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病毒性出血症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6-04-06 03:34
兽医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母源氏杆菌病毒性

徐 铭

(滨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山东烟台 264003)

兔病毒性出血症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徐 铭

(滨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山东烟台 264003)

为探讨兔病毒性出血症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针对免疫失败的常见原因,分析了母源抗体、个体因素、免疫程序、操作技术、饲养管理以及疫苗、药物、应激等因素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兔病毒性出血症免疫失败的防范对策。

兔;病毒性出血症;免疫失败;影响因素;对策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仅发生于兔,不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主要发生于青年兔和成年兔,以呼吸系统出血、全身实质脏器水肿、出血、瘀血为特征[1]。由于兔病毒性出血症造成的损失严重,严格制定免疫措施和防控计划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手段。但因受多种因素干扰,部分养兔企业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部分老疫区该病仍未根除,虽范围可控,但危害极大。

1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流行情况及特点

(1)兔病毒性出血症的流行方式已发生较大变化,目前暴发流行病例较以前减少,多以地区性散发、疫点分散、病程渐进性发展为特点。最急性型、急性型病例减少,慢性迁延性病例增多,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60日龄以内的幼兔发病率升高。其临床症状较为缓和,死亡率有所下降,可能与病毒毒力下降,病毒毒株变异有关。剖检特征不再以全身器官瘀血、出血、水肿为典型特征,慢性死亡病例大多表现为肺、胸腺、肾脏出血、水肿,心脏充血、心包积液,心内外膜有散在针尖状出血点,其他器官一般呈败血症变化,为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2)兔病毒性出血症的感染途径主要是水平传播,病免、隐性感染兔为主要传染来源。病毒可通过粪尿、皮肤、呼吸和生殖道排出体外,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感染,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2]。

2 兔病毒性出血症免疫失败的影响因素

2.1 母源抗体

预防接种时,幼兔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疫苗中的抗原成分被体内过高的母源抗体中和而失去保护作用;幼兔通过胎盘、初乳从母体获得的母源抗体较少,母源抗体水平较低,体内缺乏足够的保护性抗体,抵抗力下降,当遇到兔瘟病毒攻击时而发病。

2.2 个体因素

不同企业之间,因管理水平和饲养条件各异,动物体质状况存在一定差别,同样的疫苗和剂量,不同个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强弱不一,免疫效果会有一定差别。当家兔营养状况不良时,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强。当患有其他传染病(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等)时,因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损害家兔免疫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从而影响免疫应答。

2.3 疫苗因素

2.3.1 疫苗质量。市售兔用疫苗种类繁多、鱼龙混杂,尤其是兔瘟疫苗及多联苗生产厂家多,病毒提纯技术参差不齐,疫苗抗原浓度不一。劣质疫苗质量不稳定,抗体产生慢,维持时间短,免疫效果差。若贪图价格低廉,使用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劣质疫苗,病毒灭活不彻底,不仅免疫效果低下,甚至引发兔瘟流行。

2.3.2 疫苗保存。现有兔瘟疫苗是灭活疫苗,适合在冰箱内2~8℃冷藏保存,保存期为18个月。由于是灭活疫苗,如长时间暴露于高温条件下(超过2 h),疫苗效能明显降低,甚至失效。若兔瘟疫苗在冷冻状态下冻结成块或反复冻融,免疫佐剂作用降低,免疫效果下降,甚至免疫失败。

2.4 操作技术

2.4.1 无菌操作不严。注射针头和器械消毒不严,吸取疫苗没有使用专用针头,导致整瓶疫苗污染;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或未能做到一兔一针,导致针头带毒接种,发生交叉感染;消毒皮肤时酒精或碘酊未完全擦干,消毒液由针孔进入皮下与疫苗接触,导致疫苗减效或失效,免疫效果下降。

2.4.2 疫苗浓度不匀。兔瘟灭活疫苗为组织混悬液,静置后含有抗原成分的组织碎片容易沉淀,若注射疫苗时未充分摇匀,注射器抽出的疫苗抗原浓度不均,抗原物质含量或多或少,产生的免疫抗体不均衡。

3 体会与对策

3.1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

制定免疫程序应首先了解本地的疫病流行特点,其次应了解疫苗的特性,合理安排免疫次序,避免疫苗交叉干扰。经过免疫的母兔,其新生仔兔可通过胎盘和初乳获得母源抗体。7日龄仔兔母源抗体均值达到高峰28.9,后随日龄增大抗体均值缓慢下降,35~40日龄时逐渐低于有效保护值[5]。随着哺乳时间的推移,母源抗体逐渐消失,30日龄已有80%降至阴性水平,HI均值为 1.0 log 2,表明 30日龄以后的仔兔已不能完全抵抗病毒的侵袭,提示应进行首次免疫[6]。笔者推荐的免疫程序为:幼兔35日龄~40日龄首免,皮下注射兔瘟及巴氏杆菌二联苗2.0 ml/只;因兔瘟灭活疫苗的首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低,维持时间不足30日,建议二免时间为60日龄~65日龄,皮下注射兔瘟及巴氏杆菌二联苗1.0 ml/只;经过二免之后的成年兔及繁殖种兔,间隔6个月免疫1次,每次皮下注射兔瘟及巴氏杆菌二联苗1.0 ml/只,做好免疫记录,按时免疫接种。根据推荐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接种,并于4周后进行抗体效价测定,若免疫4周后抗体效价低于有效保护价23时,说明免疫效果较差,应调整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必要时更换疫苗毒株。

3.2 正确选用合格疫苗

首先应选购有农业部批号的正规产品,并根据本地区和本场兔瘟流行情况、病毒血清型等,合理选择疫苗毒株,避免所用毒株毒力过强或接种剂量过大,引起发病或免疫麻痹。

[1]殷 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刘源利.兔病毒性出血症的防治[J].新农业,2015,(13):37-38.

[3]顾雪清,刘建明.兔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养兔,2014,(3):33.

猜你喜欢
母源氏杆菌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