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社
(河北省永年县农牧局兽医院,河北邯郸 057150)
论秋冬季节奶牛常见病治疗与预防
李永社
(河北省永年县农牧局兽医院,河北邯郸 057150)
秋冬季节由于气温变化较大,奶牛常由于抵抗能力不强而发生各类疾病,给养殖也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秋冬季节奶牛常见病的治疗和预防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广大畜牧同仁提供参考。
奶牛;秋冬季;常见病;防治
随着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其对于牛奶和奶制品的需求也逐年上升,随之带动了我国奶牛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在进入秋冬季节后,由于稳定急剧变化,使得奶牛抵抗能力下降,极易发生各类疾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下将对秋冬季节常见的奶牛感冒、瘤胃积食、腹泻、腐蹄病及乳房炎5类常见疾病进行介绍,并就其防治措施进行论述。
秋冬季节气温波动异常,稍有不慎将导致奶牛风寒入体,使其发生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的感冒。
1.1 症状
病牛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萎靡不振、耳鼻部冰凉、食欲降低,部分牛只废绝。口、鼻部流出粘液或者浆液,双目结膜潮红,流泪,四肢站立不稳或者跛行。
1.2 治疗
对于奶牛感冒的治疗应以清热镇痛、抗菌消炎为主。治疗时可采用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安定或者柴胡煮散等,参照说明书用量合理用药。或一次性灌服阿司匹林15~20g,2次/d;外感风寒所引起的感冒在治疗时,可取麻黄30g,桂枝、茯苓、柴胡、黄柏、连翘、桔梗各25g,防风、志远、车前子、泽泻各20g,金银花和生姜各50g,粉碎后开始冲调,待温度适宜后一次性灌服,2剂/d,连用3d。除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外,还需为病牛补充水分、营养以及维生素等。
1.3 预防
秋冬季节应提前做好牛舍的保温工作,避免奶牛由于气温变化发生感冒。对于体弱牛只可提前服用板蓝根等药物进行疾病预防。
秋冬季节由于新鲜草料的供给下降,奶牛饲料中粗干饲料比例增加,奶牛在开始大量使用富含粗纤维的饲料后,由于代谢较慢,造成瘤胃内粗饲料过度积滞,引起瘤胃壁过度扩张,导致瘤胃积食。
2.1 症状
病牛使用减退,发病初期反刍缓慢,嗳气[1]。严重时反刍、嗳气停止,鼻镜干燥,其左腹部膨胀,左侧肷部平坦。触诊时,病牛腹部瘤胃部坚实,叩诊呈现浊音。病牛排便异常,体温变化不大。
2.2 治疗
2.2.1 排除瘤胃内容物
使用硫酸镁或者硫酸钠500~750g,按照1:10的比例配成溶液后加入鱼石脂20g,一次灌服。或使用液体石蜡1000ml/次,灌服。也可与盐类或者油类泻剂同时使用,将瘤胃内容物尽快排除。
2.2.2 兴奋瘤胃蠕动
采用PH试纸测定瘤胃内容物的PH值,当其PH值<7时,则应采用偏碱性的药物,如人工盐或碳酸氢钠等;PH值大于7.5时,则要采用偏酸性的药物,如苦味酊、稀盐酸等进行治疗。同时为促进病牛进行反刍,可采用10%氯化钠300mg静脉滴注。
如奶牛是由于进食过多糠麸、玉米、豆类等易于膨胀的精饲料而引起的瘤胃积食,在初期应限制其饮水量,后期可用碳酸氢钠代替饮水。
由于奶牛在长期舍饲环境中极易缺乏钙、磷等矿物质,使其蹄部角质疏松,在秋冬气温较低的情况下,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极易使局部组织软化而造成腐蹄病。加之现代牛舍内或运动长大量使用水泥地面,使奶牛蹄部造成机械性损伤,引发各类感染。
3.1 症状
病牛食欲不振,站立时由于患蹄不堪负重,奶牛呈现跛行,按压其蹄部时奶牛可出现痛感。对其创面检查时可见其蹄底部有黑色浓水流出,趾间可见溃烂面,表面覆盖有坏死物。严重病牛蹄冠部高度红肿,不能站立,产奶量急剧下降[2]。
3.2 治疗
治疗时需对病蹄底部小洞进行扩创,挖去其腐烂组织,利用10%碘酊进行消毒,全身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深部发生腐烂的病牛,要适宜纱布蘸取药液进行填充包扎,每日换药一次。
3.3 预防
做好牛舍及运动场的卫生工作,定期对牛蹄进行清洗和修剪。每次修剪后对其进行10%硫酸铜溶液蹄叉部喷洗,隔日再次喷洗一次。
由于秋冬季节稳定较低或进食时,奶牛食物温度过低或冷热不均造成发生腹泻。
4.1 症状
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病牛出现腹泻、沉郁等情况,体温升高,饮水量增加。
4.2 治疗
奶牛出现季节性腹泻时可采用穿心莲注射液50ml肌肉或者静脉注射,2次/d,白头翁口服液灌服,每次150ml,1次/d。或使用磺胺脒片40g+次碳酸镁片30g,一次灌服,2次/d。然后注射丁胺卡那霉素300IU+5%葡萄糖3000ml静脉注射。病情较重的牛只加服一定量的Vc。
4.3 预防
严格控制牛群食物和饮水的温度,在秋冬腹泻高发期可在奶牛饮水中预防性添加磺胺脒片等药物,预防其腹泻的发生。
进入秋季后,牛舍温度较为适宜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奶牛极易受到潜伏病原体的感染。
5.1 症状
患牛乳汁变性,乳房呈现不同程度的肿胀、温热和疼痛。病牛乳汁中含有血液、脓液等病理性产物。乳房炎可分为急性型和隐性乳房炎两类。
5.1.1 急性乳房炎
病牛发病迅速,病情发展较快,多由一个乳区开始发病,病牛呈现稽留热。
5.1.2 隐性乳房炎
病牛初期无明显的临床反应,其乳房与乳汁用肉眼无法发现异常。将乳汁进行试验室检验时,可见其乳汁在理化性质和细菌学上发生明显变化,其细菌总数和电导值升高。病牛乳房逐渐出现萎缩和硬结,造成产奶量下降。
5.2 治疗
乳房炎的治疗以抗菌消炎为主,可选用0.25%的盐酸普鲁卡因200ml,青霉素40万IU进行乳房封闭注射;有条件的牧场可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出有效的抗生素类药物。配合使用10%的硫酸镁溶液对发病乳房进行热敷,1~2次/d,每次30min为宜。同时可采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1%硼砂以及高锰酸钾等进行乳房灌注。秋冬季节是诱发各类奶牛疾病的重要季节,因此需提前做好牛舍的保温保暖工作,防治奶牛由于气温变化异常感染各类疾病。同时还要做好牛舍的消毒工作,搞好环境和牛体的卫生,加强饲料的营养均衡,提高牛只的抵抗能力。日常挤乳时要正确操作,挤乳后对乳头进行药浴处理,防治发生感染。
[1]中国兽医协会.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5.
[2]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兽医病理与诊断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