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证免疫研究进展*

2016-04-05 15:36:08陈金妍谭从娥
陕西中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阳虚证肾阳虚体液

陈金妍 杨 飞 审 校 谭从娥

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



肾阳虚证免疫研究进展*

陈金妍杨飞审校谭从娥

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

摘要目的:探讨肾阳虚证的发生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现代免疫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困惑。方法:通过肾阳虚证与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免疫基因等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论:中医肾阳虚证免疫尚有待系统化研究。

主题词肾阳虚免疫学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虚时机体免疫力下降,表现出“阳虚易感”的临床特性。许多临床研究表明温肾助阳、补肾益精等治法能够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而降低发病率,说明中医学的肾与免疫学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通过近年来肾阳虚证在细胞、体液、分子免疫及基因免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

1肾阳虚证与细胞免疫1.1肾阳虚证与T细胞免疫骨骼造血细胞产生的T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具有主要作用,肾阳虚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更明显。曹蓓等[1]通过检测慢性肾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二者关系。提示慢性肾炎患者血IgA、IgG、CD3+、CD4+、CD4+/CD8+降低,CD8+升高。肾虚患者T细胞免疫下降显著,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指标为其提供了客观的循证依据。陈朋[2]等通过临床对照实验观察愈障散神阙穴治疗肾阳虚型慢性再生性贫血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IL-17和T淋巴细胞IL-17mRNA变化水平。发现该病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L-17及T淋巴细胞IL-17mRNA表达有关。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有上调下达作用,T细胞亚群相互促进与抑制进行免疫调节,CD4+/CD8+比值小于1提示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调节的异常可佐证肾阳虚证。T细胞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居核心地位,其过度凋亡是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沈自尹[3]实验分析T细胞凋亡百分率,发现温补肾阳复方调节可减少T细胞过度凋亡。说明改善肾阳虚患者T细胞凋亡状况可提高肾阳虚患者免疫功能。陈燕清[4]等观察服用肾气丸前后肾阳虚证大鼠模型T细胞亚群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肾阳虚证大鼠紊乱的免疫功能得到了纠正,研究表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肾阳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T细胞免疫与肾阳虚证的发生密切相关。

1.2肾阳虚证与B细胞免疫B细胞免疫主要通过分泌相关免疫球蛋白参与体液免疫调节。唐旭东[5]等对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进行分析。提示肾阴虚与肾阳虚的辨证分型可参考机体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指标,说明B细胞免疫在肾虚辨证分型中有一定意义。阮岩[6]等建立肾阳虚模型实验分析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受肾阳虚及温补肾阳法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失衡的Th1/Th2的细胞因子网在温补肾阳法调节下得到明显改善。B细胞主要介导体液免疫,通过温补肾阳调节B细胞免疫应答,可以增强免疫功能。研究证实,IgA肾病(IgAN)患者的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的表达会增高[7-8]。BAFF能够增强B细胞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应答。IgAN患者B淋巴细胞活化异常,其相应的免疫功能也会增强。研究发现大量病原刺激记忆B细胞会增殖活化与分解,形成IgA病理损伤[9]。这些均表明B细胞免疫与肾阳虚证密切相关。

1.3肾阳虚证与红细胞免疫机体红细胞免疫可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红细胞生成而增强,临床常采用EPO疗法来提高机体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而肾阳虚则是通过影响EPO的疗效,继而影响机体的红细胞免疫。武文斌[10]等以阳虚积分值将慢性肾脏病患者分组观察肾阳虚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关系。结果提示EPO 疗效差异受肾阳虚影响明显,肾阳虚证发生与血清T3、T4及Ts水平低下相关,证实肾阳虚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严惠芳[11]等对照肾虚患者与正常者的血红细胞变形指数差异。研究表明肾虚证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受损(P<0.01),提示肾虚患者红细胞免疫下降。

2肾阳虚证与体液免疫临床许多肾阳虚证相关疾病与体液免疫功能损害有一定相关性。王耿[12]等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肾病综合征(NS)和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外周血IgG、IgA、C3水平。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NS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损害不同。林娜[13]等观察原发肾病综合征(PNS)患儿服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水平的变化。结果提示PNS患儿的预防及治疗和玉屏风颗粒对体液免疫的调节相关。韦蓉[14]等随机分组法观察PNS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gG、IgA、IgM和C3的水平。结果提示玉屏风散颗粒改善PNS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效果显著,以上均表明可通过调节肾病患者体液免疫达到治疗作用,说明肾阳虚证与体液免疫相关。

3肾阳虚证与细胞因子免疫殷银霞[15]等 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并检测其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的IL-1、IL-6、IFN-α及IFN-γ水平。提示脾肾阳虚型UC模型组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脾肾阳虚型UC发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1、IL-6、IFN-α及IFN-γ有重要作用。陈洪宇[16]等 探讨服用雷公藤多苷片合益肾活血方前后IgA肾病尿IL-6TNF-a水平的变化。结果提示IgA肾病患者尿中炎症免疫细胞因子高于正常患者,经治疗IgA肾病患者尿中炎症因子IL-6、TNF-a的水平均有明显降低,肾功能得到稳定,尿蛋白减少。张廷[17]等检测IgA肾病患者尿白介素-6水平,评定其肾小管间质损伤。结论表明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与尿IL-6具有一定相关性。吴凡[18]等灌胃复制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模型并观察肾组织细胞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CRF肾阳虚证与IL-1β、INF-a及GR密切相关。丁利忠[19]等制备肾阳虚哮喘小鼠模型观察灌服益气固本胶囊前后小鼠血清IL-4、INF-γ水平差异。结果显示肾阳虚哮喘的小鼠经调节后血清IL-4与INF-γ含量对改善免疫平衡有着良好的效果。以上均表明肾阳虚证的发生与炎症细胞因子相关。

