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四川省广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接种在猪传染病防疫中的应用
李卫东/四川省广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当前,大部分地区猪病流行情况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个别地区猪病还经常出现,如猪丹毒、圆环病毒感染、猪链球菌病等,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猪病防治过程中,免疫接种可以大大提高猪病的防疫效果,尤其是针对某些病毒性传染病和个别的细菌性传染病。免疫接种是指用人工方法将有效疫苗引入动物体内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由易感变为不易感的一种疫病防控措施。科学地进行免疫接种,制定免疫接种计划,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气喘病、细小病毒病等传染病的防制过程中,接种疫苗具有关键性作用。在猪生产过程中,将免疫接种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两大类。接种一般使用疫苗、菌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剂,并通过皮下、皮内、肌肉注射、口服等方式接种到猪体内。
预防接种是指在经常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些传染病潜在地区,或经常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威胁的地区,为了预防这些传染病的发生,在养殖过程中,给健康猪只进行免疫接种的过程。
1.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在制定免疫计划前,先进行当地的猪传染病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便确定需进行免疫接种预防的传染病种类、预防时间等。如发生的传染病的种类,是否存在发病时间规律等,猪瘟、蓝耳病属于国家强制免疫性疾病,要求全年全面地定期接种两次,猪伪狂犬病、猪丹毒等传染病虽然不是国家强制免疫的传染病,根据实际发生情况也可能需要全年全面地进行免疫接种,同时,新生仔猪或新引进猪应进行补种,提高免疫接种密度。如某猪场经调查后,需要进行免疫接种进行防控的传染病有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气喘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细小病毒病、口蹄疫、猪丹毒、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如果在某地区过去从未发生过某种传染病,也没有从别地区传入的可能性时,则没有必要进行该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进行接种时,应先对被接种的猪只进行详细的检查,主要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提前调整猪群,经加强饲养管理后,将个别不健康猪进行隔离调整或淘汰,确保接种效果。如果遇到所在地区流行某传染病疫情时,应先考虑进行紧急预防,调整免疫计划,再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应结合抗体检测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免疫程序。一般在免疫接种10~20 d后进行抗体监测,可以及早得到免疫接种后的猪群的抗体情况,发现免疫效果不佳或免疫失败,可以及时查找原因,尽快进行补救,降低感染猪群感染传染病的机率。
2.注意接种反应。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后,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但其原因比较复杂,将反应分为以下3种。
(1)正常反应。是指由于生物制品本身的特性而引起的反应,其性质与反应强度随制品而异。这种反应往往跟疫苗的质量有很大关系,随着生产疫苗技术不断提高,选择科学的接种方法,这类反应已经大幅度降低。
(2)严重反应。是指反应程度超过正常反应程度或数量超过正常比例的反应,其本质与正常反应相同。这种反应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遵照说明书进行使用可降低反应程度。只有在个别个体中出现。
(3)和病症。是指与正常反应有本质区别的反应,主要包括超敏感、扩散为全身感染和诱发潜伏感染等。
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和提高免疫效果,可以在预防接种前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使用病毒性活疫苗时可以使用抗生素、保护剂等措施减少应激,还可以铜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福利,降低产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另外,接种弱毒活菌苗前后各5 d,猪群中应停止使用对该病原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避免降低免疫水平。个滴度,并且血凝价较稳定,收毒后测定毒价,病毒TCID50≥108.0/ml,血凝价≥212/0.25 ml。
(二)安全性试验
本试验制备的3批灭活疫苗连同进口厂家的疫苗,各分别注射3~5日龄昆明乳鼠5只和4~6周龄仔猪5头,临床观察3批疫苗免疫后均无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乳鼠和仔猪发育良好,精神和食欲都正常,增重比对照组无差异。
(三)疫苗HI抗体消长情况
3批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连同进口疫苗免疫豚鼠,结果均于14 d开始全部产生抗体反应,免疫后60 d血清HI抗体达到高峰(1∶5 405),免疫后180 d仍可达到1∶256,均达到同类进口疫苗标准。4种疫苗免疫成年豚鼠后的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和图1。
在免疫接种过程中,采取适当进行疫苗的联合使用、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按要求进行免疫接种等综合措施,提高预防接种的效果。
紧急接种是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猪群进行的应急性计划外免疫接种。接种时,使用免疫血清较为安全有效,但因其价格高、免疫期短、供不应求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使用疫苗或菌苗进行免疫接种是可行的,尤其适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等一些传染病。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