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生黄增文
(1.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石梯畜牧兽医站,四川达州 635000; 2.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畜牧食品局,四川达州 635000)
山羊五种常见疫病的防控措施
潘光生1黄增文2
(1.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石梯畜牧兽医站,四川达州 635000; 2.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畜牧食品局,四川达州 635000)
今冬受拉尼娜气候影响,可能导致使山羊常见疾病发生较多,为防患未然,本文就山羊五种常见病的症状及防控措施作以下建议。
山羊;疫病;症状;措施
1.1 口蹄疫病
该病又叫“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口蹄疫在很多地区已经是常见病,多发病。牛最易感,猪次之,羊更次之。常呈暴发性传染,多种偶蹄动物相继发病。但也有一种或者几种动物发病,同一区域的其他偶蹄动物不发病的情况。口蹄疫流行有明显季节性,多为秋末开始,冬季盛行,春季减轻,夏季平息。口蹄疫潜伏期 1~7 d,多为 2~4 d。病羊主要临床症状:口腔及蹄部皮肤出现水泡和溃疡,跛行,在水泡期,高烧,食欲下降,多数羊 1~2 周临床痊愈。少数死亡。哺乳羔羊对口蹄疫特别敏感,常呈现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症状,未出现水泡就很快死亡。
1.2 小反刍兽疫病
小反刍兽疫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山羊、绵羊以及一些野生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自从2007年首次发生以来一直呈扩大趋势,成为了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安全的重大跨国动物疫病之一。PPR 主要 在 绵羊 和 山 羊 中 流 行,对 于 幼 龄 动物,致死率可达50~80%。羚羊和其他野生小反刍动物也会受到严重影响。PPRV具有高度传染性,一般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而传播。患病山羊的眼鼻或口腔分泌物中病毒含量较高,疾病后期粪便中含毒量也较高。由于病毒具有囊膜,因此,病毒对能灭活的环境因素很敏感。因此,需要同感染动物密切接触后才能引起病毒的成功传播。猪接触感染有病毒的山羊后也会感染 PPRV,但不会引起病毒传播,因此在 PPR的流行病学中并不重要。即使在试验条件下,牛感染 PPRV后也未必会有症状产生。主要临床症状:在雨季或干燥寒冷的季节,PPR 的暴发流行更为频繁。通常情况下PPR的潜伏期为4~6d,也可能为3~10d。潜伏期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高达40~41.5℃,一般发热可持续3~5d;动物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口鼻部干燥。随后,眼鼻出现大量的浆状分泌物,逐渐转变为黏液化脓性的,如果病畜不死亡,这种症状将持续14d左右。在发热开始第4d,可见牙龈充血,口腔内出现糜烂性损伤并伴随着大量的唾液分泌。在稍后的症状中,出现严重的水样带血性腹泻,肺炎、咳嗽、胸膜哆音,动物开始腹式呼吸,最终因脱水而死。幸存的动物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恢复过程才能痊愈。
1.3 布鲁氏菌病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简称“布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 B 类疫病,我国农业部列为二类疫病。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呈散发性流行,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地区也出现了地方性流行,给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感染孕畜容易发生流产,因此又被称为传染性流产。一般怀孕的母羊容易感染本病,在怀孕前期感染后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乳汁、尿液、粪便中都含大量布氏杆菌,污染圈舍、饮水、饲料、牧场等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染。在自然条件,健康羊只通过消化道、黏膜、结膜、皮肤接触被布氏杆菌感染的饲料、饮水、乳汁等发生感染,此外山羊还可以通过交配发生感染。羔羊在出生后 1 个月内抵抗力比较强,4 个月后抵抗力逐渐消失。主要临床症状: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在日常生活中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被感染的怀孕母羊首先表现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一次。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发生在怀孕后的 3~4 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本病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受胎。公羊表现睾丸炎,辜丸上缩,行走困难,拱背,饮食减少,逐渐捎瘦,失去配种能力。其它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
1.4 羊痘病
羊痘又称绵羊痘或山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或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在春秋两季较多发,在南方地区山羊痘病多发生在梅雨季节、蚊虻活动频繁,加速传播,然而在冬春季羊痘病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由于免疫、消毒、饲养环境及饲养管理不到位,在冬春季节也常有羊痘病的发生。其主要表现为发热、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出现丘疹和疱疹为特征。典型病例初期为痘疹,最后干结脱落而痊愈,人也可偶感山羊痘,是所有动物痘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有较高的死亡率,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该病的国家和地区的易感动物及其相关产品被世界各国列为严格限制进出的对象,严重影响国际贸易和养羊业的发展。主要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6~8d,长的达16d;体温骤升至41~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拱腰发抖;典型的临床病变为皮肤黏膜出现痘疹。病羊全身均可能发生痘疹,特别是在口唇、尾根、乳房等少毛或无毛的部位最易发现。痘疹开始为红斑,1~2d后形成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痘疹,随后痘疹逐渐扩大变成灰白色或淡红色的半球状的隆起结节,质地较硬。消化系统:唇、舌、瘤胃和皱胃黏膜上有大量白色的痘斑,质地坚硬。有时痘斑破溃形成溃疡,在痘疹集中部位皮下可见到不规整的斑点状出血或黄色胶冻样渗出物。真胃、十二指肠、回肠黏膜呈出血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全身淋巴结,特别是颌下淋巴结、肺门淋巴结高度肿胀,切面多汁,有时可见周边出血;肾脏有多发性灰白色结节出现。