4肾阳虚证与免疫基因谭从娥[20-21]等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肾阳虚证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免疫功能基因的异常表达是肾阳虚证发生的分子基础之一。如 HLA-DRA、HLA-DRB3、HLA-DRB4 等,共同构成以免疫功能为主导的一个基因功能模块,肾阳虚时存在免疫分子网络的失衡。严石林[22]等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分析肾阳虚患者转录基因学的表达,提示肾阳虚证的免疫系统功能遭到破坏,39个信号通路受肾阳虚证影响。葛继荣[23]等对照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差异表达基因的不同,证实与免疫功能相关的基因JAM3、TAL1、HPGD、IL5ra均呈下调趋势,提示肾阳虚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紊乱。李炜弘[24]等用HG-u133Plus 2.0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老龄肾阳虚证差异表达基因谱研究。提示有7条基因(DEGS1,ABCGl,BACH2, MAP1,LC3A,IRAK2,CLEC4D)与免疫相关。提示在下调的62个基因中存在和免疫相关基因,以上均提示肾阳虚证与免疫基因密切相关。

5问题与展望尽管肾阳虚证与免疫学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如一直以来中医重功能,轻实体的模式,以及在继承前人理论和临床经验同时缺少创新意识。对肾阳虚证的研究开展较早,但诊断标准尚未统一,肾阳虚证的免疫功学研究没有形成系统化,肾阳虚的程度及其差异是多少的研究甚少。这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探索肾阳虚证的免疫学变化规律和及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蓓,周庆华,王琛,等.慢性肾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10(2):10-13.

[2] 陈朋,王海霞.愈障散神阙穴灸疗对肾阳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IL-17 mRNA影响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18(1):30-33.

[3] 沈自尹.补肾法调节肾阳虚证T细胞凋亡的规律-重塑基因平衡[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9(5):2-5.

[4] 陈燕清,张俊龙,郭蕾,等.肾气丸对肾阳虚证大鼠模型T细胞亚群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诊,2014,23(3):38-39.

[5] 唐旭东,许勇钢,李柳,等.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国医论坛,2014,29(3):17-18.

[6] 阮岩,杨占军,陈蔚,等.温肾补阳法对肾阳虚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1):29-31.

[7] Goto T, Bandoh N, Yoshizaki T, et al.Therapeutic effec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tonsillectomy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J].Nihon Jibiinkoka Gakkai Kaiho, 2007,110(2): 53-59.

[8] Xin G, Shi W, Xu LX, et al. Serum BAFF is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and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J].J Nephrol,2013, 26(4):683-690.

[9] 贺理宇,刘虹,彭佑铭.IgA肾病免疫机制与治疗靶点研究进展[J].中南大学学报,2014,39(1):15-17.

[10] 武文斌,冷丽云,王锦丽.肾阳虚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7,12(3):34-36.

[11] 严惠芳,马居里,杨徐杭.慢性肾炎肾阴虚证患者血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变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学报,2005,26(4):317-318.

[12] 王耿.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体液免疫指标对比[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5(19):6-5.

[13] 林娜,刘运广,郭瑜修,等.玉屏风颗粒对儿童肾病综合征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报,2010,21(8):2006-2008.

[14] 韦蓉,阮毅燕,邱玉芬,等.玉屏风颗粒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体液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1):1211-1212.

[15] 殷银霞,徐雅清,李海龙,等. IL-1、IL-6、IFN-α及IFN-γ在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5,23(2):139-140.

[16] 陈洪宇,曾佳丽,陈肖,等.雷公藤多苷片合益肾活血方对IgA肾病尿IL-6、TNF-a水平的影响[J].2015,37(14):1193-1195.

[17] 张延,武伟,詹锋,等.尿白介素-6水平与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 海南医学,2011,17(5):1-3.

[18] 吴凡,张红梅,陈雪功,等.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型大鼠肾组织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细胞白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J].中国中医急症,2013,20(4):560-562.

[19] 丁利忠,王延博,孙丽平,等.益气固本胶囊调控肾阳虚哮喘小鼠血清IL-4 /INF-γ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9):2059-02.

[20] 谭从娥,王米渠.肾阳虚证免疫功能相关基因筛选及其表达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2(6):2731-2732,2817.

[21] 谭从娥,王米渠.右归丸对肾阳虚证患者干预效应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网络分析[J]. 中成药,2013,19(9):1875-1879.

[22] 严石林,沈宏春,王浩中,等.肾阳虚证的转录组特征研究[J].华西医学,2012,27(4):61-64.

[23] 葛继荣,谢丽华,陈可,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差异表达基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20(2):134-138.

[24] 李炜弘,雍小嘉,范怀昌,等.老龄肾阳虚证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9,21(5):1210-1212.

(收稿2015-12-10;修回2016-01-30)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6.0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1473559)

猜你喜欢
阳虚证肾阳虚体液
实脾散治疗脾肾阳虚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层中医药(2022年6期)2022-10-24 01:37:22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基层中医药(2022年2期)2022-07-22 07:39:08
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在体外生物体液中稳定性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42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22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小儿支原体肺炎体液免疫功能与hs-CRP检验的临床意义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维药艾菲提蒙汤治疗异常体液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肾阳虚证小鼠附睾P34H、Prdx6的影响
体液免疫9项指标总误差与不确定度比较分析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8