防治技术对群众进行宣传,指导村民正确选购农药、使用农药等关键技术
2.1.1.3充分利用传统培训方式
(1)举办防治专题培训会根据不同作物(粮油、果蔬等)的分布区域及生长时期组织专题防治培训会,邀请村民参加。专题培训会应加入互动环节,请参会村民提出问题,由专业技术人员解答,提高培训效果。
(2)赶集日发放防治明白纸该区农村集市共有9个,均为两天一个赶集日,这为利用集市开展防治咨询和发放防治明白纸提供了极大方便。由于赶集日人口聚集,在病虫发生防治关键时节摸仿商业宣传模式,印制防治明白纸,免费发放。
(3)进村入户、到田间现场指导进院坝到田间,宣传指导植保技术是该区农技人员的优良传统。此方式为农技人员、农户和防治对象三者面对面,农技人员对农户的指导培训直接直观,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培训指导效果。但针对该区目前植保等种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提升在职人员植保专业技术水平为首要工作。
2.1.2精心组织培训内容首先内容要精简。无论采用哪种培训形式都应根据该区农村生活特点(不少人很会休闲,无事进茶馆小玩)进行,培训内容简洁明了。特别是利用手机短信、电视台、明白纸进行培训的。
其次一事一培训。季节性发生的某一作物病虫防治对种植农户的培训,培训内容应是此时段应防治的主要病虫而不应渗杂其他与防治病虫无关的内容,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30分钟之内。
2.2狠抓基层农业综合站人员和农药零售商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植保专业技术指导能力
农药零售商和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是该区农村植保技术推广的主力军。虽然农药零售商为追求利益而经销农药,但农药是需要指导使用的特殊商品,农药(硬件)卖出时需要同时将农药正确的使用技术(软件)教给购买者。他们传授技术最直接,他们的植保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该区整体的植保技术推广能力。而该区各农业综合报务站植保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泛,在专业人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提升在岗人员的植保技术能力。因此需要对这两支队伍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时间应选择在使用农药淡季及农作物非关键管理期,培训内容应包括专业技能提升和服务意识增强两个方面。
2.3加强农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充分掌握其在本地适宜的使用技术
为摸清农药新产品在该区农作物中的使用技术,区农技推广中心应向主管部门提出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建议及实施方案并争取足额的财政资金支持,试验应尽可能在登记作物全生育期、各气候条件下进行。在试验取得真实结果后向种植农户推荐使用。
2.4推行农药处方书面制和销售农药发票(收据)制
2.4.1农药零售商是植物医生农作物生长出现病虫草等危害,群众到农药经销店找零售商寻求医治,零售商根据农户描述(有时还要随农户到田间实地诊断)和自己的经验,判断出现问题的原因,选出一种或几种农药卖给农户并指导如何使用。
2.4.2开具处方是植物医生的职责基层农药零售商既然是取得工商执照从事合法农药经营的人员,如上所述其职责不仅是卖出农药,还应传授使用技术,为防止使用不当导致药害,理应对作物用药配方开具书面处方。这是基层农药经销商的从业职责,但该区农药零售商基本没有开具书面处方。
2.4.3开具处方的好处首先可以提高基层农药零售商的技术水平:基层农药零售商的客户主要是周边的农民,卖出的农药(或配方农药)防治效果如何?农民再次光顾时可以询问了解,查寻农药处方存根,可以分析防效好坏的原因,以后遇到相似的情况可以选用或配出防效更理想的农药,从而使自己的植保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其次可以作为购进农药品种的依据:如上所述零售商可为确定补进农药品种提供参考依据,避免了仅听农药批发商的宣传误导进购农药品种。第三可以为农药使用后出现药害责任划分时提供依据:零售商卖出的农药,农民使用后如出现了药害,农药书面处方和销售农药发票(收据)可以作为划分事故责任的重要凭证,避免了出现药害后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调解时由于缺乏有力证据,误伤无错方、合稀泥式的调解方法。第四可以为农药的使用过程追根索源,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
2.4.4建立开具书面用药处方、售药发票(收据)的促进机制首先将书面用药处方和售药发票(收据)作为年终农药零售商评优重要条件;其次将两者作为调解药害纠纷时的必备证据,对不能提供两者存根的农药零售商,农业执法大队在调解药害纠纷时本作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作出倾向利于购药方的调解。
2.5加强对农药零售商的监督管理
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应按农药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督促各农药零售商建好农药销售台账,并随时检查,一旦发现超登记范围销售使用记录及时指出,要求马上改正。以此减少农药施用后农作物药害产生的机率。
收稿日期:2015-12-30
作者简介:宋道清(1956-),男,工作单位: 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和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