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丽亚
从基础油到成品油的距离有多远,汉地走了6年,而它正在从壳牌、道达尔、中石化的背后走向前台。
从基础油到成品油,汉地走了6年。在6年间,汉地集团自主研发并推出HYDROPURE氢纯TM精制技术基础油,成为BP、壳牌、福斯、道达尔、中石化、中石油、壳牌统一、三菱集团等全球知名品牌的长期合作伙伴。
事实上,汉地作为基础油的存在,只在润滑油领域被企业熟悉,除此之外并不为消费者所熟悉。消费者知道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包括壳牌、道达尔,而成品油中90%的汉地基础油却只能是合作伙伴的身份。
汉地的身份颇像汽车圈里的OEM(代工生产)的角色,而OBM(工厂经营自有品牌)却以光鲜亮丽的角色赚取大多数的利润。汉地此次转型,从基础油到成品油的角色转变,意图脱掉为他人作嫁衣的角色,而成为主角。
不过虽然汉地的经销商以激情澎湃的热忱表达了对汉地的信心,强烈到润滑油非汉地不可。依然不能否认品牌影响力的问题,脱去壳牌和道达尔的外衣,汉地“一无所有”。
那么汉地经销商的底气来自哪里呢?这源于汉地新品的价格,一个直言不讳的西安经销商在细细列举了其他品牌的润滑油与汉地的价格区别。但汉地从基础油到成品油,想得到的并不仅仅是价格的类比。汉地集团董事局主席吴汉陵先生明确表示:汉地润滑油要扎根中国,布局全球,致力于打造高端润滑产业链及世界知名润滑油品牌。既然汉地以全球作为标杆,如果仅仅靠价格占领市场,那能维持多久?
依照目前汉地的市场销售策略,汉地应该是依托经销商进行市场覆盖,兼有线上销售策略。不过汉地也承认,在快销领域经销商为王,主要原因是经销商以“地头蛇”的优势,能帮助产品快速攻城掠地,而弊端在于不长久,没有品牌影力的支撑,与经销商的联姻注定很脆弱。
然而市场的现状让汉地的转型蒙上了一层阴影。首先,中国润滑油市场正在遭遇“新常态”带来的巨大挑战。作为经济晴雨表的润滑油行业,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换档降速”,已经开始步入低速增长期。有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润滑油脂市场消费量约760万吨,与2013年持平。
其次,据《汽车观察》调查润滑油税费市场得知:我国润滑油消费税的征收是从其原料基础油开始,经过层层抵扣最终转嫁到下游消费者。润滑油消费税自2006年4月1日起征,为0.2元/升;2009年1月1日起涨至1元/升。在2014年底,消费税提高后,每吨润滑油和基础油消费税均从1126元/吨,调整至1261.12元/吨,较调整前增加135.12元/吨;但受到增值税的影响,每吨润滑油和基础油实际增加成本约为158.09元/吨。成本最后还是需要消费者来买单,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的升高就会影响购买的选择。
那么汉地从配角到主角,“上位”有多远呢?可能是金锁到范爷的距离,也可能是傻根到王宝强的距离,也可能是周星驰到星爷的距离,除了坚持,还需要一点点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