1.5 羊口疮病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但人患此病非常罕见。本病主要危害 3~6 月龄羔羊,成年羊也有易感性,但发病较少。病羊和带毒羊是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变处的渗出液和痂块中,健康羊只常因与病羊直接接触而感染,也可经感染的羊舍、草场、草料、饮水和用具等受到感染。感染途径主要是损伤皮肤和黏膜。本病在羊群中可连续危害多年。主要症状:口疮传染性强,在冬、春、秋三季较多见,大小羊均可发病,小羊症状重,死亡稍多。耐过的羊,多数可获得终身免疫。口疮在山羊中,不发生蹄型,外阴型也极少见到,常见的是唇型。病羊先在口角、上唇、鼻镜上出现小红斑,逐渐变为丘疹,再发展成水疱、脓疱、溃疡,继而结痂、脱落。一般 1~2周完全恢复,不发烧,不腹泻。少数羊口腔黏膜发生水疱、溃烂、化脓,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偶有发生肺炎的,常因无法吃奶吃草而死亡,常发生于羔羊。
本文所阐述的五种疫病都是目前西南地区冬季山羊的常发病,特别是今年受气候因素的突出应激,极易导致这些疫病的发生,肯定的是一旦有这些疫病中任何一种发生,均会给养羊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带来不可估计损失,因此针对这五种疫病建立科学、合理、持续的生物防控体系是非常必要和具有重大意义的。根据这些疫病的发病特点、发病规律、发病时间及周期,笔者建议采取以下防控措施;第一科学引种、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坚持自繁自养原则,确需引进种羊时,或者需要从外地成批购进商品羊时首先要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咨询和了解目前各地山羊养殖情况、疫病发病情况、防控情况等,一定要选择非疫病区羊群;其次需全面了解引种场的疫病防疫程序、平时疫病监测报告、饲养时间、养殖规模、种羊系谱档案、消毒制度等,然后对该场整体情况作出科学评价,再决定是否引种;最后对所有引进的山羊严格实行隔离观察制,在隔离观察45天以上,确定无病后,对其进行正常的免疫和饲养程序。第二强化免疫制度、定期监测、及时补免: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并结合养殖场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疫病监测意识,依据监测报告适时做好补免工作;第三发现疫病、迅速上报、果断处置:发现疫病立即报告,经确诊后是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羊痘病迅速扑杀疫点发病动物和阳性带毒(菌)动物,并对病死畜、被扑杀畜及其产品按照《口蹄疫扑杀技术规范》和《口蹄疫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处理。第四加强饲养里,完善各项制度;搞好饲养管理,增强羊只抵抗力,是减少发病,增加成活,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对规模化场和养羊专业户尤其重要的,一是注意冬季保温;二是做好冬季补饲,应定时放牧,注意给公羊,怀孕、哺乳母羊,断奶羔羊,瘦弱羊补充一定的精料和饲草。制订和执行各项岗位责任制,羊舍饲养人员不得随意窜舍;外来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参观;经常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保持羊舍、饲槽、羊体、用具清洁卫生;做好灭蚊灭鼠工作;在羊舍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和宠物。因此,积极加强日常消毒工作,对受被污染的器具、物品及场地要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在消毒过程中可以应用戊二醛、聚维酮碘等常见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并且严格按照说明书对被消毒物进行喷洒,在喷洒过程中要注意喷洒均匀。第六适时驱虫,科学用药:在羊场疫病的防控措施中除以上这些必要建议外,还应做好定期驱虫、科学用药工作:近年来羊群寄生虫感染率越来越高,危害越来越大,目前有上升的趋势,主要的羊寄生虫病有片 形吸虫病、反刍兽绦虫病、羊消化道线虫病和螨病等。由于缺乏合理的驱虫程序和方法,或者选用药物或使用不当,不仅防治效果差,使羊生长缓慢,降低饲料报酬,而且使羊生产性能降低,有的因虫体(如疥螨)寄生于皮肤内形成结节或穿孔,使皮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养羊业的经济效益,甚至还可能引起细菌感染,导致直接死亡等。
近年来随着羊业的蓬勃发展,跨县、地区、省内、国内外引种及相关产品与公用品的流通频繁、范围扩大,饲养生态环境的恶化及羊舍建筑、设备和管理等的不善,导致目前很多地域旧病未根除,新病又来,是当前羊病的防治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导致羊病防治工作难度较大还有一些具体原因就是由于羊业在我国发展较晚,以前无论是政府还是科研院所对羊病防治的重视和投入及技术储备均还存在很多欠缺。因此,要做好羊疫病的防控工作,无论是冬季还是其它任何季节,都必须提高疫病防控重视力度,增强疫病防控意识,改善饲养环境,完善各项制度,强化消毒制度。有效的做好山羊养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山羊疾病的防治特别是在今冬的特殊季节具有重要作用,并对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和促进养羊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龙云凤,刘晓慧,周晓黎,等.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及防控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2,33(5):94-98.
[2] 周红英.羊布病的危害性及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4,(10):130.
[3] 路秀英,李占国,张云艳.羊痘的防控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8):87-88.
[4] 郑德彪,金嘉昊,施铭煜,等.羊痘诊断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10):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