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盛书 康厚才/重庆市大足区石马镇畜牧兽医站
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治体会
杨盛书 康厚才/重庆市大足区石马镇畜牧兽医站
鸭病毒性肠炎又称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和天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破溃、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发病禽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部分病鸭头颈肿大,该病俗称大头瘟。该病传播迅速,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鸭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015年夏秋之际,石马镇胜利村10组一肉鸭养殖户肖某,饲养了260多只樱桃谷肉鸭,3日龄时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1 ml,15日龄注射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0.5 ml,准备28日龄时接种鸭瘟弱毒疫苗,由于经销商的疫苗储存出现问题,鸭瘟疫苗断货。38日龄时,发现零星鸭只精神萎顿,头颈缩起,不采食,但饮水未见明显减少,不愿走动。发病4 d后,发病鸭只逐渐增多,并出现死亡病例。曾在饮水中加入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和电解多维,未见效果。
接近50%的鸭发病,羽毛松乱无光,两翅膀下垂,趴卧,撒布饲料后,病鸭中少数争食,大部分病鸭静卧不动,经驱赶后,通过两翅扑地移动,走了几步又蹲伏地上,有的驱赶也不走动。大部分病鸭眼流浆液性分泌物,导致其周围的羽毛湿,有的将上下眼睑黏着在一起。部分鸭头颈部皮肤肿胀。鸭群中不时有咳嗽声,呼吸困难,有鼻塞音。地面上有灰白色或绿色稀粪,病鸭的肛门周围羽毛污染。有的泄殖腔粘膜外翻。
眼睑粘连,下眼结膜出血,有少量干酪样物,肝门周围有粪便的硬结块。体表皮肤出血斑、出血点,头颈部肿胀,皮下组织呈胶冻样。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坏死点,有的呈灰白色,切面也有同样的坏死性变化,个别较大的坏死点中间有出血点。脾脏呈花斑样,颜色较深。胸腺萎缩,食道粘膜有灰黄色伪膜,出血点,伪膜易剥离,剥离后见有溃疡灶。肠粘膜充血、出血。泄殖腔粘膜有灰褐色伪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后见有出血点和出血斑。法氏囊肿大,肾脏体积少增大,其他未见异常。
进行组织涂片和细菌培养均未见到可疑细菌和菌落,综合分析,初步判定该鸭群发生了鸭瘟。
经诊断后的第2 d进行了鸭瘟弱毒疫苗的紧急接种。同时对发病鸭进行隔离,全群进行消毒,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林可大观可溶性粉,增加鸭群的抗病力,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紧急接种5 d后,基本没有新发病例和病死鸭。此次疫情该养殖户共损失70多只肉鸭。
鸭病毒性肠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年龄和品种鸭均可感染。鸭瘟病毒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在pH为3和11时,迅速被灭活。在平时饲养管理时,可使用1%复合酚、0.1%强力消毒剂、75%的酒精等进行常规消毒,可降低感染几率。
防治本病过程中,及时作出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特征性症状和典型病变作出初步诊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一步结合病毒的分离鉴定或血清学试验即可确诊,其中,血清学诊断因其方便、快速和准确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目前,没有针对鸭瘟的化学药物、抗生素以及中草药。该病例是典型的没有严格执行免疫程序而导致的,进行紧急接种鸭瘟弱毒疫苗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些资料显示,进行紧急接种的保护率有高有低。该结果可能与进行接种鸭群感染程度有关,或与接种疫苗的剂量和是否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等有关。总的来说,在发生鸭瘟病时采用紧急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处理,常可以大大减少养殖者的损失。
在鸭养殖过程中,进行鸭瘟疫苗的免疫接种,结合综合的防治措施是控制鸭病毒性肠炎流行有效措施。使用的疫苗有鸭瘟鸭胚化弱毒苗和鸡胚化弱毒苗。进行皮下或肌内注射,首免日龄可选择在20日龄,4~5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3月龄以上的鸭接种疫苗后免疫期可达1年,成年鸭一般选择在产蛋前1个月或停产期时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